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

更新时间:2024-09-15 20:08

海丰县,隶属广东省汕尾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汕尾市北部。东邻陆丰市,东北与陆河县接壤,西南与汕尾市城区相连,西、北与惠东县紫金县交界,南临南海,总面积1782平方千米。2022年,海丰县常住人口74.18万人,户籍人口77.97万人。截至2023年6月,海丰县辖16个镇。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为百越地;

秦,平百越,属南海郡。

晋咸和六年(331年),从博罗县析置海丰县。取义于“临海物丰”,隶属东官郡。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郡治今惠州),海丰改属循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循州改为龙川郡。海丰属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贞观元年(627),安陆县复归海丰县,隶属岭南道循州。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循州为雷乡州。天宝元年(742),改雷乡州为海丰郡(郡治在归善)。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循州,属循州;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为南汉所辖。大宝元年(958),改循州为祯州,海丰县属祯州。

北宋天禧五年(1021),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

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省惠州路。

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

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雍正九年(1731)海丰划出石帆、吉康、坊廓三都置陆丰县

1913年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撤潮循道,改属东东绥靖委员公署;1930年属第十区行政视察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到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

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

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

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

1983年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

1988年1月,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

2011年2月,在海丰县西部鮜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设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2年冬,原属惠阳县的小漠、元澳两乡划属海丰县。

1957年,撤销区,并为28个大乡镇(3镇25个乡)。

1958年9月,建立14个人民公社。

1959年,增设圆墩、遮浪、马宫3个公社。

1960年,撤销圆墩公社,改置鹅埠、赤石2个公社。

1962年7月,高潭区所属的高潭、宝溪、天河3个公社划归惠东县,又增设浅沙、仓刀、陈厝陂3个公社。

1963年,合并公社,全县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

1964年春,增设香洲公社。

1965年,撤销三新公社,增设小漠、莲花山、大湖3个公社。

1966年,增设海城镇。

1974年,增设城东公社、平东公社。

1983年,香洲公社并入汕尾镇。

1987年,撤区建乡(镇),保留原有的海城、汕尾、梅陇、公平4个镇外。

1988年1月,原海丰县的汕尾、东涌捷胜、田墘、遮浪、红草、马宫等7镇划为汕尾市城区。梅陇农场和公平水库纳入海丰管辖。

1993年1月,附城乡、城东乡、莲花山乡改为附城镇、城东镇、莲花山镇。

1994年3月和9月,西坑林场和圆墩林场分别改设为西坑乡、圆墩乡。

2003年1月,撤销莲花山镇、圆墩乡、西坑乡。莲花山镇并入海城镇,圆墩乡田寮村并入鹅埠镇。圆墩乡的圆林、圆墩、洛坑3个村并入赤石镇,西坑乡并入公平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海丰县辖16个镇:梅陇镇小漠镇鹅埠镇赤石镇鮜门镇联安镇陶河镇赤坑镇大湖镇可塘镇黄羌镇平东镇海城镇公平镇附城镇城东镇。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红城大道西9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汕尾市北部。东邻陆丰市,东北与陆河县接壤,西南与汕尾市城区相连,西、北与惠东县紫金县交界,南临南海。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总面积17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海丰县,背山面海,境内山地、台地、丘陵、平原、河流、滩涂和海洋各种地貌兼有,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大,约占总面积的57.34%。海丰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主峰海拔1337.3米,莲花山脉横贯县境北部。西北山峦叠嶂,中部为宽阔平原,土质肥沃,河涌交错,有赤石、大液、丽江、黄江4大江河,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3大海湾,海岸线116千米。

气候

海丰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2℃,无霜期360天,年均降水量2389.5毫米。阳光充足,年日照时间长,多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00~2100小时。夏季长,温高雨多且湿度大,多盛行西南风,常有雨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出现;冬季短,稍冷,雨少且较干燥,无雪少霜。

