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14:35

银川市(Yinchuan city),简称“银”,古称“兴庆府”,别称“凤凰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末,银川市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9025.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90.81万人。银川市主要方言为北方方言。

名称衍变

银川自古有凤凰城之称。传说,很久前,贺兰山飞来凤凰,见此地黄河横贯,秀丽堪比江南,不忍离去,最后化身为城市——银川。另有传说在西夏时期的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市) “以为人形”,加上城东的高台寺,使兴庆府整体形似凤凰,从而得名。

“银川”作为古地名,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银州银川郡。”这个银州和银川郡故址在今陕西省米脂县境内。《读史方舆纪要》载,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仍置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金为银川寨”。这个银川城和银川寨是北宋时期修筑的永乐城,故址也在今米脂县境内,但两者所记述的并非一地。乾隆十八年(1753 年),宁夏知府赵本植在府城西门内创办银川书院,这是首次以银川作为宁夏府城的别名来正式命名一个半官方机构。赵本植所聘的家庭教师汪绎辰,又于乾隆二十年(1755 年)完成《银川小志》一书,这是以 “银川”代替宁夏府地名的第一部重要文献。1944年,宁夏省城改名,弃用“朔方”“怀远”等旧名,选中“银川”,并成立银川市政筹备处,银川市作为法定地名正式出现。1945年,宁夏省政府宣布正式改名银川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三四万年以前,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狄、西戎、匈奴等游牧部落的活动地区。

秦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分天下为36郡,今银川为北地郡属地。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境内所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这里成为北方许多游牧部族的居牧地,名曰“饮汗城”。赫连勃勃建大夏国后,改建为“丽子园”,为大夏王的行宫、御花园。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

隋唐至宋元

唐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次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市兴庆区)。宋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占银川平原全境,移总部于灵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在怀远镇修建都城,改名“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以西夏故地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设宁夏府路行中书省,宁夏之名始于此。

明清时期

明设宁夏镇,下辖七卫,实行军政合一管理,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改制为宁夏府,辖州县。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因清代宁夏道与宁夏县名同,且宁夏为古朔方地,故改宁夏道名为朔方道,领宁夏、宁朔、中卫、平罗、灵武、金积、盐池、镇戎八县,仍属甘肃省。道署及宁夏、宁朔两县治均设在宁夏城内。1913年,宁朔县治移驻新满城,后又迁至今永宁县望洪镇和青铜峡市瞿靖镇、小坝镇。1929年1月,宁夏从甘肃分出,成为独立行省,下辖13县、2旗、3设治局,其中在今银川市境内的有贺兰县、永宁县、宁朔县、灵武县。1944年1月,宁夏省政府呈文国民政府行政院,建议以宁夏省城设置银川市。1947年4月18日,银川市正式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区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2002年10月19日,撤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设立银川市西夏区、金凤区和兴庆区。2002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7°29′~38°52′,东经105°48′~106°52′。东过黄河,与吴忠市盐池县和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与石嘴山市平罗县相连。全市行政区划面积9025.38平方公里。

气候

银川市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日照充足,冬寒少雪,春季多风,夏热短暂,秋雨集中,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等,年平均气温8~9℃,气温昼夜温差较大,一般达到12~15℃,大于10℃的年平均积温为3250~3300℃,无霜期较短,平均157~170天。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300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大,干燥度高,年蒸发量约为1595毫米。

地质

银川地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陕甘宁盆缘分区的贺兰山小区和银川小区。此处出露的古老地层为太古界变质杂岩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它们和早元古代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地台的基底。地台的盖层沉积相继为中—上元古界,海相为古生界寒武纪和奥陶纪,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和陆相碎屑建造,中、新生界陆相沉积。在上、下古生界之间,是一巨大的区域性假整合界面,除局部地区有下、中奥陶统沉积外,大部地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下二叠统,古生物群面貌主要为华北型。银川地质构造复杂,隆起、断陷、褶皱、断裂等十分发育,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将其按生成联系予以归并,可以划分出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脊柱——贺兰褶带、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卫宁区域东西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银川断陷盆地第四纪构造等,它们复合交织,构成一幅复杂的构造图像。

