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槽蛇

更新时间:2024-01-25 14:49

颈槽蛇(Rhabdophis nuchalis (Boulenger,1891))是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鉴别特征 有颈槽,中段背鳞15行,上唇鳞6 (2-2-2),下唇鳞8或7为主,颞鳞1+2(2/3)或1+1(1/3),腹鳞十尾下鳞数平均214.1 。

描述依据标本 四川万源1雄,陕西周至3雌、宁陕1雄10雌2幼,共2雄13雌1幼。

形态描述 全长雄性(n=47) 462-737(平均617.7) mm,雌性(n=12) 372-782(平均609.4) mm,

头背橄榄绿,上唇鳞色略浅,部分鳞缘黑色;头腹面灰褐色。躯干及尾背面橄榄绿,杂以绛红及黑斑,鳞间皮肤白色;腹面砖灰色,密缀绛红,后半尤甚。

颊鳞1;眶前鳞1,少数为2;眶后鳞3,少数为2;颞鳞1+1或1+2;上唇鳞6, 2-2-2式,第五枚最长,亦有个别为5或4,仅第三枚入眶者;下唇鳞8 (53.4%)或7(39.5%),很少为6(6.2%),前4(个别为3或5)枚切前颔片。背鳞通身15行,除两侧最外1(很少为2)行平滑外,余均具棱。腹鳞雄性(n=54) 155-169枚,平均161.4枚,雌性(n=12) 156-167枚,平均161.3枚;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雄性(n=48) 50-60,平均56对;雌性(n=11)43-60,平均55对。

湖北利川标本半阴茎达第10-11尾下鳞,双叶型,分叉点在第8尾下鳞;精沟在半阴茎分叉点处分叉,向心式到两叶中央;通体具刺,刺小而硬,钩形,皮肤呈杯状凹,基部有1枚大刺。半阴茎外翻呈“Y”型(张服基等,1984)。

文献记载:Boulenger (1891)记本种全模标本湖北宜昌4雌背鳞通身15行,上唇鳞6 (2-2-2),腹鳞154-165,尾下鳞46-50对。甘肃天水、徽县、文县29雄25雌,后颞鳞2,少数为1,偶有3;上唇鳞6 (2-2-2),少数5 (2-1-2);下唇鳞8或7,偶有9;背鳞通体15行,仅最外1-2行光滑;腹鳞雄性155-169,雌性156-171;尾下鳞雄性(n=26) 49-63,雌性(n=22) 42-61对(冯孝义,1981)。

生长环境

多生活于海拔1000 m以上的山区,路边、草丛石堆、耕作地或水域附近都可发现。白天活动,吃蚯蚓或蛞蝓等。卵生。

垂直分布:620(甘肃东南)-1860 m(贵州兴义七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