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

更新时间:2024-09-19 18:48

腾冲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直辖县级市,由保山市代管。别名“地热之乡”“极边第一城”。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部,地处东经98°05'一98°45'、北纬24°38一25°52'之间,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毗连,国境线长150千米。截至2024年3月,腾冲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千米,下设12镇5乡2街道,户籍总人口69.4万人,主体民族为汉族,有傣、佤族等24个少数民族。方言为西南官话。

名称衍变

“腾冲”一名始于《旧唐书》《新唐书》,亦作“腾充”“藤冲”“藤充”,意为“藤条充盈之地”。《史记·大宛传》中,腾冲被称为滇越。“滇越”国中之“越”字乃腾越一名中“越”字之最早见于史书者。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国名来源于《三国志·魏书》,“盘越国亦名汉越,王在天竺之东南数千里,与益都(益州郡)相近”。隋唐时,腾冲属藤越国。“腾越”,亦作“藤越”,亦首见于唐时。除此之外,腾冲古时还被称作“越赕”和“腾越”。元朝时,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还曾蔑称为“软化府”。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新石器时代有先民在腾冲生活。西汉以前腾冲的人类活动状况可提供的考古资料有两个,一是响水湾新石器遗址。二是油灯庄小龙井坡古文化遗址。

汉至南北朝时期

汉时,腾冲属于乘象国“滇越”,滇越之名在清乾隆年间编纂的《腾越州志》及民国年间编纂的《民国腾冲县志稿》中均有明确记载。也有说法称,腾冲在西汉时属益州郡。

东汉在腾冲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年代。《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众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滇越在其永昌郡之哀牢县版图。此为史书中正式将腾冲列为中央集权管辖下的行政地域。

三国时,腾冲属盘越国。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南诏时期(779年一937年)有藤越国,按南诏行政区划,藤越国为南诏属国,腾冲为越赕地,属永昌节度,置羁縻州。

(宋)大理段氏前期(938年一1093年),置软化府,沿袭南诏建制。至太中国时(高相国专权时期),将永昌节度所辖地域分为两片,在怒江以东设立永昌府,在怒江以西设立腾冲府,由其子孙高泰贤、高泰运分别治理。“藤越国”至此不再存在。大理段氏后期(1096一1253年)设藤充府,治所在越赕(藤充城)。

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设腾冲府,隶大理路。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藤越州,设藤越县,改腾冲府,置顺江州和腾越、越甸(今瓦甸,又称永安)、古勇三县。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撤顺江州和腾越、越甸、古勇三县,仍设腾越府,隶大理路。至正(元顺帝年号)十五年(1355年),设腾冲平缅宣慰使司。元人把腾冲视作军事重地,惧大理国时“腾冲府”一名中“腾冲”二字力度太大,便蔑称之为“软化府”。

明清时期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腾冲府,隶云南布政司,(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改腾冲守御千户所,属金齿卫。(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仍置守御千户所,属金齿军民司。(宣宗)宣德以设,仍属金齿司,后改为直隶布政司,直隶都司;(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升所为军民指挥使司,隶云南都司;(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置腾越州,属永昌府,嘉靖十年(1532年),腾冲军民指挥使司,改为腾冲卫。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辖地包括“三宣”“六慰”之地,“三宣”即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南甸宣抚司;“六慰”即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

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侯琎奉敕统兵五千,先后花费三个月时间,建成四个以石头镶砌的城门洞,台高二丈五尺,洞阔丈六尺,隧道七尺,广十二尺。石头城建成之际,侯琎撰写《新筑腾冲司城碑》叙述筑城始末,命工镂石以纪,文中赞扬腾冲城楼橹棽丽,悚蛮狄之观瞻,城池高深,保军民之无虞,诚足壮封疆士旅之气,杜夷丑窥觇之心。腾冲因此被时人誉为“极边第一城”。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对腾冲的山水进行了近40天的考察点评,走过腾冲现今的13个乡镇,野外行程约800里。他在《徐霞客游记》中浓墨记述腾冲游历,是他毕生最成熟、最有贡献的重要篇章之一。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置腾越州,以守备令腾冲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腾冲卫。乾隆四十年(1775年)置腾越州判,分防南甸(今九保),设腾越镇。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隶迤西道。道光二年(1822年),改腾越直隶厅为腾越厅,属永昌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迤西道移驻腾越。其中,腾越厅领七土司,即南甸、干崖、盏达、陇川、勐卯、户撒、腊撒。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腾越厅茨竹隘土守备左孝臣为抵御缅英军队侵入中国国境,壮烈牺牲,清末著名爱国将领李珍国组织边地民众抵御外敌,史称“马嘉理事件”。公元1911年10月27日,张文光、刘辅国等发动腾越起义,打响云南辛亥革命第一枪。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腾越厅改腾冲府,辖5个行政区(指土司地)及腾越县。民国二年(1913年),撤腾冲府,改腾越县为腾冲一等县,设县公署,属迤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迤西道改腾越道,设道尹,管辖腾冲县和各行政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县公署为县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设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第一殖边督办署为腾龙边区行政监督署。

