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钦邦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3

克钦邦(英语:Kachin State,缅甸语:ကချင်ပြည်နယ်,克钦语:Jingphaw Mungdaw),是缅甸联邦的克钦族自治邦,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和东北部,北部和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东北部与中国的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毗连,西部与缅甸实皆省杰沙、上亲敦两镇区及印度阿萨姆邦相接坡,南部与实皆省掸邦北部相连接,面积为89110平方千米,约占缅甸全国面积的13%。截至2023年10月,克钦邦的人口数量为200万人,下设6个县,首府在密支那。

名称衍变

克钦邦名称来源于当地的克钦族,克钦族的书面记载可追溯到中国唐代蛮书》,将分布于寻传地区的称为寻传蛮,寻传域西三百里的祁鲜以西的称为裸形蛮,又被称为野蛮。克钦(Kachin)一词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的缅语词,15世纪缅文史籍中开始出现有关于克钦人的记载,“克钦”一词最早见于1442年蒲甘的瑞喜宫塔碑,约于1890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在缅语里最初代指缅甸东北部的野蛮人。1937年在英文文献中首次出现,此后这一词用来指指山区居民,但不包括居住在八莫地区和北兴威邦的崩龙族。

历史沿革

早期历史

1世纪至5世纪,克钦族从青藏高原东北部一带沿怒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迁至境内居住。约在战国秦献公时(前383年前后),大部分景颇族从青藏高原南迁到江心坡一带,后江心坡一带的景颇族又逐渐西迁,越过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进入滇西缅北交界地区。一部分向西迁到今缅甸孙布拉蚌胡康河谷一带。

以前,中国古代南方陆地丝绸之路从中国腾冲一带进入八莫等地,再从克钦邦通往印度。这一时期,克钦邦居民仍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以采集为生。南宋嘉熙年间,麓川思可发勃兴,部分克钦族成为傣族统治阶级的雇佣劳动者和雇佣士兵。

南诏大理国时期,克钦邦居民进入刀耕火种阶段,境内的居民被称为茫蛮寻传蛮裸形蛮。南诏君主阁罗凤于赞普钟十一年即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冬攻占寻传蛮地区,于永昌以西设置了镇西节度,筑城池、修驿道,有丽水城(达罗荃)、金宝城(密支那)、门波城(甘稗地)、广荡城(葡萄)、安西城(孟拱)、大川城(江心坡)、苍望城(八莫)、香柏城(莫宁)等。

11世纪开始,克钦邦内的部分克钦族开始与缅甸中央王朝之间保持朝贡和缴纳赋税的臣属关系。元朝时期,在克软邦和实阶区北部地带设立蒙光路军民总管府,治所在今缅甸克钦邦之孟拱,在缅甸克钦邦西南部设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境内的居民被称为野蛮。

洪武十八年(1385年)和二十一年(1388年)明军两次派兵征讨麓川,在克钦邦境内设里麻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属永昌路管辖,实行羁縻统治。由于各个割据对立的土司间不断争斗,原居迈立开江江头以及江心坡西北部的景颇族不断向坎底胡康河谷并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南下。从裸形蛮发展而来的野蛮、野人和结些仍活动在伊洛瓦底江上游西侧今缅甸克钦邦地区,以树皮为衣,渔猎为生,但茶山、里麻两地受到较为先进的中原经济文化的影响。

清代克钦邦属大塘、止那等土司地开始改土归流,中期曾在此设置行政机构归丽江府腾越厅等管辖,其中片马地区属六库土司管辖。清缅战争期间,清朝出兵缅甸在今克钦邦山区进行了七年(1762年~1769年)的战争,缅甸签订合约后,清军退回云南

19世纪后,英国等西方传教士开始到缅甸进行传教活动。1882年有克钦人皈依浸礼教会,传教士在密支耶、贵概、八莫南坎等地建立了教会和学校。1884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把尖高山以北北纬25°35′作为“未定界”。1885年12月,英军抵达八莫附近,受到克钦族的抵抗,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克钦人对英国的反抗此起彼伏。这一时期,英国开始批准克钦邦等地大量种植罂粟。1894年,中英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初步确定了尖高山以南一段的中缅边界。但1897年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原属中国的希马、科干(果敢)、北丹尼等地划入缅甸,并将猛卯三角地“永租”给英国。

