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原则

更新时间:2021-08-13 18:03

系统性原则是管理学术语,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不仅包括组织结构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管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管理心理系统把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心理等都看成是整体的要素,彼此既相互联系,又互为条件。在管理过程中,这些要素都不是单个人或某种孤立群体的个别心理与行为,而是经过社会心理系统加工了的,所以表现出来的都是社会行为、组织行为和群体行为,它都是借助人们的交往或人际关系进行彼此加工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即都是心理系统的产物。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必须从各种角度、层次去揭示领导和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性,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科学地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原则

教学原则之一。要求教学必须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这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反复证明的教学原则。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得很多。《学记》指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杂乱无章, 就会陷入混乱,得不到成效。朱熹说:“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在外国,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则强调:“秩序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们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对这个原则都没有作出科学的说明。

原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认识活动也是有由已知导向新知的顺序的;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顺序的。教学不相应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就违反教学的客观规律。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提出并实验打乱学科逻辑系统的活动教学和问题教学。实验结果证明,如果完全违反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就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有所降低,同时学生的智力也不能得到系统的训练。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谓理解,正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只有在联系中才能有所理解。循序、系统、连贯地学习,也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很好地记住,特别是知识经过融会贯通被编入一定的系统后,更便于检索,可供随时应用。

灵活安排

在贯彻系统性原则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顺序这几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教学的系统要以学科体系为主导,同时尽可能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顺序。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就要努力体现这种要求。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讲授、演示、实验、练习、 实习作业、 复习和检查等,也要相应地循序进行。其中,经常的复习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中的缺陷,是使教学系统连贯地继续下去的重要保证。教学系统性与突出重点内容以及重点教学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对教材的不同成分和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不宜等量齐观,要突出重点,带动一般,以简驭繁,举一反三。教学系统性包括渐进和跃进两个过程。渐进是基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需要长期的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消化吸收,不可贪多务得,急于求成。但是,在渐进的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跃进现象。教师要促进这个飞跃。教学系统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材的体系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和教学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教学活动诸环节,也要适应各种具体情况而作灵活的安排。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