地形地貌

银川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银川西部的贺兰山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千米,宽20千米~30千米。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银川的天然屏障。贺兰山在银川市境内近70千米,面积5.88万公顷。

水文水利

水文

银川市水系主要由黄河干流、东西横向的山洪沟、引黄灌溉渠道及排水沟、银川平原的湖泊湿地等组成。银川市降雨量偏少,绝大多数地表水来源属黄河过境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黄河水灌溉渗入和山前侧向入渗。黄河干流银川段自吴忠市利通区与灵武市交界入境,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出境,途径灵武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4 个县(市)区,河道总长83.8 公里,占黄河宁夏段21%。

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今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

水利

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银川市历代开凿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东干渠、西干渠、惠农渠、大清渠、泰民渠、七星渠、美利渠、跃进渠、羚羊寿渠、羚羊角渠14条引黄灌溉古渠,引黄水量在35~40亿立方米。主要支渠有38 条,市境内总长323公里,配套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公里,保证了213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

土壤

银川地区土壤类型分为9大类、28个亚类、48个土属及500多个土种或变种。其中,西部贺兰山山地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地区的土壤,其分布与地形和耕种有关。全市土壤分布的特点为西向东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土壤类型也随之由地带性土壤向区域性土壤在分布上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其中,灰钙土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土地面积的35.7%,除一部分被开垦耕种外,大部分为天然草场和荒地。灌淤土面积129.14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4.2%。其它土壤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草甸土、灰褐土、盐土、风沙土、湖土、白僵土、堆垫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银川市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内沟渠成网,湖泊湿地众多。黄河是银川的主要河流,流经银川80多千米,南北贯穿。银川平原引用黄河水自流灌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引黄干渠有唐徕、汉延、惠农、西干等渠,年引水量数10亿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余条,长数千千米,形成灌有渠、排有沟的完整的灌排水体系。

土地资源

银川市耕地138627.77公顷(207.94万亩)。其中,水田61901.74公顷(92.85万亩),占44.65%;水浇地75690.82公顷(113.54万亩),占54.60%;旱地1035.21公顷(1.55万亩),占0.75%。园地22222.3公顷(33.33万亩)。其中,果园20042.22公顷(30.06万亩),占90.19%;其他园地2180.08公顷(3.27万亩),占9.81%。永宁县园地面积较大,达到7978.46公顷(11.97万亩),占全市园地的35.90%。草地261333.42公顷(392.00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93897.74公顷(290.85万亩),占74.20%;人工牧草地529.27公顷(0.79万亩),占0.20%;其他草地66906.41公顷(100.36万亩),占25.60%。灵武市草地面积较大,达到174580.51公顷(261.87万亩),占全市草地的66.80%。

矿产资源

银川地区矿产资源有煤炭赤铁矿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熔剂硅石磷块岩、水泥石灰岩辉绿岩等。贺兰石“石质莹润,用以制砚,呵气生水,易发墨而护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盛誉,为中国“五大名砚”之一。灵武矿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特别是煤炭储量以及其具有的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质,在宁夏乃至中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生物资源

银川地区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多种类动植物资源。贺兰山区有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总面积2.67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8%。林种主要有云杉、油松、山杨等乔木,还有山榆、山杏等灌木。此外,有野生药用植物40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獐子、马鹿、蓝马鸡、青羊、狐狸等32种。贺兰山东麓地区,其气候、土壤、地理条件接近甚至优于法国优质葡萄产区——波尔多地区,是世界优质葡萄栽培的最佳生态区之一。银川湿地是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银川湿地有野生鸟类241种,隶属18目54科,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遗鸥、黑鹳、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中华秋沙鸭等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20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有维管植物66科159属255种,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等。鱼类是银川湿地重要的水产资源,银川湿地有鱼虾类5目14科31种。

截至2021年9月,银川市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工业产值178.3亿元,已建成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项目191个,并网规模1415.65MW,占全市电力装机规模的38.7%。