1942年5月10日,日军侵占腾冲,在滇西设腾越省和腾冲县。以刘楚湘为首的地方爱国人士,在曲石江苴成立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同年7月,在界头成立腾冲县抗日政府,张问德为县长,隶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光复腾冲。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部队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城镇。10月,恢复腾冲县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5日,腾冲和平解放,成立腾冲县临时解放委员会。1950年2月,成立腾冲县人民政府,隶保山人民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4月,保山专区合并德宏自治州,腾冲县隶属德宏州。1963年8月,恢复保山专区专员公署建制,腾冲县隶保山专员公署。1971年1月1日,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腾冲县属保山地区。保山地区改为保山市后,腾冲县属保山市。2015年,腾冲县改市,属云南省直辖,保山市代管。同年,经国务院批准,腾冲成为沿边国家级口岸之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部,地处东经98°05'一98°45';北纬24°38一25°52'之间,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毗连,国境线长150千米。县境内东西宽69千米,南北长137千米,截至2024年3月,国土面积5845平方千米。腾冲市区距省会昆明606千米,距缅甸密支那200千米,距印度雷多602千米,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

气候

腾冲市位于亚热带高原山区,属印度洋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四季不分明,有干湿季之分,具有明显的低纬度山地西部型季风气候特点,其中5-10月为雨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气候凉爽宜人。

腾冲市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气温不超过30℃,最低气温不低于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31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降雨180.4天,属于南部多雨区之一。最高降雨区为高黎贡山西坡大蒿坪,最低降雨区为腾冲县城。年平均日照数2153小时。多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152.8小时,北部地区全年日照时数比中部地区少,南部地区日照总时数比中部地区略多。因海拔高、空气透明度好,日照短波辐射较强,光的质量较好,年总福射量多年平均为133.3千卡/平方厘米·年。全年平均风速1.5米/秒,均为西南风向或静风。白天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夜晚最多为北风,干季风速比雨季大。干季月平均风速1.6-1.9米/秒,雨季月平均风速1.1-1.5米/秒。瞬间极大风速28米/秒。全年平均霜期131天,初霜平均日期11月17日,终霜平均日期3月23日。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234天。

腾冲市立体气候明显,垂直气候差异大,类型多,大致可分为南亚热带到中亚热带气候类型(海拔930米一1350米地区)、中亚热带到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海拔1350米一1600米地区)、北亚热带到南温带气候类型(海拔1700米一1900米地区)、中温带和北温带气候类型(海拔2000米一3000米地区)4种,形成了一山有四季的典型立体气候。

地质

腾冲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个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特殊的构造,使得这一地区的地下断层岩浆活动很剧烈,从300多万年前至3000年多年前一直有火山喷发的情况发生,是世界罕见且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是中国最年轻的火山区之一。境内有99座火山,形成了独特壮观的地质奇观。

腾冲市境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岩类复杂,出露面积约2760平方千米。岩浆活动严格受构造控制,侵入岩以沿“歹”字型构造体系之弧形构造带最为发育,喷发岩则伴随构造盆地分布,形成南北向范围达660平方千米的新生代火山岩带、弧形构造带的强烈活动。