水文

海丰,境内主要河流有大液、丽江、黄江3大水系,总长132千米,流域面积156950公顷。

土壤

海丰县境内土壤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植被

海丰县,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林植被。自然植被组有:阔叶林植被组、针叶林植被组、灌丛植被组、草丛植被组及招泽水生植被组人工植被组有:农业植被组、果林植被组、用材林植被组、竹林植被组及沿海防护林植被组。其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植被、落叶阔叶林植被、针叶林植被、灌木状竹丛植被(山间赤竹、扫帚竹、甜竹、封菁、苦竹、石竹)、草丛植被、藤本植被、草甸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物植被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海丰县,有赤石、大液、丽江、黄江4大江河,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3大海湾,海岸线116千米。

生物资源

海丰县,主要海产品有马鲛、带鱼、龙虾、贝壳等。有海岸滩涂3340公顷、鱼塘水库6660公顷,可供开发养殖鲍鱼、翡翠始贝、花蛤、对虾、蟹、蚝、甲鱼、鲩、鲤、珍珠等。

水生植物以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带、海萝、水浮莲等为主。

海丰县动物种类丰富,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别。畜类:家养的主要有猪(长白、杜洛克、盘克等引进品种)、牛(水牛、黄牛)、羊、骡、犬、猫、免(日本大耳免、“美国白”、华系“安哥拉”等)、水貂等;野生的主要有野生羊、獾、鼬、水獭、野免、刺猬、山猪、箭猪、黄凉、黄狼、豺、豹狸、果子狸、苏门羚、鼠(家鼠、田鼠、鼹鼠)、松鼠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豺、苏门羚等。

禽类:家养的以鸡(石岐杂、红布罗、蒲田鸡等良种)、鹅、鸭(麻鸭、瘤鸭、泥鸭、松香黄、北京杂交等)、鸽、鹌鹑等为主;野生常见的有喜鹊、乌雅雁、苍鹭、鹰、鹤、百舌、雉、鹜(野鸭)入翡翠、麻雀、啄木鸟、白鹂、杜鹃、猫头鹰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海鸿鹚、鸢、鸦鹃等。

爬行类:毒蛇有竹叶青蝮蛇、尖吻蝮(又名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无毒蛇有赤链蛇、三线锦蛇、广蛇、索蛇、草游蛇、翠青蛇、鱼游蛇、蟒蛇等。其他还有黄蟮、壁虎、石龙子,蜗牛、蜴蜥、蚯蚓以及平胸龟、乌龟、黄喉水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花龟、鼋、鳖、當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鼋和蟒蛇等;列入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三线闭壳龟、虎纹蛙等。昆虫类:常见的有蚕、蜜蜂(包括意大利蜂、中国蜂、喀兰呵蜂)、蚱蜢、蟋蟀、蛄蝼、苍蝇、蚊子、蚱蝉(知了)、螳螂、蜈蚣、地鳖虫、白蚁等。

矿产资源

海丰县,主要有锡精矿、钨矿、水晶矿、绿柱石等;建筑石料、沙、花岗岩和陶瓷粘土等蕴藏量丰富。

人口民族

2022年,海丰县常住人口74.18万人,户籍人口77.97万人。

海丰县常住人口分属于29个民族,其中畲族、壮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28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有293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35%。全县少数民族多为散居人口,都是由婚嫁和务工、经商迁入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人的依次有壮族、土家族、苗族、畲族和瑶族。

经济

综述

2022年,海丰县地区生产总值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96.0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86.0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为10.5:45.9:4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511元,增长3.4%。

2023年海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4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93.7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10.2:43.5:4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915元,增长3.8%。

第一产业

2022年,海丰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40.0亿元,增长7.0%;林业产值2.2亿元,下降16.3%;牧业产值9.4亿元,增长4.8%;渔业产值17.4亿元,增长2.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亿元,增长9.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556.7公顷,比上年增长3.3%;油料种植面积2922.1公顷,增长1.0%;蔬菜种植面积17442.9公顷,增长3.3%。

