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派

更新时间:2024-01-14 09:16

民粹派,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故有“民粹派”之称。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同地主和沙皇制度的矛盾愈益激化。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主要由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组成。其基本理论可溯源到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通过农民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受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影响很大。

思想观点

民粹派不仅仅是一个具有独特纲领的思想派别,而且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还发展成一场广泛而激进的实践运动。在对待民众的态度上,民粹派强调人性赋予的普遍真理观,认为人人生来平等且享有尊严。民粹派思想家强调人民和人民性,认为人民性“不是仇恨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的那种人民性,它是权利平等的个人团结一致的整体;是生活,俄国幸福的源泉;是一切希望兄弟们幸福和发展、希望为自己的祖国起人道作用的有思想的俄国人的团结一致。这种人民性还保留着”。

民粹派意识到自身作为劳动人民有机组成部分的地位是不正常的,应实现对劳动人民现状的救赎。在这种强烈的罪孽感与忏悔意识支配下,民粹派知识分子发起了“到民间去”运动。他们希望通过献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通过对民众自身的启蒙,最终解放人民;他们在农民所组成的村社体制中看到了未来社会的雏形。

在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索中,民粹派认为俄国的出路在于以村社为基础建构社会主义。民粹派的主要经济观点认为:由于大众贫穷,资本主义没有市场而缺乏生命力,因此俄国应该避开资本主义。民粹派坚信俄国资本主义没有生命力,可以通过推行村社化的计划走上社会化的道路。在民粹派看来,村社是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依托村社便能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图景。

在革命目标上,民粹派以实现社会正义与平等为自己的目标。在革命方式上,民粹派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案。在革命民粹派时期,以拉夫罗夫、巴枯宁和特卡乔夫等为代表的思想家都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但他们在革命的策略上存在着分歧。

主要活动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1873年冬,民粹派与年轻的大学生们阅读了大量的革命民主主义刊物,商讨宣传计划与革命方式,建立一系列作坊学习各种手艺,进行实际调查等,为动员农民参加革命做准备。1874年“到民间去”运动达到高潮,有二三千名革命热血青年穿上农民的服装、模仿农民的语言,走乡串镇,从各个城市来到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乌克兰乌拉尔等地区的农村宣传革命思想。他们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深入农民群众中,教农民识字,揭露农奴制改革的虚伪性,告诫农民不要对沙皇抱有幻想,应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赢得解放。

1876年在彼得堡民意党”。“土地平分派”坚持“土地与自由社”原有纲领继续开展活动。后来,著名的“土地平分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等在国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分道扬镳。以А.И.热里雅鲍夫、A.Д.米哈伊洛夫等为首的民意党人,热衷于个人恐怖活动,并于1881年3月13日暗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民意党人走上冒险主义的邪路。

蜕化

民粹派的宣传鼓动,除了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多数农民没有跟他们一起革命。不久,由于沙皇政府的镇压,“到民间去”运动以失败告终。19世纪80年代后,民粹派逐渐蜕化,放弃革命斗争,主张与沙皇制度妥协,成为代表富农利益的自由主义民粹派,严重妨碍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