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区

更新时间:2024-07-21 10:33

永和区是中国台湾省新北市下辖的一个区,为台北都会区较早发展的卫星城市之—。隔新店溪与台北市相邻,南与新北市中和区紧密相连,境内居住大量通勤人口

建制沿革

根据民俗学考据:秀朗(清)->溪州(日据时期)->永和(台湾光复后)

秀朗: 1641年,明崇祯15年,荷兰进兵台北的户口表始记载为‘Chiron、Siron、Sijouron’意为秀朗。《裨海记游》描述为‘绣朗社’,《番俗六考》则称为‘秀朗社’。(洪敏麟)

1709年,清康熙36年,福建陈赖章来此开垦,为永和开辟之始。

1721年,清康熙36年,文献记载开始。

1871年,清同治10年:《淡水厅志》淡水县/摆接堡/龟仑兰庄/雷朗社(秀朗社、雷里社合称)。

清雍正年间:漳州人大举迁台,大佳腊(台北市旧称)几被泉州人占领,只得渡过新店溪,开垦溪南土地,包括:板桥、中和、永和和部分土地,当时称为“板桥十三庄”。

1949年:永和市为全台湾面积最小的乡镇市,原与中和同属中和乡,在1958年独立成为永和镇;因地方人口、建设及经济快速发展,又于1979年升格为县辖市。目前人口数已突破23万多人,人口密度居台湾之冠。

地理位置

永和市属于台北盆地的西南方,北以新店溪与台北市西南为界,和台北市万华区中正区文山区相邻,南与中和市相邻。 ·地形:地势单纯无山脉、丘陵,是一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平原。二十年代,仍为典型的农村型态,阡陌相连,居民皆以务农为主,来往道路除田间小径,只有少数几条铺上碎石的大路,其中以川端路(即永和路)较大。

人口组成

永和区是—个典型地狭入稠的区域,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1万人,为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都市,现为台湾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市辖区

原住民

1717年,清康熙56年,《诸罗县志》记载板桥、中和一带曾有泰雅人出没。平埔人——凯达格兰人与泰雅人,属于“雷里雷朗社”及“空仔社”(“空仔社”又称为“绣朗或秀朗社”)。

旧移民

福建泉州府唐山人:清朝时期占大多数,相较于中和地区的泉州人。

战后唐山人:由中国大陆来台者倍增,永和属于“首都疏散地带”,人口瞬间增加;尔后,由中、南部北移谋生定居者,多为青壮人口,不乏新婚夫妇及新生儿。

交通运输

水文与交通——‘永和暮湖’:由于新店溪的阻隔,与台北市的交通都是靠津渡来维系,彼时较大的渡口是网溪渡,联络溪洲与台北市,码头即现今之光复街底,道路两旁遍植黄槴花,至花开时节香气怡人。如今藉由中正桥(川端町旧址)、福和桥及永福桥等交通要道,以及台北捷运中和线的顶溪站永安市场站大众系统,帮助往返台北市与永和市两地。

社会事业

教育

成人教育

永和市立图书馆

永和社区大学

永和国父纪念馆

国民教育

·国小 类别 附注

永平国小 公立 设有美术班

永和国小 公立 永和最悠久之小学

育才小学 私立

秀朗国小 公立 曾创下金氏纪录:人数最多的小学

顶溪国小 公立

及人小学 私立

竹林小学 私立

网溪国小 公立 设有国乐班

·国中 类别 附注

永平高中附设国中部 公立 县立完全中学

福和国中 公立 附设社区大学、设有国乐班、美术班

永和国中 公立

·高中 类别 附注

永平高中 公立 县立完全中学

·高职 类别 附注

复兴商工 私立 特色:美术

智光商工 私立

金瓯女中 私立 分部

人文艺术

川端町:中正桥旧名,连结永和与台北市。 溪州戏院:永和第一座戏院。

永和市立国乐团与采风乐坊:永和地区传统国乐教育。

溪洲全华轩:曾捷盛,北管戏曲。

明虚实戏团:林添盛,掌中戏。

林禄公:最大家族。

杨仲佐:园艺家与文人墨客,促成永和自中和镇中独立,推动中正桥兴建与发展。

杨三郎:画家

许玉燕:画家,杨三郎妻。

网溪别墅:县定古迹,位于博爱街七号,永和八景之一,现为杨三郎美术馆

艺术街:位于博爱街。

世界宗教博物馆:位中山路,世界第一个以“宗教”为主题的博物馆。

杨我成:又名杨三郎,作曲家,作品有《望你早归》《秋风夜雨》《港都夜雨

林溪水:永和镇第一、二任的镇长。

陈根涂

地方特色

·乐华夜市:位于永和路一段与永平路、永贞路一带,是台湾著名的观光夜市之一,也是居民生活中心。

·韩国街:位于中兴街,沿街以许多韩国舶来品店家为主要特征。

·豆浆闻名于世:位于永和路二段284号“世界豆浆大王”(旧称“新世界豆浆店”),创立于1955年,是全台永和豆浆的始祖,享誉全国海内外,24小时营业。著名小吃有热豆浆、小笼包、萝卜丝蛋饼锅贴

·牛轧糖:竹林路的客家巷。

·振兴医院永和分院

·耕莘医院永和分院

都市计划

移花接木的都市计划

企图补救城市中过分拥挤及乡村人口流失的问题,使两个地区都能互相得到益处。城市的尺度将会被限制,都市成长也会经由指导而区别出卫星都市。’《A Peaceful Patb To Real Reform 》(1898年)……霍华德

长久以来永和与台北市的城市间“依赖关系”,作为一个卫星城市容纳全台湾城乡移民,因而造成人口过度集中。当时根据英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所提出“花园城市”(a suburban garden city)概念,将英国近郊适应起伏地形的环状规划移植至永和市移花接木的结果是地属平坦地区的街道,过于狭窄宛如迷宫。

绿地分布现况:新店溪沿线河滨带——中正河滨公园福和河滨公园,社区——仁爱公园

历史文化

溪洲:日据时期名,古台北湖底的一块溪中沙洲——即是新店溪冲积而成的沙洲,状似乌龟头故戏称“龟仑兰溪洲庄”,福建省泉州市人来此定居而成聚落,当时有秀朗、顶溪、下溪、潭墘、店仔街五个聚落。

永久和平的由来:杨仲佐先生所取,本来要叫「中兴」,易与南投中兴新村相混淆;境内包括平埔族人、泉州人,或后期迁入各地人士都为繁荣地方打拼,须团结和谐才能有「永久的和平」,故名永和。

网溪:因杨仲佐之网溪别墅而得名。

竹林路:因新店溪两岸都是竹林。

文学中的永和

徐钟佩,散文〈发现川端桥〉1950年代,收录于《我在台北及其他》1986年,纯文学。

周梦蝶,诗选〈川端桥夜坐〉,时间不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