腾冲市境内断裂按延伸方向,分为南北向组、北西向组、北东向组和近东西向组(东西向组属隐伏断裂迹象很不明显)。南北向断裂为本区基本骨架,长达数十至百余千米,形成时期较早、规模较大,包括龙川江断裂、棋盘石一腾冲断裂、槟榔江断裂,控制各期花岗岩的展布和新生代火山岩的喷发。北东向断裂主要有大盈江断裂、龙陵一瑞丽断裂,控制岩浆岩变质带和新生代盆地的展布。北西和北北西断裂主要沿古永岩体展布,为一熔矿构造。龙川江断裂、棋盘石一腾冲断裂、古永断裂、大盈江断裂交汇处还形成了以马鞍山、老龟坡为中心,半径约20千米的环形构造,构造内主要有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次喷发的中基性火山岩和伴生的温泉热点。

古生代,腾冲地区为一海域,有着广泛的沉积环境,以地壳下降运动为主,约在16900万年前没有强烈变化,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灰岩、砂岩和粉砂岩。

中生代,由于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区域变质运动,腾冲地区地壳剧烈上升,形成高黎贡山的变质岩系和西部及龙川江沿岸勐洪群变质岩地层。中生代末期到第三纪初,地壳趋于相对稳定,地面经受夷平作用。

新生代第三纪上新世晚期,腾冲地区发生大面积强烈断块抬升,形成大大小小的地堑湖盆地,湖盆接受周围花岗岩山地风化物的沉积,形成花岗质砥岩、砂砾岩、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及煤层、硅藻土的沉积,同时产生了裂隙式的岩浆喷发,造成勐连、大盈江以东,五合一芒棒一带的溶岩台地,岩浆堵塞河道,造成城郊、和顺、北海等湖盆。

新生代,随着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横断山区发生强烈不均衡断块隆起,伴随发育多组方向的构造断裂带,沿断裂的某些薄弱部位,熔岩喷发,形成腾冲地区中部的基性火山熔岩台地和火山锥体,沿着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形成西起欢喜坡,东至打苴一带的东西向隆起带的分水岭,古永河因此改向北流(一度使古永盆地积水成湖),大盈江与龙川江结道而行。这一新构造地运动尚未停息,是造成当地的地震山崩、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腾冲地区地壳厚度38-44千米,莫氏面向东倾斜,按地质时代自老而新,出露的地层为:

腾冲市岩相自东向西可分为4个岩带。

腾冲市是中国境内新生代火山分布密度最大且火山数量最多的地区,火山群属于新生代火山,位列中国四大火山群之一,被誉为“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从1800万年前的中新世以来,腾冲地区相继形成99座火山,分布在东西宽50千米、南北长90千米的弧形盆地中,截至2022年,火山岩覆盖面积达1014平方千米。有明显的火山锥25座,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典型的新生代火山有打鹰山、马鞍山、老龟坡、来凤山、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等,腾冲坝子处于年轻的火山群包围之中。其中,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火山群在马站乡,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城子楼、焦山、团山、小团山七座火山分别受控于三条断层,呈北斗七星状排列。

腾冲火山地貌多种多样,有盾状(如老龟坡火山)、穹窿状(如来凤山)、圆锥状(如大六冲)、低平马尔式(如大小姊妹湖)等,其具备的共同特征是山头或平、或缓、或凹无尖峰,民间俗语为“十山九无头”。

腾冲火山具有的明显特征有:一是年轻,99座火山都发育于新生代时期,最近的喷发距今仅4000余年。二是活动频繁,分四个活动期,除第一活动期外,二、三、四活动期分别有三个亚期。三是分布密集。马站火山群在仅14平方千米范围内,发育有25座火山。四是火山口保存较完好,种类较齐全,形状多样。五是形成地质条件特殊,地下岩浆至今仍活动,为腾冲热泉提供源源不断的热能。腾冲火山喷发持续时间长,虽然不同作者对腾冲火山喷发期次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致上将黑空山、马鞍山、打鹰山三座火山归为最晚的喷发期次,也就是离现代最近的全新世。这三座火山是腾冲火山区中锥体形态和火山口保持最完整的,熔岩流表面及边缘十分清晰,保持着最后一次喷发的地貌特征。

科学界对腾冲火山成因的认识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板块撕裂、地幔转换带中板片脱水、岩石圈伸展。另外,腾冲地区的地下断层岩浆活动很剧烈,且一直未停止,地热温泉中释放出氦和甲烷气体,这是休眠火山的典型标志。这让腾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火山地热伴生地,有88处温泉。

