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15:55

河源市(Heyuan City),别名槎城,是中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介于东经114°14′~115°36′,北纬23°10′~24°47′之间。河源市总面积15653.63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5个县、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功能区。截至2023年末,河源市常住人口283.83万人,所讲语言为客家话、水源音。

名称衍变

河源跟三河(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之源有关。唐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河源,本汉龙川县之地,齐于此置河源县,以县东、北三百里有三河之源,故名也。”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置河源县,河源县名沿用至1987年。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上古时代,河源市辖区先属沃土次州。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河源大地上已经有大批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和平县志》记载,和平县在唐虞时属南交之地,三代(夏商周)时为扬州之地。先秦时期属百越一支的“缚娄国”,龙川有“缚娄之东乡”之称。春秋战国时称百越之地,属楚。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现龙川县佗城镇,(部分)以及兴宁、五华、江西省寻邬县等地。秦、汉、三国、晋时期河源均属古龙川县地,归南海郡管辖。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今河源市境域属南海郡龙川县。

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祈龙川地置河源、新丰二县,仍属南海,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析南海郡置梁化郡(即惠阳梁化),河源改属梁化郡辖。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平陈后改梁化郡设置循州(今惠州)。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梁化郡设置循州(今龙川佗城)。十一年省龙川并入河源县,为循州属。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循州为龙川郡,河源属龙川郡辖。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河源置石城县,龙川郡复名循州。唐贞双元年(公元627年)又罢石城县。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改雷乡都为海丰郡。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称循州。南汉大宝元年(公元958年),迁循州于雷乡,改旧循州治为祯州,河源与傅罗、海丰、归善县均属桢州辖。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因避仁宗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宣和二年(1120年),改惠州为博罗郡。绍兴三年(1133年),复称惠州。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惠州升路,河源属惠州路辖。

明清时期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惠州路改为府,河源属惠州府辖。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龙川析上置和平县。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由长乐县(今五华县)、归善县(今惠阳、惠东,古属龙川县)析土置永安县。崇施六年(公元1633年),河源分割忠信二图之地置连平州。清朝,河源属惠州府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1919年,河源属广东潮循道,道旋废。道制废后,中级地方行政机构久不设置。1925年,河源隶属东江行政委员会公署。1928年,河源属东江善后委员会公署。1932年,属东江绥靖委员会公暑辖。1936年,河源隶属广东第四区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第四区行政专员公署由惠州移驻河源。1949年,改称第六区行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源先后隶属东江行政委员会、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粤东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隶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1959年,惠阳地区撤销,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河源又划归惠阳地区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河源撤县设置地级市,原河源县划分为河源市源城区和郊区;河源市辖源城区、郊区、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1993年11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源市郊区改名为东源县。至2008年,河源市管辖源区、东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共一区五县。2014年5月20日,河源江东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与广州深圳香港的直线距离均在200千米以内,截至2022年,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三个国际都市辐射带动的地级市,其范围是东经114°14′~115°36′,北纬23°10′~24°47′。截至2024年,河源市土地面积15653.63平方千米。

气候

河源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根据河源市气象站观测记录,河源市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出现于1990年7月10日的龙川;极端最低气温为-5.4℃,出现于1963年1月15日的连平。高温日数呈增加趋势,低温日数呈减少趋势。河源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全年降水量有76%出现在4~9月。河源年平均日照时数1687.0小时,空间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全年中2~4月的日照时数相对较少,7月的日照时数为全年最多,平均207.4小时。河源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4%,空间分布上呈东高西低。

地质

地质构造

河源市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准地台,早古生代沉积了厚大地槽相类复理石海相碎屑岩系,晚古生代至中三叠系沉积了地台型盖层,中三叠系以后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河源市又成为东南低洼区组成部分。大体可分为两大构造分区:北部连平、和平、龙川县古生界、元古界发育,主要构造形迹为皱:南部地区中生代地层及岩浆活动发育,主要构造形迹为断裂。区域构造线北东向。中生代以后的断陷红色盆地斜列于各断裂带两侧。

地层

河源市地处东南沿海的北东向新华夏构造体系,呈北东展布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占全市面积40%左右。地域出露地层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