殖民时期

20世纪初,英国鲸吞了包括户拱河谷、坎底、野人山江心坡、小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英军于1911年底到1913年间,派兵占领茶山地及俅夷地,并于1913年底由坎底分兵两路,一路向东北进入独龙江下游;另一路向东侵入拱路、扩劳铺。1910年10月,英军2000余人从密支那出发向中国片马进犯,次年1月4日占领片马,制造了片马事件。1913~1914年间,英国在迈立开江口一带设立葡萄、拱路、孙布拉蚌三厅,在小江和恩梅开江间设立拖角厅,辖区东到高黎贡山片马丫口,并在片马、拖角等地设立兵营。

1926年后期开始,克钦人逐渐停止了抗英斗争。1927年10月,英军侵占江心坡,中缅北段未定界区域完全为英属缅甸占有。英国侵占江心坡后,当地大山官共举张早扎、董卡若携木刻信物到达腾冲,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抗英,但民国政府无力阻挡英国对云南边界的蚕食。英国殖民统治缅甸期间,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从克钦邦等地少数民族中征兵,利用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镇压缅族的反抗运动。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克钦邦被反法西斯同盟军用作向日军发动反攻的基地。1942年,美国人卡尔·埃夫勒组成了主要克钦族组成的第101特遣队。在缅甸丛林作战中,仅克钦族消灭了5000多名日军。日军攻占上缅甸后,曾以密支那为基地拦截驼峰航线上的运输机,中国远征军与英美盟军曾在密支那同日军血战,取得密支那大捷。1945年1月,中印公路通车和中印输油管通油,密支那成为运输枢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101特遣队转入缅甸联邦国防军。

1947年2月8日,缅甸彬龙会议召开,克钦族代表参与会议并在2月12日签署了《彬龙协议》,协议中同意克伦族独立建邦。克钦邦计划在缅甸独立后成立自治政权,辖区包括密支那、八莫和蒲涛北部地区。

缅甸独立后

1948年,缅甸独立后,缅甸宪法规定国家的结构形式为联邦制,赋予少数民族相当大的自主权,但是吴努政府并未真正执行这一政策,对独立前许诺给予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权利采取了限制、削弱和收回的方针,并执行大缅族主义,激起了克钦邦的克钦族等少数民族的不满。同年,缅甸在密支那八莫两县基础上建立了克钦邦,中国片马地区被划入克钦邦。1956年,佛教被缅甸确立为国教,造成克钦族在内的缅甸国内其他非佛教少数民族的不满。1958年,在仰光大学求学的七名克钦学生成立了“七颗星”(Seven Stars)的小团体。次年,七颗星发展成为克钦独立组织(Kachin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

1960年,中缅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对于尖高山到中缅边界西段的未定界,中国收回了片马古浪岗房,其余划归缅甸所有,按照传统习惯线正式划界。1961年2月5日,克钦人昭赛在腊戍附近的克钦山村成立克钦独立军,并提出建立“克钦共和国”的政治要求。

1962年3月2日,吴奈温发动军事政变组建军政府,废除了1947年的缅甸国家宪法,通过高压政策压制少数民族,造成克钦族等少数民族与缅甸中央政府的关系日趋紧张。1963年,克钦独立组织及克钦独立军扩散到整个克钦邦克钦民族居住地区以及掸邦北部地区。1964年,缅甸政府军开始对克钦独立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同年,克钦独立军伤亡惨重。1967年,克钦族独立军开始跟缅甸共产党开始合作,得到快速发展,至1972年扩充到4个步兵旅。1975年,克钦独立组织内部发生内讧。1976年,克钦独立军不再坚持成立“克钦共和国”的想法,转而走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缅族中央政府对克钦邦的投入有限,克钦邦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1989年,缅甸政府军再次向克钦独立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克钦独立军兵力减少到3000余人,控制区缩小到1万余平方千米。同年10月,101军区司令员泽孔丁英率缅甸共产党101军脱离缅共另立克钦新民主军,其辖区被缅甸政府定为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