地形地貌

腾冲市平均海拔1600米,地处横断山脉南端,高黎贡山山脉南段西侧较开阔的边缘地带,由于燕山运动期间地壳隆起,构成当今地貌骨架。境内地形呈北高南低,东西两侧高,中部较低且多宽谷盆地的地貌大势,呈马蹄形向西开口。高黎贡山、狼牙山及其与之相连的群峰,是腾冲东部和北部的天然屏障。最高点为高黎贡山大脑子,海拔3780.2米,最低处为新华区龙川江岸,海拔930-940米,高低差达2800米。

腾冲市地貌除高黎贡山脉外,分为北部高中山峡谷区、中部火山熔岩台地、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其中,北部高中山峡谷区包括北部的界头等多个区,主要由高山、中山和峡谷(坝子)构成,有南北向的支脉5条,5条支脉之间汇聚成5条南北向河流,形成由东向西的5个河谷坝子。中部火山熔岩台地总面积约750平方千米,包括曲石、马姑火山熔岩台地,打苴东部中山区和北部火山地,中和火山熔岩台地,中和西部山区,腾冲盆地。南部中低山丘陵地包括龙江河谷区,勐连丘陵地,南部丘陵地。

高黎贡山脉从怒江州延伸到腾冲、龙陵,呈南北向,是腾冲东部的天然屏障,在腾冲境内北起腾冲与泸水、缅甸接壤的平河大蕨坝头山,南止龙陵界的惠坡,南北地理距离114千米,以分水岭为界,西坡属腾冲。山脉北段横跨距20千米,包括界头区大塘以北,明光区香柏岭、大竹坝、五谷山等地域;南段横跨距9千米,包括上营、芒棒、五合龙川江以东地域。

高黎贡山山脉是褶皱断块山,由古代变质岩构成,山势高耸,北高南低,岭脊有群峰相连,山坡陡峻,海拔一般在3000米以上,坡度在35°以上,谷地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是星锥形的大脑子,海拔3780.2米。山脉中部为陡峻的峰峦,海拔在2500米一3000米之间,被羽毛状水系切割较深,形成向谷地沿伸的渐低山体。山脉下部为缓坡沿江台地,山地相杂,海拔一般在1700米一2000米之间。

水文水利

腾冲市地处伊洛瓦底江水系上游,境内河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因横断山系切割地貌,形成龙川江、大盈江(南底河)、槟榔江3条主河流,截至2024年2月,全长295.5千米,径流面积5845平方千米。有北海、青海、火山湖、和顺陷河湿地等7处天然湖泊。根据不同的岩类分布状况及其面积大小,可划分出富水程度不等的水文地质区域,包括花岗岩和变质岩最富水区、玄武岩富水区、第四系河流相地质较富水区、安山岩较贫水区、第三系地层贫水区、致密状玄武岩贫水区。

其中,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火草地,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是腾冲境内最大、最长河流。大盈江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腾冲市的胆扎河和槟榔江,全长204.5千米,径流量79亿立方米。青海位于腾冲城北10余里处,是火山喷发之后在火山口断陷形成的火山湖泊,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酸性湖泊之一,是大盈江的发源之一,有腾冲十二景中的“灵池澄镜”。北海湿地是青海不远处的姊妹湖,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湿地,也是世界罕见的浮毯式草排湿地,被称作“浮在水面上的草原”。

龙川江

龙川江发源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北部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交界处的高黎贡山火草地,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干流总长约312千米,流经腾冲、龙陵、潞西等县市,在潞西南部与芒市河交汇后称为瑞丽江。龙川江是腾冲境内最大、最长河流,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自北向南主要流经界头、曲石、芒棒、五合、团田、新华等6个乡镇。腾冲境内河道长190.2千米,径流面积3567.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产水量96.8亿立方米。龙川江内繁衍生息的鱼类有10多种,主要有细鳞白鱼、鲤鱼、小花鱼、扁头鱼、鲫鱼等品种。独特的地质奇观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龙川江丰富的水产资源和人文景观。

大盈江

大盈江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腾冲市的胆扎河和槟榔江,在盈江县旧城汇合后称大盈江,过虎跳石后从南奔江口出国境,流入缅甸伊洛瓦底江,最后流入孟加拉湾。大盈江全长204.5千米,径流量79亿立方米,在腾冲市境内长145.5千米,径流面积646.4平方千米。