自然灾害

银川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火灾等。2018年,7月22日午后到夜间贺兰山银川至石嘴山段出现了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导致贺兰山沿山多处暴发山洪。受降雨影响,黄河兰州水文站23日7时24分洪峰流量3492立方米/秒,为黄河2018年第2号洪水。7月22日20时至23日5时许,银川市贺兰山沿山突降暴雨引发山洪导致多地受灾,部分群众被洪水围困。宁夏公安、消防等部门启动紧急预案,公安民警、辅警和消防部队官兵第一赶赴投入抗洪抢险救灾,转移。22日23时58分,银川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联系苏峪口景区被困人员,救援组赶赴灾区,将游客连同救援人员共12人转移至安全区域,后续再次成功疏散40名游客,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城。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银川市下辖三区两县一市,“三区”即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两县”即永宁县、贺兰县;“一市”即灵武市。银川市人民政府驻地金凤区北京中路16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银川市常住人口290.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0.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14万人;乡村人口49.8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82.84 %,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回族人口72.8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05%。女性人口147.1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59%。人口出生率为9.20‰,死亡率为4.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银川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银川便是全国人”的说法,根据统计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含北方民族大学在校学生)。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银川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145863人,占75.0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13211人,占24.95%,其中回族人口为667606人,占23.35%。

语言

银川话,属于中国北方方言区—兰银官话。银川普通话的形成与宁夏解放后的三次外来人口迁徙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次人口迁徙1952~1954年,北京市政府组织了一批移民来银,称为“北京移民”,他们带着不管是标准的北京普通话还是北京土话来到银川,与银川地方方言发生语言碰撞,今贺兰县金星农场就是当年北京移民兴建的,如今生活在那里的人还说着一口京味很浓的北京话。第二次的人口迁徙是在1956~1958年,国家为支持宁夏的经济建设,从外地调来了很多支宁干部,仅上海支宁的“文教大队”就来了三批,大约有一万人。同时,沿海许多大厂也迁到内地银川,如银川橡胶厂、长城机床厂、长城铸造厂、银河仪表厂、西北轴承厂、银川起重机器厂等,此次迁徙有职工及家属达10万人之多,为银川最大的一次外来人口迁徙。在1956年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中,浙江的一大批知识青年来到银川和永宁县插队落户,也把他们的乡音带到了银川,此为第三次外来人口大迁徙。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又有大批的外来人口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迁徙到银川。50多年来,银川经过几次外来人口大迁徙的融合、交流,使银川普通话逐步走向规范、标准。

宗教信仰

银川市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在两晋时期传入银川,主要寺院有海宝塔寺承天寺、报恩寺、高台寺、戒坛寺、贺兰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兰教于元朝初年传入银川,主要清真寺有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西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道教传入时间不详,主要道观有关王庙、岳王庙、三皇庙、城隍庙、清宁观、三清观等50处庙观。天主教于17世纪末传入银川,主要教堂有银川天主教堂、北关天主教堂等。基督教于元初传入银川。

经济

综述

银川是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已逐步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现代纺织、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为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2023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5.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47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2.90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83.26亿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为3.7:48.5: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62.1%和33.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2530元,比上年增长6.7%。

2023年,银川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96元,比上年增长6.8%。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93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560元,增长6.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7.2%。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59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59元,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7%。

2023年,银川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8.15亿元,增长22.9%。其中,公共安全支出增长20.7%,教育支出增长20.0%,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5.0%,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0.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0.3%,城乡社区支出增长37.5%。

第一产业

2023年,银川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农业产值103.04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87亿元,下降6.9%;牧业产值79.24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10.11亿元,增长2.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77亿元,增长5.1%。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60万亩,比上年增长0.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2.31万亩,下降34.6%,稻谷播种面积11.58万亩,下降36.4%,玉米播种面积90.92万亩,增长12.6%。蔬菜播种面积60.04万亩,增长6.4%。园林水果播种面积34.49万亩,下降5.3%。油料播种面积0.96万亩,增长16.5%。药材播种面积2.34万亩,下降26.6%。全年粮食产量69.07万吨,比上年增产1.2%。其中,小麦产量4.55万吨,减产36.3%;稻谷产量6.33万吨,减产36.6%;玉米产量57.47万吨,增产13.3%。蔬菜产量141.82万吨,增产5.8%。园林水果产量18.55万吨,减产6.2%。

