大舰巨炮主义

更新时间:2023-09-06 11:39

大舰巨炮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流思想,在当时海战的主流是,要赢得海战,就要有比对手更大吨位的战列舰、搭载更多的火炮、拥有比对方口径更大的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这是那个时代海战决胜的不二法门。

来源

19世纪末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口径舰炮显示出在海战中决定胜负的作用,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后,形成了“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统治海军战略的时代。进入20世纪,随着1906年英国建造出无畏号战列舰,各海军强国倾其国力建造搭载大口径舰炮的战列舰,展开造舰竞赛。各海军强国竞相不惜血本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携带这种巨炮而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成为战列舰主宰海洋的“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理论历史顶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空前绝后的战列舰大和号以及姊妹舰武藏号更是把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顶峰。

然而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锐的航空母舰以及其搭载的海军航空兵力以远程打击的威力给大舰巨炮制胜主义敲起了丧钟,航空母舰逐渐取代战列舰成为各海军强国的舰队主力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就此没落,随着大和、武藏的沉没而走入了历史。

发展

“海权论”掀开大舰巨炮时代

19世纪末,以蒸汽机、螺旋桨、船体设计为代表的造船技术日益成熟,一场新的舰艇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新老列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这一时期,马汉陆续推出了“海权论”三部曲。马汉的“海权论”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而要夺取制海权就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就要建造装备大口径火炮的重型战舰。在“海权论”的影响下,西方列强围绕制海权的角力逐渐白热化。

1906年,英国海军理想战列舰——“无畏”号横空出世。10门305毫米口径主炮、排水量18000吨、航速21节……“无畏”号战列舰的出现,使同时代其他战列舰瞬间过时,标志着大舰巨炮时代的到来。面对英国的压力,德、美、俄、日等列强不甘落后,纷纷增加战列舰的主炮口径和数量,加强装甲防护,大炮巨舰主义正式步入海战舞台。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根据中日甲午海战和日俄对马海战的战场经验,设计出装甲略薄、速度更快的新舰种——战列巡洋舰。无畏级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入役,使英国海军实力大增。一战前夕,英、德、法、美、俄、意、日7国海军已装备新一代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200余艘,其中英国占1/3。

大舰巨炮成为海洋主宰

1916年,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舰巨炮”的高峰,双方共出动250余艘军舰。结局是,英国主力舰队损失更大,但德国公海舰队从此沦为“要塞舰队”。日德兰海战证明,大口径、重装甲、大吨位是称霸海洋的王道。此后,战列舰的数量、主炮口径的大小成为评价海军实力的主要指标,新一轮的造舰竞赛由此展开。

为遏制恶性竞争,英、美、日、法、意五国于1922年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规定战列舰不得超过3.5万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毫米,五国海军主力战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此后一段时间,西方列强建造战列舰的冲动有所遏制。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世界军事强国逐渐打破这个平衡。一是吨位越造越大。二战期间,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战列舰比比皆是,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满载排水量就达到5万吨。二是舰炮口径越来越大。日本“大和”号的主炮口径达460毫米,弹重1200余公斤,爆炸威力惊人。三是装甲防护不断增强。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甲板全部为50毫米以上装甲,防护甲板就占舰重的40%,两舷装甲厚达320毫米。四是航速越来越快。美国的依阿华级战列舰航速达到史无前例的33节,是世界上最快的战列舰。

终结

随着航母、飞机、鱼雷等新型武器装备的出现,海战样式开始从短兵相接向远距离奔袭转变。面对攻击范围达数百海里的航母编队,战列舰目标大、机动慢、射程近的弱点暴露无遗,昔日的“海上堡垒”逐渐沦为航母舰载机的“移动浮靶”。

日本军国主义者是“大舰巨炮”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认为谁的战舰吨位大,火炮口径大,谁就能掌握海上指挥权,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扬威,称王称霸。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在1937年开工建造“大和”型战列舰,1941年12月完工。“大和”型战列舰是“大舰巨炮”主义的杰作。它是一种巨型战列舰,舰长263米,满载排水量72808吨,舰上装有3座3联装口径460毫米主炮,80座口径为25~155毫米各型火炮,舰体主装甲厚度为410毫米,最高航速达到27节。该型战列舰创造了战列舰排水量最大、装甲最厚、火炮口径最大的记录,称得上超级战列舰。为此,日本军国主义者把它视为“王中之王”。二战期间,日本共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大和”号建成后,便成为了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但“大和”号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建成服役时,战列舰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尤其是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因为缺乏有效的空中掩护以及燃料不足的原因,“大和”号长期趴在锚地内,成为了战争的看客。最后,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一亿玉碎”的疯狂叫嚣中走上了穷途末路。而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日本人出于“保密”的考虑,即便是对“大和”号上的普通水兵和基层军官也宣称舰上装备的是406毫米主炮,以至于当“大和”号投入实战时,舰上的绝大多数官兵并不知道他们的军舰上的主炮比敌人的口径大、射程远。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的指挥下,率领联合舰队残存的最后十艘舰艇,向正在进攻大琉球岛的美国海军特混编队发起自杀式的菊水特攻作战。而当美军舰队司令哈尔西上将得知“大和”号出击的消息后,曾有过让舰队中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去与之对决的想法,但经过反复权衡后,他还是命令舰队中的航母舰载机去执行击沉“大和”号的任务。当天中午12时31分,美军开始对“大和”号展开攻击。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负隅顽抗后,曾经被视为日本海军骄傲的“大和”号战列舰被彻底葬入大海深处,舰上2000余名官兵也葬身鱼腹。

日本海军“大和”号的沉没,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