地形地貌

河源市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境内地势东北向西南倾斜。在地貌分区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属粤东褶断侵蚀剥蚀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进一步可划出4个北东向平行排布的带状亚区。北西部连平则属粤北裙断侵蚀溶蚀中低山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盆地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河源市山地面积在河源市总面积的53%,主要分布在县域的西部和中部;丘陵占全市总面积36%,主要分布在盆地的周围,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和平县附城的大塘尾、均石,大坝的黄草嶂以东和粮溪坪一带;河谷平原、盆地在河源市的面积占11%,平原主要为洪积冲积平原,分布在江河的冲积地和山间谷地;主要红色盆地有东源县灯塔断陷盆地、东源至龙川县断陷盆地及狮头寨、下寨顶向斜盆地;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连平县陂头洞周围山岭和内莞的中、塘兴、小洞和东源县上莞、漳溪等处山岭,和平县浰源李田岩一带发育较全;丹霞地貌有龙川县的霍山、紫金县的越王山、源城区的望郎回等。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源市水系分为东江、北江、韩江三大流域,东江流域面积13737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的87.3%;北江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2.1%;韩江流域面积1670平方千米,约占全市面积10.6%。河源市有近百条河流。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5条、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1条(埔前河),共16条,其中位于东江水系的共13条,韩江水系3条;包括东江的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5条、三级支流1条以及韩江(琴江)支流3条。

车田水是东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龙川车田镇大帽山,流经车田镇,在龙川枫树坝水库下游的石水镇流入东江。河长30千米,平均比降7.07%,集雨面积137平方千米。

和平水是涮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和平县大坝镇石谷村五指山,流经和平县大坝镇、阳明镇、合水镇,于合水镇合水村汇入涮江。河长32千米,平均比降5.41%,集雨面积257平方千米。

贝墩水,又称鱼潭江、下车河,位于河源市和平县东北部,是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和平县北部的下车镇雪丰村寒婆坦,东北流至下车镇镇一村转东南流,经长塘镇、古寨镇、彭寨镇,于彭寨镇兴隆村九龙口汇入澜江。河长70千米,平均比降1.10%,流域面积707平方千米。

水利

截至2021年8月,河源市有1个中型水库和82个小型水库共83个水库。水库总库容合计2240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合计13716万立方米,集雨面积合计3189.6平方千米,约占河源市国土面积的20.4%。分布于河源市东江上游、东江中游、新丰江和梅江四个水资源四级区。

土壤

河源市土壤共分为10个土类(红壤黄壤赤红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潮沙泥土、红色石灰土石质土、菜园土、水稻土),15个亚类、47个土属、114个土种。土壤分布主要受地貌因素的制约,随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全市的自然土壤可分为山地土壤旱地土壤,人工土壤可分为水稻土和菜园土。

山地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黄壤、紫色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石质土7个土类;其中红壤约占山地总面积的38.8%,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海拔350~550米高度的山地,土壤特点是富含铁质或铁铝质,母岩砂页岩花岗岩为主,全含量低,全良好;赤红壤约占山地总面积的47.9%,紫金、东源县面积较大,两县占七成左右,主要分布在紫金县各乡镇和灯塔盆地3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脚。旱地主要是丘陵坡地、梯地、河流两岸坝地、菜园地,主要由红壤、赤红壤开垦后和河流冲积利用而成,分为红壤、赤红壤、黄壤、红色石灰土、潮泥土、菜园土6个土类;其中赤红壤占旱地总面积最高,约55.7%;潮汐泥土主要分布于东江、新丰江秋香江等江河及其干流沿岸的阶地,万绿湖库区周边,由江河冲积物发育而成。

自然灾害

河源市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台风、龙卷风、雷灾、雹灾、冷害、地震、地面塌陷与山体滑坡、病虫害等。河源市每年都有暴雨出现,造成一定程度的洪灾害,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7月。4~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2008年5月28日至6月17日的全市持续当降雨和受第0806号热带风暴“风神”残余低压槽的影响,7月29~30日“风凰”余威重创河源市的四县一区。受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共造成全市4人死亡,直接经济总损失3.908亿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河源市水资源具有总量大、调控能力强、水质优良的优势。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151.3亿立方米,位居广东前三名,人均水资源量达5000立方米,为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倍以上。截至2023年,河源市水资源总量134.3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6.09亿立方米。全年降水量1606.47毫米,比上年减少17.0%。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01.1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5.0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5.1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8%。

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AQI)99.2%,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2天,没有下过酸雨。全市污水处理设施129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4.17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土地资源

2022年,河源市湿地面积1378公顷,耕地面积106042公顷,园地面积40057公顷,林地面积1238435公顷,草地面积152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40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166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840公顷。据《河源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整合优化后,河源市湿地公园13个,面积2.93万平方千米,占自然公园总面积17.36%。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面积2.71万平方千米,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2.35%;地方级湿地公园11个,面积0.22万平方千米,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65%。