槟榔江

槟榔江与大盈江在腾冲市境内分流,至盈江县旧城斜拉线与大盈江汇合,经古永区流至打望山坝入盈江县境。河源古永区五台山大岔河。流至三岔河与发源狼牙山的滇堂河、发源羊河的轮马河交汇,由北向南流至猴桥,有主要支流古永河注入。在腾冲市境内长59千米,水能蕴藏量约8.504万千瓦。

截至2023年,腾冲市建设了库塘近200座,总库容约5.768亿立方米。按水库功能分类,有电站水库14座,其中大(2)型电站水库2座,中型电站水库6座,小(1)型电站水库5座,小(2)型电站水库1座,主要功能是发电及防洪;公益性水利水库49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38座;此外还建设小塘(坝)130多座,主要功能是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人饮、防洪、水景观及其他用水;除此之外,还有在建水库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3座。

土壤

腾冲市土壤以黄红壤、黄壤、棕黄壤为主,有明显的垂直带谱。海拔1400米以下为红壤,1400米-1800米为黄红壤,1800米-2200米为黄壤,2200米-2400米为黄棕壤,2400米-3200米为棕壤和暗棕壤,32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按土类分,可分11种,分别是:亚高山草土甸土,暗棕壌,山地棕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黄红壤、红壤、火山灰土、石灰土、水稻土、沼泽土。1995年时,这11类土壤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2.88%。

自然灾害

腾冲市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着力点的西侧,又居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褶折系西侧,是地质构造活动区,自古以来地震频繁。自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有地震记载以来,至1985年共发生M≥4.0级以上地震85次。

2011年6月20日,云南腾冲发生5.2级地震。截至6月21日12时,造成全境15个乡镇、94个行政村的2079户农户不同程度受灾。截至15时,地震造成2.2万人受灾,6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2168人,民房倒塌94间,房屋损坏1.2万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腾冲市地处伊洛瓦底江水系上游,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产水量126.63亿立方米,2023年水能蕴藏量130多万千瓦。

腾冲地下水充沛,年平均地下径流深409毫米,径流总量23.271亿立方米。腾冲市出露的泉水分布范围极广,尤以腾冲坝子周围最多。据不不完全统计,全市有地下泉出露总计502处(不包括热泉),年出水量约4.4亿立方米。

截至2021年,腾冲市河道外水资源开发利用量3.2189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18%;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自来水普及率94.78%。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腾冲市国土利用状况如下:耕地5.4405万公顷(81.61万亩),园地0.9310万公顷(13.97万亩),林地45.8072万公顷(687.11万亩),草地0.5414万公顷(8.12万亩),湿地0.0430万公顷(0.64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548万公顷(30.8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0.6964万公顷(10.45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863万公顷(8.79万亩)。

矿产资源

腾冲矿种丰富,矿床(点)多,是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矿带中的波密-腾冲矿带南部地段。自西向东有南北向多金属矿带5条,矿带中蕴藏着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和稀散金属。截至2018年,腾冲市已发现矿床(点)155个,发现了煤、铀、地热、铁、锰、铜、铅、锌、钨、锡、铋、钼、金、银、铌、钽、铍、铷、硫铁矿、硅灰石、硅石、硅藻土、高岭土、泥炭等共35个矿种。截至2018年7月,全市有采矿权91个,面积38.7159平方千米。探矿权87个,面积1527.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有含铁品位高达60%的铁矿蕴藏量约5000万吨,褐煤储量约400万吨。

生物资源

腾冲植物区系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群落的种类繁多,除构成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薪炭林、经济林等五大林种外,主要的森林副产资源有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森林蔬菜植物和树脂、树胶植物。其中,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乡(镇)内的高黎贡山、姊妹山、狼牙山一带,是全县的用材林基地。

截至2023年,腾冲市森林覆盖率为74.7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7.96%,湿地保护率53.88%,576株古树名木已全部挂牌。拥有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省级森林乡村104个,全市绿道长度664.31千米,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68%,乡镇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23处,村庄建有公共休闲绿地312处。新建、提升各类道路绿化798千米,种植以油茶为主的绿化苗木74.94万株,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3.68%。全市共有71个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5平方米,位居云南省前列。有森林康养基地115个,A级以上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景区42个,康养步道207.3千米。全市培育苗木1870万株,可供造林绿化1570万株,良种使用率71%,乡土树种使用率达100%。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乡村数量居云南省省第一,进入绿美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名单。

