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链蛇

更新时间:2024-04-09 19:53

黄链蛇是游蛇科链蛇属爬行动物,又称为百节蛇、黄链子、黄赤链、方印蛇、黄花子。其体较细长,头宽扁。眼小,瞳孔直立椭圆形。全长一般800毫米左右。头背、体背黑色,有黄色窄横斑,横斑宽度约为半枚鳞长。腹面灰白色,尾下鳞有黑色斑点。颊鳞窄长而小,不入眶。尾下鳞雄性65-102对,雌性70-88对。上颔齿12-13枚,由2个齿间隙将其分为3组,前端一组齿渐次增大,中间组齿较小而等大,最后一组齿最大。半阴茎延伸到第12-13对尾下鳞处,乳突不明显,基部几乎平滑。

栖息环境

生活于山区森林,靠近溪流、水沟的草丛、矮树附近,偏树栖。傍晚开始活动,夜晚最为活跃。

生活习性

黄链蛇主要以蜥蜴为食,也吃小蛇、爬行动物的卵。黄链蛇有喜欢安静、阴凉的习性,行动敏捷,而且非常神经质,某些个体性情凶猛,攻击性比赤链蛇强。

分布范围

分布于贵州、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别名

黄链蛇又称为百节蛇、黄链子、黄赤链、方印蛇、黄花子。

外形特征

体较细长。头宽扁。头颈略能区分。眼小。瞳孔直立椭圆形。全长一般800mm左右。最大全长雄性(901+260)mm(福建崇安)。雌性(954+201)mm(江西井冈山)。头背、体背黑色。具50-96+13-28个黄色窄横斑。横斑宽度约为半枚鳞片的长度。在最外侧第5或第6背鳞处分叉延伸至腹鳞。尾后部分叉不明显;枕部具一倒“V”形黄斑。前端达顶鳞后缘。后端延伸至两侧口角;腹面灰白色。尾下鳞有黑色斑点。颊鳞1。窄长而小。不入眶;眶前鳞1,偶为2。眶后鳞2;颞鳞2+3(2);上唇鳞8,2-3-3式。偶为7;下唇鳞10(819)。前5(4)枚切前颔片。背鳞17-17-15行。中央5-9行微弱起棱;腹鳞具侧棱。雄性211-237。雌性203-220;肛鳞完整;尾下鳞雄性65-102对。雌性70-88对。上颌齿第四节游蛇科黄链蛇12-13枚。由2个齿间隙将其分为3组。6(7)+3(4)+3式;前端一组齿渐增大。中间组齿较小而等大。最后一组齿最大。

生长繁殖

黄链蛇为卵生,每次产卵10余枚。

人工饲养

人工饲养黄链蛇,饲养箱以采用厚玻璃或透明塑料有机玻璃较为合适,底材可以用报纸、水苔、树皮,便于饲养和观赏,也便于打扫。黄链蛇是偏爱树栖的蛇,应布上模仿其自然生长环境的植物,如树枝、叶子、水缸供它们攀爬和游泳。平时饲养中要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放上植物盆栽,没天喷两至三次水,能使它感到安心和保持阴凉、湿度。

饲养黄链蛇,饲养箱以采用厚玻璃或透明塑料或有机玻璃较为合适,底材可以用报纸、水苔、树皮,便于饲养和观赏,也便于打扫。黄链蛇是偏爱树栖的蛇,应布上模仿其自然生长环境的植物,如树枝、叶子、水缸供它们攀爬和游泳。黄链蛇有喜欢安静、阴凉的习性,行动敏捷,而且非常神经质,某些个体性情凶猛,攻击性比赤链蛇强,平时饲养中要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放上植物盆栽,每天喷两至三次水,能使它感到安心和保持阴凉、湿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