1991年,克钦独立军第四旅从克钦独立军分裂成立克钦保卫军(又称克钦民族发展与繁荣军),其辖区被缅甸政府定为缅甸掸邦第五特区(掸邦第五特区)。1992年10月,克钦独立组织与缅甸军队进行了首轮谈判。此后克钦独立军与政府举行了四轮谈判,于1994年2月24日签署了和平协议,缅甸军政府承认克钦独立军的合法地位,决定在密支那东北部设立克钦邦自治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不同意达成协议的克钦人则成立“泛克钦组织(克钦文蚌同盟,Deve-Lopment or Ganizon of Kachin)”。

2001年2月,克钦独立军部分官员发动兵变,推举都宰接替早迈出任独立组织中央主席和独立军总司令。2009年4月,缅甸军政府推出将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改编为边防警卫队的计划,该方案遭到了包括克钦独立军在内的缅甸主要民地武的反对和抵制,最终缅政府未能在大选之前完成改编计划,缅甸政府将克钦邦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撤销,将克钦独立军和克钦新民主军改编为边境警卫部队。

2010年9月,缅甸新政府突然宣布克钦特区政府为非法组织,其控制的拉咱口岸是并非国家认定的贸易口,试图通过封锁克钦对外贸易通道的方式,断绝了克钦独立组织的财源。2011年6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开始在克钦邦等地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的停火协议被打破,处于边打边和谈状态。2013年,缅甸政府军与克钦武装发生的冲突造成炮弹落入中国境内的事件。此后至2014年,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先后在中国云南瑞丽泰国清莱等地进行超过15次的会谈,均未取得任何成果。

2016年,克钦独立军与若开军、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组建缅北联合阵线(北方联盟)。2021年2·1缅甸紧急状态后,克钦独立军拒绝承认政变后的缅甸军政府合法性。3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随后在克钦邦持续发生不定期的小规模冲突至今。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克钦邦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和东北部,在北纬23°27′至28°25′,东经96°至98°44′之间,北部和中国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东北部与中国的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相毗连,西部与缅甸实皆省的杰沙、上亲敦两镇区及印度阿萨姆邦相接坡,南部与实皆省掸邦北部相连接,南北长约470千米,东西宽约300千米,面积为89110平方千米,约占缅甸全国面积的13%。

气候

克钦邦属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气候垂直分布明显,谷地炎热,山上较凉。北部山区12月至翌年3月大雪封山,海拔3000米以上山地有些阴坡则终年积雪。5至10月为雨季,密支那以北和户拱谷地,年降雨量达3000毫米以上,密支那以南为1000至1500毫米。

地形地貌

克钦邦大部为山地,少数为丘陵地和冲积平地,38.66%是平原,61.34%是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有4条南北走向的山脉,自东而西分别是高黎贡山、江心坡、枯门岭、那加山,4条山脉之间奔流着3条大河,即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塔奈河,密支那以北为高山深谷地区,仙糯山、高黎贡山等山脉,海拔多在2000至4000米之间,北部最高峰开加博峰达5887米,同时也是缅甸和东南亚最高峰,境内有户拱、孟拱、孟养、密支那和八莫等谷地,地势低平。

水文

克钦邦主要湖泊为因道支湖,恩梅开江迈立开江、塔奈河等河流穿过境内。恩梅开江为伊洛瓦底江左源,迈立开江是伊洛瓦底江的上源之一,伊洛瓦底江为缅甸第一大河,流域面积43万平方千米,水量充沛,水流平缓,从北向南依次流经克钦邦、曼德勒和仰光等六个省份,最后从仰光注入印度洋,全长2200千米,总落差4768米,全河平均比降为2.13%,入海口平均流量为13600立方米/秒。萨尔温江为缅甸第二大河,由中国云南潞西出境进入缅甸,缅甸境内长为1660千米,流域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经过掸邦、克耶邦、克伦邦和孟邦,最后由莫塔马湾归入印度洋。