粮食产量179950.0吨,增长5.9%;水稻产量156632.0吨,增长3.6%;油料产量7189.0吨,增长0.7%;蔬菜产量553540.0吨,增长5.4%;水果产量77106.0吨,增长9.9%。肉类总产量31333.6吨,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猪肉产量19850.2吨,增长9.3%,禽肉产量9272.3吨,增长13.3%。肉猪出栏量累计24.6万头,增长7.2%;生猪存栏量16.8万头,增长5.1%。累计家禽出栏量536.4万只,增长2.8%。

202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39.4亿元,增长2.5%;林业产值2.6亿元,增长33.5%;牧业产值9.4亿元,增长5.1%;渔业产值18.4亿元,增长3.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6亿元,增长15.9%。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574.4公顷,比上年增长0.1%;油料种植面积2926.7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17670.3公顷,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170701吨,下降5.1%;水稻产量149000吨,下降4.9%;油料产量7295吨,增长1.5%;蔬菜产量583560吨,增长5.4%;水果产量81997吨,增长6.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海丰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3%,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0.6%;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7.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16.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36.6亿元,利润总额0.4亿元,总资产贡献率4.58%,资产负债率56.7%,流动资产周转率4.22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0.12%。

202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2.6%,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2.6%;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5.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下降3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38.2%。

建筑业

2022年,海丰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3亿元,下降2.8%。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9个,建筑业总产值15.8亿元;增长0.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海丰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8.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0.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3%。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60.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3.2万平方米,下降42.1%。

金融

2022年,海丰县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其中,住户存款244.8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住户贷款171.6亿元,增长16.0%。

2022年,海丰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7.8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限上单位完成15.4亿元,比上年增长9.3 %;限下单位完成142.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 %。按行业分,批发业40.7亿元,增长27.8%;零售业124.9亿元,增长2.6%;住宿业2.4亿元,下降0.6%;餐饮业19.1亿元,下降2.5%。

交通运输

国道G228、G235、G236线、潮惠高速、兴汕高速,省道S240、S241、S510线、厦深铁路、沈海高速、甬莞高速、深汕高铁穿过海丰县。

2022年,海丰县货物运输总量1343.9万吨,比上年下降14.5%;货物运输周转量142727.5万吨公里,下降11.4%;旅客运输总量262.1万人,下降33.6%;旅客运输周转量26548.0万人公里,下降24.5%。公路通车里程1507.1公里。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海丰县各级各类教育招生33361人,在校生142522人,毕业生30048人。其中,小学招生12811人,小学在校生83220人,小学毕业生12671人。初中招生12893人,初中在校生37470人,初中毕业生11650人。普通高中招生601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7389人,普通高中毕业生4544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文化馆:海丰县文化馆。国家二级图书馆:汕尾市海丰县图书馆。

2022年,海丰县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体育场馆2个,镇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馆藏量30万册。

医疗卫生

2022年,海丰县共有医院、卫生院3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7个。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4481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972张。卫生技术人员44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767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284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海丰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259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86825人,参加失业保险36634人,参加工伤保险55416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765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663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81016人。

历史文化

地方文化

海丰县南临大海,北倚莲花山脉,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格局,是粤闽传统商路必经之地。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并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以及继承和掺和先民土著畲、疍、瑶的百越文化遗风。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方言语汇,多元的文化积淀,形成既保守又开放、既神秘又独特的人文风貌。同时,经过长期的融化整合后,又形成大同小异、难分彼此的民俗风情。

海丰先秦时为百越蛮荒之地。秦汉以后,中原文化的流入、传播、融合,粤方言文化、闽方言文化、客家话文化,在这里的交汇、渗合,逐渐形成特具个性的文化氛围。进入近现代,西洋文化逐渐渗入。封闭的山脉,开放的海岸,多元的文化积淀,培养了海丰人强悍、耿直、敢拼搏、讲义气、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富于革命性、灵活善变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形成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

海丰县是“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故乡,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红宫红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誉为“东方小莫斯科”,以红宫红场、彭湃故居、赤山约农会等为代表的革命遗址在全国具有影响。