2023年,银川市肉类总产量6.32万吨,比上年增长9.8%。其中,猪肉产量1.16万吨,下降19.8%;牛肉产量2.06万吨,增长16.3%;羊肉产量2.40万吨,增长24.1%,禽肉产量0.70万吨,增长15.9%。禽蛋产量2.04万吨,下降14.8%。牛奶产量152.48万吨,增长28.6%。水产品产量7.97万吨,增长1.8%。年末全市牛存栏47.87万头,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奶牛存栏31.79万头,增长13.7%。生猪存栏12.55万头,比上年增长24.0%。羊只存栏数107.48万只,比上年增长0.3%。家禽数229.45万只,比上年下降5.0%。全年农村用电量3.83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7.6%。

第二产业

2023年,银川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1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9.2%,重工业增长15.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0.9%,股份制企业增长1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8.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8.7%,制造业增长1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

2023年,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5.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6.5%。

2023年,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356.91亿元,比上年下降5.2%;营业成本3608.68亿元,下降5.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2.83元,比上年下降0.1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1.3%,比上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

2023年,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09.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分门类看,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77.44亿元,下降7.2%;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86.48亿元,下降1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45.10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同期亏损2.98亿元)。

2023年,银川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9.0%,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9%,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限上汽车零售额比重达23.2%,比上年增长72.7%。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5.4%。限上商贸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为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第三产业

2023年,银川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83.26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7.52亿元,增长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2.35亿元,增长8.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11亿元,增长11.8%;金融业增加值262.44亿元,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122.04亿元,下降1.2%;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5.43亿元,增长7.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15.75亿元,增长2.7%。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7.72亿元,比去年增长16.3%。

2023年,银川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与上年持平,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5.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下降7.1%,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11.5%,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增长2.1%,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6.5%,个体经济零售额下降1.5%,其他各种经济零售额增长6.5%。

2023年,银川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6.42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住宅开发投资209.41亿元,增长5.7%。商品房施工面积3094.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06.47万平方米,下降6.7%。商品房销售面积350.4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3.99万平方米,下降11.3%。商品房待售面积459.06万平方米,下降13.4%。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65.55万平方米,增长8.9%。全年商品房销售额300.25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其中,住宅销售额275.82亿元,下降10.2%。

2023年,银川市邮电业务收入57.7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7.59亿元,下降0.6%;邮政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0.17亿元,增长15.4%。全年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定销报刊数累计完成3616.55万份,增长2.2%;邮政函件数累计完成167.04万件,增长0.6%;固定电话用户24.81万户,增长5.5%;移动电话用户398.77万户,增长3.8%;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60.45万户,增长7.2%。

截至2023年末,银川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049.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其中,住户存款3114.73亿元,增长15.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73.8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中长期贷款5226.53亿元,增长8.4%;短期贷款1128.23亿元,增长14.2%。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3.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9.31亿元,增长115.7%;人身险保费收入165.28亿元,增长83.8%。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额9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9%。其中,财产险赔付53.20亿元,增长137.5%;人身险赔付39.86亿元,增长140.8%。

2023年,银川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76亿元,增长17.1%。其中,税收收入143.64亿元,增长21.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6%。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484.08亿元,增长10.2%。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末,银川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3个,招生4871人,比上年增长6.8%;在学研究生12907人,增长6.5%;毕业生3961人,增长17.5%。普通高等院校16所,招生39987人,下降1.7%;在校生137716人,增长0.9%,毕业生36283人,增长9.9%。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78人,毕业生157人。中等职业学校16所,招生12758人,下降11.6%;在校生37707人,增长1.7%;毕业生10433人,下降6.9%。普通高中28所,招生21752人,增长3.8%;在校生62353人,增长3.6%;毕业生19284人,增长5.0%。初中学校65所,招生32948人,增长26.1%;在校生93996人,增长4.5%;毕业生29384人,增长16.6%。普通小学193所,招生45843人,增长14.4%;在校生237247人,增长6.8%;毕业生32665人,增长10.2%。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生146人,下降15.1%;在校生709人,下降11.0%;毕业生219人,增长67.2%。幼儿园465所,在园幼儿102674人,下降3.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7.5%,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5.7%,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1.5%。资助困难学生55848人次。