因道支湖(Indawgyi Lake),为缅甸第一大湖。缅语“因道支”是“大湖”之意位于克钦邦首府密支那西南约100千米处,该湖是经过一次大地震后形成的,湖长26千米,宽尔11千米,面积207平方千米。湖中心秋浮现着数座小岛。湖三面为森林繁茂盛的丘陵所围绕。湖盆南高北低,湖水从北端溢出,经因道支河转入孟拱河,下注伊洛瓦底江。

自然资源

克钦邦矿藏有铜、石英、尖晶石、云母、银、铁、铅、锑、沙金和盐等,缅甸著名的玉石翡翠和红绿宝石即产于克钦邦邦的孟拱一带。砂金主要分布在克钦邦的卢拱盆地,及密支那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一带,主要矿床包括皎帕托金矿、皎巴萨特金矿、培昂塘石英脉型金矿、甘巴尼、昆东塞和维他金矿床等。境内的帕敢铁矿属大型褐铁矿,储量约2.23亿吨,综合品位50.65%。

克钦邦有2/3的土地都被森林所覆盖,生长着袖木和其它各种硬木,并盛产竹藤。但境内林业开采严重,1988年至2017年间,克钦邦的森林覆盖率损失位居缅甸全国第二,从82300平方千米减少到74200平方千米,相当于该邦总土地面积的92%至83%,克钦邦的湿润原始森林总面积减少了3.6%。在克钦邦总土地面积中近300万公顷,超过30%的土地被缅甸中央政府指定为森林保护区,但无有效的资源保护或土地管理。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克钦邦下设6个县,首府在密支那。

政治

克钦邦主要政党有克钦独立组织、克钦邦进步党、克钦邦民主党等。克钦独立组织(缅甸语:ကချင်လွတ်လပ်ရေး အဖွဲ့ချုပ်,克钦语:Wunpawng Gumrawng Gumtsa Mungdan,英语: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sation,简称KIO)是缅甸的一个克钦族政治组织,成立于1961年2月5日,在1960年代至世纪90年代有效地控制了克钦邦,1994年与缅甸政府停火,总部位于拉咋,设有军事组织克钦独立军。克钦邦进步党(Kachin State Progressive Part)则是在克钦新民主军的支持下于2009年成立的亲缅甸军政府组织。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10月,根据缅甸移民监督及人口管理部发布的预估数据,克钦邦的人口数量为200万人,其中包括100万女性和100万男性。

民族

克钦邦主要族群有克钦族傈僳族、载瓦族、缅族怒族掸族以及果敢族及少量藏族人,另有少量印度人、孟加拉人、尼泊尔人和华人。克钦族是缅甸六大民族之一,与缅人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与缅族人体相近,是缅族的亲属民族,也是属蒙古人种的东南亚分支,由景颇、浪峨、载瓦、勒期4大支系组成。境内的老空地区是克钦浪峨支系的居住地,浪峨地区是勒赤支系的居住地区,勒赤支系居住在克钦新民主军管辖区,萨懂山区是载瓦支系居住地区,萨懂平原地区是载瓦、勒赤支系及掸族、汉族、傈僳、景颇支系混合居住地区,葡萄地区是勒王、傈僳、咯古景颇支系及掸族居住地区,莫冈、咯迈、户拱、腾乃等地区则主要居住着克钦族的景颇支系及掸族。从莫冈到实皆省铁路方向一带则是掸族主要居住地区,同时混杂有克钦族、缅族。

语言

克钦邦官方交流使用克钦语缅甸语英语汉语为民间交流用语。克钦语也称景颇语,属藏缅语族景颇语支。克钦族会说景颇语系的占多数,操浪峨语的仅次其后。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部分克钦族熟练掌握缅语。景颇语共有31个声母,88个韵母,4个声调。