矿产资源

河源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类齐全。截至2023年11月,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262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矿产 36种,主要有轻稀土萤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冶金用白云岩耐火黏土石墨沸石矿泉水地热水、砖瓦用黏土等。其中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55处。主要的优势矿产为铁、钨、锡、瓷土、萤石等,探明铁矿储量2.83亿吨,占广东省总量的39%,其中连平县大顶铁矿储量居广东省第一;探明钨矿储量氧化钨24万吨,占广东省总量的26.9%,其中连平县锯板坑钨矿是广东省最大的大型钨矿;探明萤石矿储量685万吨,占广东省总量的50.4%,其中东源县到吉萤石矿储量居广东省第一。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截至2019年,河源市有陆生脊椎动物829种,其中兽类124种、鸟类510种、爬行类145种、两栖类5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水鹿白鹇(省鸟)等,省重点保护动物棘胸蛙沼蛙平胸龟等。

植物

截至2019年,河源市共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桫椤半枫荷等。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根据2022年河源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河源市林地面积120.75万公顷,森林面积占广东省11.95%。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底,已建立各种级别、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共97个,其中紫金县26个、龙川县16个、东源县16个、和平县15个、连平县11个、源城区10个、江东新区3个。自然保护地总批复面积共计33.39万公顷,范围矢量化后面积为31.33万公顷,剔除交叉重叠后总面积27.32万公顷,矢量交叉重叠面积为4.01万公顷。河源市自然保护地实际管控面积占比全市国土面积17.45%。

河源市按自然保护地类型划分:按自然保护地类型划分:自然保护区36个(省级8个,市级28个);森林公园 44个(国家级2个,省级3个,市级2个,县级37个);湿地公园13个(国家级2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9个);地质公园1个(省级1个)。

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源市紫金县,成立于2001年,总面积5755.5公顷,是东江一级支流康禾主流的发源地,区内白溪水库是紫金县城饮用水源地。截至2023年,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1177种野生维管植物,占紫金县域野生植物总数的62.67%。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其中新增国家重点保护黑桫椤、光叶红豆和荔枝叶红豆等3种。

2023年,完成林分优化面积2.11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70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59万公顷,增长4.9%;全民义务植树27.75万株。共有自然保护地97个,面积33.3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21%;其中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26.30万公顷;森林公园33个,面积3.89万公顷;湿地公园11个,面积2.87万公顷;地质公园1个,面积0.33万公顷。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河源市共辖1个市辖区(源城区)、5个县(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另设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河源市江东新区。河源市人民政府驻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沿江中路1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河源市常住人口283.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7.4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96%。2023年末,户籍总人口369.18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河源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占51.04%;女性人口为占48.9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27。河源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5.28%;15~59岁人口占58.2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4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74%。

民族

截至2015年,河源全市范围内99%以上为汉族人,其余1%为畲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48个少数民族组成。截至2019年,河源市少数民族户籍人口3万多人,有1个畲族乡、9个畲族村,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

语言

河源市地处梅州市与广州市之间,河源话受正统客家话及白话(广州话)的影响较大。有的词语读音与梅州话相似,有的词语与广州话相近,而河源市内各县区之间的方言也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河源市属于客家话、水源音。

宗教信仰

河源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4种宗教。截至2020年,有源城区福源寺、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福音堂、东源县灯塔镇福音堂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综述

2023年,河源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48.2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99.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76.4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37.0:5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472元。

河源建市前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产业结构,经过多次产业调整,河源培育了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先进材料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和“六色旅游”五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河源深耕多年的优势主导产业,总体规模占全市工业产业比重超1/3。

第一产业

河源市生猪油茶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南药丝苗米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创建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河源特色优势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为河源市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截至2022年9月,河源市建设了18个省级农业产业园,268个“一村一品”,“一村一业”项目;获批全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8个,示范镇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24个、专业镇18个;培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9个,省级菜篮子基地34个,市级菜篮子基地95个。

2023年,河源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8.1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2.13亿元,林业产值47.57亿元,牧业产值56.09亿元,渔业产值7.5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75亿元。全年农机补贴332.15万元。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3.7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44万千瓦。全市现有实施“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03家,其中本年新增市级21家。

第二产业

截至2021年8月,河源市是北部生态发展区产业布局最多的城市,《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列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11个产业都将河源作为布局城市。在广州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中,河源市“现代农业与食品”1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2个产业集群获得二星,“汽车”“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3个产业集群获得一星。在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中,河源“精密仪器设备”1个产业集群获得二星,“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4个产业集群获得一星。

截至2023年,河源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9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20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2.68亿元。分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3.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下降7.0%。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1%。

2023年,河源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36.34亿元,利润总额60.48亿元。资产负债率62.58%,资本保值增值率105.15%,流动资产周转率2.1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41%,全员劳动生产率23.34万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4.81%。全市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6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05.21亿元,实现入库税收27.63亿元。具有资质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施工企业22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37亿元。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100.07亿元。

