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莽

更新时间:2023-01-17 17:58

辛莽,原名吴裕春,合浦县城小北街人。1916年旧历9月9日生于合浦南康乡企坎头村,家庭贫苦。担任过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公司创作室主任,北京画院专业创作人员。在这期间,他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员,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员。

人物生平

辛莽是合浦革命人民的老大哥,延安培养出米的杰出的美术家。辛莽,原名吴裕春,合浦县城小北街人。1916年旧历9月9日生于合浦南康乡企坎头村,家庭贫苦。父亲在廉州北海等地做过邮差、店员和织布工人,母亲是普通劳动妇女,勉强支持辛莽读点书。

辛莽从小就勤奋好学,待人和善;他沉默寡言,但内心是一盆火,向往革命,向往斗争。1933年他考上廉州中学,读书很用功,成绩很突出,但又十分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和高年班的两何(何世权、何承蔚)等,组织了一个进步学术团体一一“艺宫学术研究会”,组织阅读马列主义和日革命书刊,开展抗日进步活动。“艺宫”内还有个秘密小组,专门阅读党的文件报刊(都是两何从各方面弄来的),辛莽就是这个秘密小组的成员。因此,他的思想进步很快,向往共产党,向往红军,已经是他的不可动摇的意念。

和辛莽一起参加“艺宫”活动的,除了两何以外,还有邹瑜、谢有干、罗文洪、王克、夺华良。伍雍娴、李廉东,张文纲、伍雍谊、黄国栋等,后来参加党,成为我党骨干的力量。

在同学中,辛莽还有套特长,就是绘画和写字。当时他的素描、水彩,已初露头角。他的美术学,更是全校之冠。抗日战争开始后,党的影响更加深入,人人仰慕延安,仰恭陕北公学和抗大。在师生们的倡议下,于1938年初由辛莽在廉州中学大门外的粉墙上,写下毛主席为抗大制定的八字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从此这八个大字就深深印在廉中师生的脑海里。

1938年3月,抗日烽火烧遍全国。辛莽高中还差一个学期未毕业,可是他忍耐不住了,他串连了邹瑜,李辛农几位进步同学,通过八路军广州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当时,合浦已有了党的组织,廉州的支部书记何世权就是他的好友。可是地下党仍是秘密的,大伙都热切希望他们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培养下,事业和学问有更大的成就。

跋涉万水千山,克服了重重困难,1938年4月,辛莽和几位廉中同学胜利到达延安,进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5月1日,他在“陕公”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他进了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从此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充分发挥他的才能特长。

从“鲁艺”出来以后,在四十多年的征途中,他始终没有离开过美术,没有离开过绘画。1939年5月至7月,在“鲁艺”普通部任美术教员,1939年7月至42年底,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任美术教员;1943年春至44年9月,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美术队任队长,1945年春至年底,在延安“鲁艺”美术系任研究员、教员,1946年春至同年冬,在延安中央党校六部文艺工作研究室任研究员;1948年秋至平津解放,在河北正定华北大学任研究员,天津美术宣传队任队员,北京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任班主任兼教员。就是全国解放后,他也没有离开美术岗位,担任过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公司创作室主任,北京画院专业创作人员。在这期间,他兼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员,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员。

辛莽为人老实,作风正派,只知道埋头绘画,对自己的创作要求十分严格。他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巨幅油画《毛主席在窑洞著作》,早已名扬全国,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1950年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巨幅画像是他精心之作。他的优秀作品还有《晚归》、《转移》、《柯棣华大夫》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他的工作十分勤奋,还有大量的素描、写生画、连环画、插图、宣传画等,有许多还未出版。

辛莽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

个人作品

《毛主席在窑洞著作》、《晚归》、《转移》、《柯棣华大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