宗教

克钦邦的克钦族传统信奉“纳特崇拜”,英国殖民缅甸后,受英美传教士的影响,克钦族开始信仰基督教的人数逐步增多,居住在坝子的克钦族以信奉基督教天主教为主,山区上的克钦族多信仰神灵,有极少部分信仰佛教。据缅甸国家僧伽大内阁委员会2016年统计,克钦邦登记在册的佛教僧侣有7966名,占缅甸僧伽总人数的1.5%,既有沙弥,也有受戒比丘。多数僧侣属于薄法部(95.3%),其次是瑞金部(4.7%),其余僧侣属于其他小僧团。克钦邦登记在册的迪拉辛有1103名,占缅甸迪拉辛总人数的1.8%。

军事

主词条:克钦独立军

克钦邦是缅甸反政府民族武装活跃的地区之一,境内的主要军事力量为缅甸政府军,其他武装组织有克钦独立军克钦新民主军、克钦保卫军、红掸民族军等,其中克钦新民主军、克钦保卫军已被缅甸军政府收编为边防部分。红掸民族军(Shanni Nationalities Army,缩写SNA),又称掸尼民族军,是缅甸克钦邦的一支掸族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是缅甸政府军支持以平衡克钦独立军的势力的武装组织。

经济

综述

克钦邦经济主要以农业和矿业开采为主,主要行业有农业、畜牧业、矿产和林产品开采业以及家庭手工业,农作物主要有稻谷、花生、甘蔗、玉米、大麦、小麦等,工业基础薄弱,玉石等矿业开采是主要产业。

第一产业

克钦邦的农业分为平原种植、雨季山坡早地种植和梯田种植3种,平原和梯田种植比较固定,雨季山坡旱地种植较为粗放,多以刀耕火种、轮歇丢荒的方式进行。克钦邦有耕地面积254.49万多亩,种植面积为218万亩,未被利用而荒废的耕地有36万多亩,经济主要为农业经济,农作物主要有稻谷、花生、甘蔗、玉米、大麦、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和甘薯等,年平均生产稻米84万吨。

第二产业

克钦邦的工业较落后,仅有一些碾米厂锯木厂制糖厂和卷烟厂等。克钦邦内的南木底和沙莫两个国营蔗糖厂,平均年产糖600至70吨,有几座小型发电厂,总发电量为304万度。

玉石等矿业开采是克钦邦的主要产业之一,克钦邦出产全球90%的玉石,年收入达310亿美元,帕干、汉巴、多莫、龙钦等地是传统的玉石产地,出产的翡翠是克钦邦重要的收入来源,在马科、夏都赛出产金矿、克钦邦东南部、恩梅开江沿岸有银铅共生矿。

第三产业

克钦邦商业、服务业有一定程度发展,对外输出的产品主要以自然资源为主,通过境内的雷扎(Lwejei)口岸、甘拜地(Kanpaiti)口岸向中国出口香蕉、橡胶、大米、黑芝麻、蚕茧、碎米等农产品,工业制成品完全依赖外部进口,其中甘拜地贸易基地为缅中边贸中第三大贸易基地,2022—23财政年度对外贸易出口21500万美元,进口1000万美元,贸易总额为22500万美元。克钦邦境内主要使用缅币和人民币。克钦邦地方武装垄断了开采玉石与木材的权利,与中国的公司和个人合作,开采玉石和原木并出口到中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克钦邦教育薄弱,主要高等院校有克钦邦综合大学(Kach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八莫计算机大学(Computer University,Bhamo)、密支那计算机大学(Computer University,Myitkyina)、克钦神学院(Kachin Theological College)、密支那大学(Myitkyina University)、八莫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Bhamo)、密支那科技大学(Technological University,Myitkyina)等。

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县区内有国立高中学校23所,高中分校8所;国立初中学校16所,初中分校13所,国立超级小学32所,国立小学72所及小学分校1所。2022-2023学年度时,克钦邦全邦内共有基础小学学生189085人,初中学校学生77308人,高中学校学生人数23464人。

医疗卫生

克钦邦医疗服务薄弱,药品短缺,存在疟疾、痢疾、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史,医疗主要依靠国际援助。中国云南省曾援建克钦邦甘拜地文莫区医院。2021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中缅两国边境地区政府相互支持配合,建立边境地区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中国外交部通过“《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协定》会晤机制渠道”,分批次向克钦邦援助价值354.5万元的抗疫物资。2022年,中国向克钦邦捐赠包括2套核酸检测实验室和1个消杀场所的医疗设施。

