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

更新时间:2024-08-05 13:58

百姓,汉语词语,拼音:bǎi xìng。战国之前是对贵族的统称,战国之后,对平民的通称。现今指平民、国民、普通人。也称“老百姓”。

释义

最初是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战国以后泛指平民。现在多用来表示国民。

1、百官。

2、人民;民众。

出处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例句

1、百官。

《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孔 传:“百姓,百官。”

《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百姓,官族姓也。”

《国语·周语中》:“官不易方,而财不匮竭;求无不至,动无不济;百姓兆民夫人奉利而归诸上,是利之内也。”《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缉于下矣。”

陈鳣 《对策》:“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四节:“百姓是怎样一种人呢?盘庚 说他们是共同掌管政治的旧人,是邦伯、师长、百执事(百官、百工)之人。”

2、人民;民众。

《书·泰誓中》:“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孔颖达疏:“此‘百姓’与下‘百姓懔懔’皆谓天下众民也。”

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后汉书·马援传》:“后其弟子李广等宣言 汜 神化不死,以诳惑百姓。”

《献帝春秋》:“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元旦占候》:“又云:‘芒种雨,百姓苦。’盖芒种须晴明也。”

明·高启赋得乌衣巷送赵丞子将》:“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假如有一等做官的,误国欺君,侵剥百姓,虽然高官厚禄,难道不是大盗。”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