2023年,腾冲市实现林草总产值85.64亿元,同比增长26.01%。其中,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162.33万亩,林下经济产值14亿元。林下经济产值中,林下种植2.97亿元,林下养殖4249万元,林产品采集加工1.38亿元,森林景观利用9.23亿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达6.57亿元。开发森林食品饮品系列产品100多个,种植森林药材800多种,开展健康运动30多种,康复疗养项目20多项,森林康养产值达7.18亿元。

腾冲自然植被由南至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地势升高,植被的垂直带谱与水平地带植被类型融洽地交错、叠置,全市南、中、北3块植被区域有着明显差异。按植被类型划分,有温性针叶木、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剑叶林和灌丛等5个植被类型,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高黎贡山更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

截至2022年,腾冲市有国家1级保护植物3种,为云贵水韭、杏黄兜兰、喜马拉雅红豆杉;2级保护植物有37种,包括中华桫椤、台湾杉(秃杉)、莼菜、长蕊木兰、大叶茶等。极小种群有2种,为矮马先蒿、朱红大杜鹃。

大树杜鹃王

大树杜鹃,属杜鹃花科常绿乔木,属濒危树种。主要分布于腾冲县界头镇高黎贡山林区海拔2100米-2745米的狭窄地域。1919年,英国人乔治·福莱斯首次在腾冲高黎贡山发现并取走胸径为87厘米的大树杜鹃圆盘标本,曾轰动植物学界。1982年,腾冲县林业局科林学会考察组在高黎贡山(大塘地带)再次发现41株大树杜鹃群落,其中最大的一株,树高28米,基径307厘米,冠幅41平方米,主干离地面20厘米处分为两大树干,胸径分别为173厘米和106厘米,树龄630年。树体高大挺拔,古老苍劲,花为粉红色,大而艳丽,开花时节满树形红,被中外植物学界公认为全球绝无仅有的大树杜鹃王。

大罗绮坪千年古秃杉

大罗绮坪千年古秃杉是腾冲县腾越镇大罗绮坪村观音寺内的一株古秃杉,属杉科常绿乔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高21米,树梢屡遭雷击而秃顶,胸径286厘米,冠幅26.6米*13.4米,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相传树龄已1100年。

腾冲市地处横断山脉南沿偏西地带,是“哺乳动物祖先诞生、繁衍的发源地”“雉类、鸟类的乐园”“原始动物的避难所”,受到中国内外动植物学家的高度重视。腾冲市的昆虫共有9目59科200余种,包括短翅卡蝗、紫胶虫、梧桐木虱等。鸟类共有14目41科244种,包括黄嘴白鹭、栗苇鹭、牛背鹭、绿翅鸭等。兽类共有8目21科29种,包括树鼯、麝鼹、菊头蝙、蜂猴、赤鹿等。

截至2022年,腾冲市有国家1级保护动物24种,包括蜂猴、菲氏叶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贡山羚牛等。2级保护动物111种,包括短尾猴、猕猴、狼、黑熊等。

截至2023年,北海湿地共记录到动物303种,其中鸟类222种,哺乳、两栖、爬行动物68种,鱼类1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黑鹳、黑颈长尾雉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种。2021年,这里首次发现了赤嘴潜鸭、斑头雁,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湿地“明星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紫水鸡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高黎贡山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高黎贡山羚牛,别名野牛、扭角羚,隶属偶蹄目、牛科,是一种高山动物,因其独特的外观被大众称为“六不像神兽”。主要分布在云南高黎贡山和西藏东南部地区,一般生活在海拔2100以上的中山及亚高山地,是世界公认的珍贵动物之一,与大熊猫、金丝猴一道,被称为中国高山林型中的三大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IUCN列为易危(VU)种。高黎贡山羚牛外形似牛,体型较粗壮,尾较短,肩部高于臀部,前蹄显著大于后蹄。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体毛呈棕褐色或黑色,体背中央有一暗棕黄色条纹,被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长。