社会治安

在英国统治缅甸期间,克钦邦开始烟片种植,后克钦独立军和克钦新民主军在控制区内大量种植罂粟,高峰时期罂粟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年产鸦片近400吨。此后中国各级政府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援助,帮助其发展替代种植。1993年克钦邦第一特区宣布在该地区禁止种植罂粟。随后克钦邦第二特区也响应号召,在辖区内禁种、禁吸毒品。到1998年后,两个特区内基本实现了罂粟禁种。但2000年以后,由于辖区内木材、宝石资源开发殆尽,克钦新民主军和克钦独立军控制区内从1998年开始出现罂粟复种现象,到2004年达到2万亩。

交通

公路

克钦邦境内公路主要为密支那至曼德勒、密支那至葡萄、密支那至八莫等公路,其中由密支那至曼德勒全长784千米,从密支那往北至葡萄的公路长356千米,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长187千米,至掸邦北部的木姐为325千米,至南坎295千米,密支那至首都仰光的公路全长为1476千米,密支那至印度雷多的公路全长458千米,是缅甸通往印度的重要国际公路,系1945年1月建成,即缅印公路和中印公路中的一段,其中从密支那至加迈近200千米全年可通车。

铁路

克钦邦只有一条铁路,由曼德勒通至邦政府所在地密支那,全程542千米。

航空

克钦邦境内主要机场为巴莫机场、密支那机场、葡萄机场,缅甸政府曾计划在克钦邦洛安欣镇建设新机场。密支那机场(英语:Myitkyina Airport,IATA:MYT,ICAO:VYMK)是缅甸密支那的一座公共机场,机场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2条跑道组成,作为密支那南机场、密支那北机场两个独立的机场运行。

航运

克钦邦内河航运主要通航河道为伊洛瓦底江,从密支那至八莫,全长169千米,河宽40至800米,洪水期可通航小轮船八莫至曼德勒,长510千米,河宽800至1500米,全年可通航400吨以下的轮船。

文化

饮食

克钦族的主食是大米,芋头、红薯、包谷等次之,特色饮食有竹筒饭、竹筒烤鱼、竹筒肉等。缅语称竹筒饭为“基倒特敏”。克钦族喜用芭蕉叶盛放米饭,用手抓食,喜喝酒,竹筒或葫芦壳是装酒容器。

习俗

克钦族目瑙节由寨子里杜瓦、山官、领头人组织举办,其现场隆重而盛大,每年举办一次,每次4-8天不等,在其他特殊的活动里亦可随机举行。传说克钦祖先“星牙瓦广甲”和天神(目瑙神)“玛多帕约安”之女结为夫妻,在婚宴当天,举行了盛大的祭祀目瑙神晚会,自此目瑙会代代流传。

在克钦族的家庭婚姻里,父亲是一家之主,女儿出嫁即为别人家的成员,与丈夫一起生活。长子独立门户出去,仍是大家庭的一员,可供奉祖先。幼子结婚组成家庭与父母同住同做。克钦族家庭遵照祖辈遗愿把财产和特权世袭传让给子嗣。按克钦族的古老习俗,在施行“贡萨”(封建主制度)和“贡劳”(非封建主制度)制度的地区,由幼子世袭特权,而在施行“贡尧贡洒”(民主制度)制度的地区,则由长子世袭特权。“杜瓦”世袭者须被当地克钦居民认可,承担重要祭祀活动等的发起首领。“杜瓦”只能被幼子世袭,对目瑙纵歌节、大型祭祀活动等当地民众送来的祈福、祭祀贡品拥有所有权和分配权。

克钦族居住于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山,每个寨子所建设房屋留有足够间隙以防火灾发生,房屋所建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为木质形人字结构建。克钦族房子搭建在山坡上,一面落地,一面架空,也有把房屋建于木桩上,多为木质结构支架建造而成,墙面由竹席割出,地板由破开的竹片拼凑而成。在克钦族住房中,“荫达”是老百姓住房的称呼,“腾努”是土司住房的叫法,区分在于“腾努”里装饰有太阳和月亮图案,尊奉有“玛岱”天神。