海丰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具有十分浓厚的地方色彩。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这三个稀有剧种是其中的佼佼者。民间艺术丰富、有曲班、竹马戏、钱鼓戏、扛大旗、挑花篮、簪仔鼓、奏八音和吹班等。海丰的木雕艺术也有较高的水平和独特的风格。

饮食文化

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故有“番薯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海丰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

海丰小食有甜、咸款式多样。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有“牙钵茶”、“炒米茶”、“油麻茶”、“饭茶”、“功夫茶”,“食茶”成了一种沟通邻里亲友感情的好方式。

传统民居

海丰县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海丰多台风的特点,多数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改革开放后,民居大多为西方建筑形式,兴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房或楼房。

古代驿道

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重点线路(海丰段)线路总长约92.8公里,其中古驿道本体11.4公里,连接线81.4公里。

文物

海丰县(不含深汕合作区)县域范围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92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3处,市级17处,县级14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6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丰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5个(不含深汕合作区),其中国家级项目3个,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9个,县级项目10个。

方言

福佬话是海丰的第一大方言,简称“海丰话”,与潮汕话有所区别,主要分布在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海城、附城、城东、陶河、可塘、联安、赤坑、大湖、梅陇、梅陇农场、鲘门、莲花山、圆墩、公平、小漠、鹅埠、赤石的大部分村落。海丰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属粤东闽语片,口音与闽南片泉漳小片接近。福佬话使用人口约6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6.9%。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包括黄羌全镇、公平镇东北部山区、黄羌林场、平东大部分、莲花山、梅陇、鹅埠、赤石、小漠部分。海丰的客家话与陆丰相同,都是7个声调(去声分阴阳);都有两套塞擦音和擦音声母,与梅县的客话有较大差异。使用人口约9万人,占总人口的12%。

占米话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赤石、鹅埠部分村落和梅陇南山等村。使用人口约1万人,占总人口的1%左右。

白话只分布在赤石镇大坑里、排沙墩、三角坑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信宜县移来,使用人口约500人。

潮汕话分布在赤石四季村、新兴、企岭和可塘铁道营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潮州移来,使用人口约300人。

海丰现代的军话是数百年来官话与当地闽客方言混合的结果。所以军话既有官话特点又有当地方言特色。海丰讲军话的主要分布在平东镇的龙吟塘村,约300人。

全县90%以上居民讲福佬话,成为共同交际语言和中小学校的校园用语。平常人们提到“海丰话”时,即指海丰的福佬话。海丰是著名侨乡,约40万人在香港,出于交流需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与珠三角城市交流频繁,年轻人基本都能讲白话。海丰渐渐成为福佬话和白话双方言地区,而客家话、占米话等弱势方言使用人日渐减少。

此外,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即“正字”。海陆丰的“正字戏”和“西秦戏”流传几百年,其唱念至今仍使用“正字”音(有越来越多的字已改为方言中的“读册音”)。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也常常用到“正字”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普通话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全县通行普通话。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地方特产

海丰莲花山茶

海丰莲花山茶,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据《海丰文史·海丰莲花山茶谈》记载:“产茶有独厚之资”,“啖其甘则金菊调蜜”、“移时香仍绵于齿颊”。莲花山茶,外形条索紧实,灰绿起霜,汤色黄绿泛金,香气栗香带火工香,滋味浓厚、回甘强、叶底黄绿,具有“金黄汤、蜜栗香”独特的品质。

2021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海丰莲花山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海丰油占米

海丰油占米,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海丰油占米,粒长饱满,整齐匀称、晶莹通透、清香米香、香气浓郁、米泛丝光、质地软硬适中、油质丰富等外在感官特征和内在品质指标。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海丰油占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虎噉金针菜

虎噉金针菜,广东省海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虎噉金针菜,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质,不但外观好,而且品质靓、口感好,具有健胃消食、养心解忧等功效。

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虎噉金针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海丰县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2020年6月,海丰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2月,海丰县入选广东省双拥模范城。

2021年7月,海丰县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2022年6月,海丰县入选2021年度广东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2年8月,海丰县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年3月,海丰县入选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县。

2024年3月,海丰县入选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5月,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