腾冲市内有自然保护地7个,总规划面积85013.5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54%。分别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热火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腾冲地热火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槟榔江黄斑褶鮡拟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位于腾冲东北部,以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驰名,被誉为“雉鹊类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原生地”“东南植物区系的摇篮”,堪称珍稀野生动植物荟萃的绿色宝库。1983年4月正式建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被列为国家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评定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10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被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3年7月,高黎贡山(北段)作为“三江并流”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都极为罕见的生物资源宝库。高黎贡山有着生物多样性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有丰富珍稀动植物和特有物种,蕴藏着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全球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活的博物馆”。

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冲市北海境内,距市区12.5千米,2005年1月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5平方千米,其中湿地面积216公顷。

北海湿地是第四纪火山强烈喷溢的玄武岩流堵塞大盈江河谷形成盆地积水而成的火山堰塞湖,年龄接近3000万年,由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组成。

北海属天然的常年性沼泽地,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水面覆盖着巨大的草排,最厚可达2米,为中国罕见。火山喷发后漂浮在湖面的火山灰及其丰富的有机物质提供了“浮毯”植被形成的基质,促进了草本沼泽植物的生长,水草经过数十万年的生长,根系交错,结成厚实的水上草甸,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漂浮移动的水上大草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抗旱、减缓径流、调节气候、防治污染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海也是多种珍贵鸟禽和奇异花草的生息之地。

地热资源

腾冲市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地热湿度之高,压力之大,蒸气之盛,水热活动之强烈,为中国罕见。腾冲地热资源丰富,素有“一泓热海”“中国温泉之都”美誉。徐霞客在此留下“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的感叹。有人形容腾冲温泉是一座地热自然博物馆,高温沸泉、热泉、喷泉、低温碳酸泉、毒气泉等,都可以见到。截至2024年,境内有88处温泉,其中沸泉3处(高于或等于96℃),热泉25处(高于或等于45℃低于96℃),温泉35处(低于45℃,其中30℃以下5处),泉水总流量约613.24L/s,每日约5.3万立方米,除团田乡外的17个乡镇分别有温泉发育。腾冲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有重碳酸钠型、氯重碳酸钠型、碳酸重碳酸钠型、重碳酸钙型、硫酸钠型等。

腾冲热海景区位于腾冲县城南8千米处的清水乡,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省八大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弘热海”之盛誉,是腾越十二景之一,素有“天然地热博物馆”的美称、“温泉世界,养生天堂”的美誉。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3月,腾冲市下辖12镇5乡2街道,市政府位于腾冲市腾越街道山源社区官厅小区8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4年3月,腾冲市户籍总人口6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5万人。2023年,城镇化率为40.16%。

根据《腾冲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21年,腾冲市男性人口为333171人,占总人口的51.86%;女性人口为309310人,占总人口的48.1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71。全市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2245人,占总人口的19.03%;15-59岁人口为410891人,占总人口的63.9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9345人,占总人口的17.0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4984人,占总人口的11.67%。全市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6852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1606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5878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03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民族

腾冲是云南25个边境县中唯一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地区。截至2024年3月,腾冲市有回、傣、佤、傈僳、阿昌族等24个少数民族共6.03万人,共有25个民族。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傈僳族、傣族、回族、白族、阿昌族、佤族。2021年,腾冲市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语言

腾冲方言属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腾冲汉民族方言的形成可上溯至“南方古丝绸之道”形成时,历代又因商旅和战争的关系使操北方语系者源源不断到本地落籍。明朝自洪武开边以来,来自江苏、浙江、湖南、山东、安徽、江西、四川、陕西、山西一带的人氏落籍腾冲,其中尤其以江淮一带的人氏居多,继而产生了以“金陵软语”为特征的北方方言次方言—腾冲方言。

腾冲方言中有22个辅音声母和31个韵母,腾冲话里有许多文白异读的字。文白异读即通常所谓读书音和口语音的不同。另外,在腾冲,“十里不同音”是很常见的。乡镇与城关、乡镇与乡镇之间,方言都有区别,有的差异十分明显。

宗教信仰

腾冲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唐代有佛教徒在来凤山建来凤寺,印度僧人摩伽陀经鹤庆、大理到腾冲。其他佛教寺庙还有宝峰寺、黑塔寺、金轮寺等多座寺庙。截至2024年5月,全境有寺庙83座。

明崇祯八年(1635年),川僧法戒始建云峰山,为著名道观。截至2024年5月,全境有道教寺观52座。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回族将领沐英、蓝玉随征南将军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