民族服饰

对襟圆领的黑色短上衣,下身着筒裙是克钦男子的标志性服饰。克钦男式筒裙颜色较深,料子多为棉布。筒裙黑底上配有绿色粗格花纹的图案。此外还有短及膝盖的宽脚裤或穿长裤的样式。克钦老年男子喜欢用黑布包头,留发辫,克钦年轻人喜欢用白布包头。克钦族男子喜欢身上佩有长刀,肩上斜挎一个筒帕(包)。克钦族男子特别是年轻人有纹身的习惯,说是为了驱邪避祸。在一些活动现场,克钦族妇女喜欢穿着花筒裙,佩戴银器饰物,如银耳环、银项圈和银手镯。银泡配饰的衣服,脚穿拖鞋和包头的情形时常能在妇女身上看到。因受住在坝区掸族妇女的影响,克钦妇女喜好穿紧身白色上衣,用白布包头的习惯。

地方特产

葡萄柚(Grape-fruit),在克钦邦葡萄窝专区马仓坡县区内的12个乡内广泛种植,其属于柚子的一种,滋味酸甜,属于柑橘类品种水果。

荔枝,主要在克钦邦密支那县区、王茂县区及八莫县区内种植,当地人称为“中国枣子”,主要有两种品种,一种是果皮厚种籽大果肉薄酸性重的品种,另一种是果皮薄种籽小果肉多味香甜的品种。

对外关系

缅甸政府与克钦独立组织及克钦独立军等组织关系发展时有起伏,在不同时期,合作与分歧并存。1989年~1991年,克钦新民主军、克钦保卫军先后被缅甸军政府收编,后改为边防部队。1994年2月24日克钦独立军与缅甸军政府签署和平协议,设立克钦邦自治区(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2010年9月,缅甸新政府突然宣布克钦邦自治区政府为非法组织。2011年6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开始在克钦邦等地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双方的停火协议被打破,处于边打边和谈状态。

2021年2·1缅甸紧急状态后,克钦独立军拒绝承认政变后的缅甸军政府合法性。3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随后在克钦邦持续发生不定期的小规模冲突至今。

克钦邦同中国的关系极为密切,克钦邦境内的克钦族、傈僳族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景颇族、傈僳族是跨国境线而居的同一民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交往频繁。中国各级政府曾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援助,帮助其发展替代种植。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多次和谈均在云南省瑞丽市进行。

2015年1月初,缅甸军方为切断克钦独立军财政来源,开展打击非法伐木人员的行动,有100余名中国籍人员被抓扣,随后克钦军总司令部发起“中缅友好救援1号特别行动”,305名被困战区的中国伐木、矿山、淘金务工人员经由克钦军总司令部的安排后分期分批突破了缅甸政府军的封锁线,并回归中国。2016年6月2日至4日,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率团对克钦邦密支那市开展访问。2023年6月26日至30日,缅甸克钦邦政府代表团、缅印中协会代表团一行访问云南省腾冲市

克钦邦的克钦独立军曾寻求美国帮助。2003至2004年,美军得以进入克钦展开搜寻任务,找到7具美军失踪人员的遗骨。2014年4月中下旬,缅甸克钦独立军副总司令桑鲁甘茂对美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并未提供实质性援助。2015年1月11日到15日,美方代表团访问缅甸,其中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数名军方高官访问了缅北克钦邦首府密支那,与缅甸武装部队总参谋部人员、密支那军区指挥员及旅级前线军官会晤。

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佤邦联合军缅甸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等缅甸民族地方武装关系密切。2014年,果敢彭家声复出,并在克钦独立军的帮助下组建武装力量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2016年11月,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和若开军结盟组成“缅北联合阵线(北方联盟)”,共同对抗政府军。2017年4月,在佤邦联合军牵头召开的第四次邦康峰会期间,包括克钦独立军在内的7个缅甸民族武装组织联合成立“联邦政治谈判协商委员会(FPNCC)”。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