第三产业

河源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成为河源市支柱产业。2023年,河源市第三产业增加值676.47亿元,第三产业比重占50.2%。2023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2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21亿元,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0.23亿元,金融业增加值73.62亿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0.77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9.8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19.3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45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08.99亿元。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9.31亿元,增长16.6%;电信业务总量27.73亿元,增长9.5%。年末电话总用户312.60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6.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6.22万户。年末5G移动电话用户158.4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1万户;年末4G移动电话用户210.86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92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1.7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0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261.77万户,增长2.2%。

经济功能区

河源国家高新区成立于2003年6月,园区距广州、深圳、东莞150千米左右,是粤东西北唯一同时近距离接受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国际都市辐射带动的城市。园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三大主导产业,累计投产企业480多家。于2015年升级为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高新区,是全国百强国家高新区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等多个“国字号”荣誉和称号。

重要企业

广东百家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由深圳市百家味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为6.5亿元,位于广东省河源国家高新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食品企业。公司以“百家鲜”为核心品牌,生产公司旗下全品类产品,包括蚝油、酱油、番茄沙司、鸡精粉和浓缩汁等八个系列200多个品种。项目占地6万平方米,分二期建设,首期工程于2016年7月动工建设,2020年4月竣工投产。二期项目于2022年9月动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竣工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100万吨调味品,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创税5000万元以上。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3年,河源市共有幼儿园557所,在园幼儿9.97万人;学前教育幼儿毛入园率为98.71%,小学347所,普通中学201所,其中,初级中学109所,高级中学17所,完全中学14所,一贯制学校6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在校学生28.84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16.27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在校学生8.55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6%。河源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在校生3.64万人;技工学校3所,在校生1.03万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2所,在校生2.17万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江东新区,学校占地面积838.54亩,总建筑面积33.42万平方米(含非学校产权,学校独立使用部分)。校园内包含教学大楼、老隆师范纪念楼、学生公寓、体育馆等基础设施。

学校2001年由1930年创办的广东老隆师范学校升格成立,2004年整体搬迁至河源市区办学,2007年底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全省15所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的职业院校之一,2011年成为全省三二分段招生试点院校之一,2013年获得第二批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2018年通过项目验收,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2年8月,学校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立项,成为全省30所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在校生14885人,教职工659人(含在编在岗及聘用人员),其中专任教师574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7人,博士、硕士共379人,双师素质教师431人。

医疗

截至2023年,河源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255个(含1505个农村卫生站及村级医疗点),其中医院、卫生院16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0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81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5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59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24万人,注册护士1.23万人,分别增长12.8%、3.3%和12.0%。全年无偿献血27981人次,献血量877.81万毫升。

河源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河源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06年,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文祥路733号。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截至2024年3月,医院占地总面积1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486张。在职职工1923人,其中高级职称298人(正高职称人数90人),博士15人,硕士168人。

媒体

截至2023年,河源市有广播电视台6座,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3.35万户。出版各类报纸3种,发行1683.9万份。

科技

2023年,河源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8个;高新技术企业380家,本年新增32家。全年授权专利2899件。

文化

截至2023年,河源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24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325.64万册(件),全年总流通386.95万人次;博物馆10个,历史文物藏品8.09万件;档案馆8个,馆藏量74.3万卷,已开放各类档案2.6万卷。

河源市源城区文化馆位于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公园路41号,是中国国家一级文化馆。设有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心、大型舞蹈室、多功能排练厅、美术室、书法室、声乐室、器乐室、展览厅等对外开放功能场室。

体育

截至2022年9月,河源市共建有体育健身场地1515个,篮球场地4238个,足球场地279个,羽毛球场地1030个,乒乓球场地2062个,社区健身中心257个,随着乒乓球、羽毛球、足球、广场舞等体育项目不断普及推广,实现“15分钟健身圈”和市县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率达到双100%。

2023年,河源市体育健儿在参加省级以上各类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1枚、银牌42枚,其中获得全国体育比赛金牌7枚。全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165次,体育人口达130万人。

环保

截至2023年,河源市完成林分优化面积2.11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70万公顷;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59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27.75万株。共有自然保护地97个,面积33.39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21%;其中自然保护区52个,面积26.30万公顷;森林公园33个,面积3.89万公顷;湿地公园11个,面积2.87万公顷;地质公园1个,面积0.33万公顷。全市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地表水质保持在各功能区标准,其中东江干流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AQI)99.2%,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62天,没有下过酸雨。全市污水处理设施1293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4.17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河源市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77万人,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10.5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9.61万人,失业保险金标准为1458元/月。参加工伤保险40.79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18.49万人。2023年末,河源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