医疗卫生

2023年末,银川市拥有卫生机构1547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122个(医院86个)。卫生机构床位1941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8103张。卫生技术人员3230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436人,注册护士1510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技术人员408人;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703人;乡镇卫生院36个,床位数616张,卫生技术人员1247人。卫生监督所7个,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108人。

媒体

《银川日报》创刊于2012年11月18日,是中共银川市委机关报。《银川晚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创刊时具有市委机关报与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的双重身份,2012年转型为都市类报纸。2021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同意银川市电视台与银川市人民广播电台合并,成立银川市广播电视台。2016年4月银川市将原银川日报社和银川市广播电视台整合成立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2022年更名为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银川日报社、银川市广播电视台)。

科技

“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出台《银川市“科技强市”战略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围绕“后补助”“科研诚信”“科技金融”“创新券”“离岸+飞地”等内容配套制定文件10余个,初步形成了创新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银川市在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建成离岸孵化器7家和飞地育成平台3家,成功引进道路CT、危废“链”管家、反渗透膜等30余个科技项目落户银川。2023年,银川市有效发明专利量4532件,万人发明专利量15.64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银川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36个,文化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112.62万户。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银川市共有标准体育场23个,体育馆12个,游泳馆37个,游泳池26个,综合训练馆8个。2023年,银川市获得全国冠军5个,获得金牌179块,银牌173块,铜牌149块。

环保

“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三禁三减”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银川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实况)281天,优良天数比例(实况)77.0%。区域噪声平均值51.9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4.8分贝。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黄河银川段水质达到Ⅱ类。

社会保障

2023年末,银川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8.68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7.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5.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17.52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7.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9.7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71.67万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2个,共有床位8984张。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3715人,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0.90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26603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32亿元。使用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20亿元。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站303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46.16万元。

交通

综述

银川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1年3月,银川河东机场扩建三期工程完成,新增惠州等10条国内航班航线,河东机场能级不断提升,旅客吞吐量达到1057.5万人次,成功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一带一路”国际卡车班列首发,中欧班列、银川至天津港西部快线班列常态化运行,银威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开通。截至2024年,银西高铁、银兰高铁实现宁夏境内全线贯通;城市建成区形成“八横十八纵”主干路网。市内火车站有银川站银川东站,以及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公路

银川市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速公路125千米,109国道110国道青银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等穿境而过。银川汽车南站位于兴庆区清和南街以西、胜利南街以东、六盘山路以南,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银川旅游汽车站(汽车北站)位于兴庆区清和北街以西。银川汽车西站位于西夏区兴州北街以东。

截至2021年,银川市“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六横六纵”国省干线通达各地。“通村达组”工程和重点农村公路扩建工程提前完成,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4226.423千米,建制村通客车率、通硬化路率均达到100%。截至2022年11月,银川市公路通车总里程78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1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规模占比达到79.9%。

铁路

银川市铁路以包兰、太中银2条干线铁路为骨架,宁东铁路、银新铁路等地方铁路为补充,2020年12月,北起银川市,向东南经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至陕西省西安市的银西高铁正式开通,构建起了以银川为中心的宁夏沿黄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之间的便捷通道。2023年,银川市铁路客运量638.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2.1%;铁路货运量717.60万吨,下降1.6%。

航空

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位于银川市区东南方向,距市中心约19公里,西邻黄河及银昆高速,南贴银川综合保税区,北依银川滨河新区横山工业园,东靠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区域枢纽机场、西北机场群成员。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始建于1995年,1997年9月6日正式通航,机场占地面积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