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功

更新时间:2024-05-23 16:15

杨业功(1945年2月—2004年7月2日),男,汉族,湖北省应城人,少将军衔,曾任战士、排长、参谋、营长、团参谋长、作训处长、旅长和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参谋长等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农村出身

杨业功于1945年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父母为他取名为“业功”,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可以为祖国建功立业的人。杨业功从小在湖北应城市的农村长大,家庭条件并不好,时常饥一顿饱一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曾放过牛,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参军入伍

1963年,刚成年的杨业功从军入伍,经过三天三夜的摇晃颠簸,来到了甘肃省武威市。由于武威市紧挨着腾格里沙漠,天气极其恶劣,刚到军营没有多久,杨业功和许多战友都被冻伤了。同时,他收到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放弃去环境更好的校园读书,选择当兵,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兵训练中。随后,他从新兵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五好战士”和“红旗手”。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杨业功担任基地作训处处长。1987年10月,杨业功担任导弹旅长,在就任当天,亲自书写了“携礼莫入”四个字贴在门上。一是用来约束自己,二是用来警示别人。

筹建部队

199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第二炮兵部队组建中国第一支常规导弹部队,由时任第二炮兵某部副参谋长杨业功负责。1993年,杨业功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起步之初,无经验可循、无模式可鉴,他从部队挑选11名骨干组成集训队。为节省经费,他们把地方废弃的厂房车间作为部队的营房。在专业训练的同时,队员们修道路、整地坪、筑围墙,用双手搭建了自己的“大本营”。当时,新型导弹还未研制成功,集训队没有教材大纲,杨业功带着集训队员们跑遍全国各地的导弹生产厂家和科研所,挨家挨户请教学习。白天,他们在车间给师傅们打下手,将图纸与数据记录下来,晚上再仔细做好工作笔记。在此基础上,他们编写出数十万字的新型导弹专业理论教材。杨业功还带领官兵自制简易模拟器材,探索出新型导弹的训练方法。11月23日,杨业功带领部队成功发射第二炮兵历史上第一枚新型导弹,这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常规导弹的首次试验发射,它标志着中国由此迈入了核常兼备、双重威慑的新纪元,同时,杨业功带领的导弹部队也形成战斗力。

军事演习

1995年7月,杨业功奉命组织第二炮兵向东海、南海预定海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并负责阵地勘选、发射方案拟定和现场组织指挥。在无准备、无经验、无发射场坪的条件下,他白天实地勘察、晚上图上作业,精心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案,并冒着酷暑,带病工作,边设计边施工,组织部队仅用平时四分之一的时间抢修出所需要的发射场坪。实弹发射时,他冒着危险留在现场近距离观察发射情况,为日后发射和构建阵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同年,在中国东南海域举行的重大军事演习中,中国新型导弹部队组建以来首次公开亮相,这次导弹发射演练以6发6中的战绩,完成任务。杨业功在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荣立二等功。演习结束后,他累倒了,在野战卫生所的帐篷里输了一天液。

深造学习

1997年,杨业功被派往国防大学深造。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充电”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等现代高科技知识,研究中国军队现代联合作战的特点、指导思想和各军兵种作战理论,收集整理出各类资料几十万字。节假日,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一年的学习期间,杨业功从知名专家教授那里学习到许多前沿知识,并完成军事指挥员的知识升级。返回部队后,他将学到的作战理论应用到部队训练中,进行训法战法创新,不断提高部的作战能力。

1998年底,基地举办第一期机关干部高科技培训班,杨业功带头报名参加学习并担任队长。他每天坚持上课,从指法练习到拆字练习,每一步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有时为了更好达到练习效果,还主动和年轻干部比赛。在他的努力下,打字速度越来越快,为他办公带来很大方便。为了提高电脑操作技能,他经常向机关的电脑“专家”们请教。为了方便记忆,他就拜指控室副主任张家彬为师,把助记词进行改编,并戏称为“杨氏口诀”。

国庆阅兵

199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大阅兵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杨业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受阅方队大队长,带领4个导弹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积劳成疾

1999年,杨业功时常感到身体不适,有时连上楼都感到吃力,部队门诊部潘主任多次催他到医院检查。他因为忙于工作,直到2000年6月才到医院检查,后在沈阳做了肥厚性心脏病化学消融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2002年9月底,杨业功带着部队到西北地区组织新型导弹发射。同年,杨业功报考了军事科学院在职研究生,尽管工作非常忙累,他仍以惊人毅力修完全部课程。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伏在病榻上完成了题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应把握的问题》的毕业论文。

2003年11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学习时,因为长期积劳成疾,突然晕倒在课堂上,被紧急送往医院,检查出患有“十二指肠腺瘤癌变”,病情已经到了晚期,随即在一天之内接受了两次手术。

因病逝世

2004年7月1日,连日昏迷的杨业功病情急剧恶化,妻子杨玉珍期望着杨业功能亲口交代一下后事,但是,直到他去世前,嘴里念叨的依然是“操作”“出发”。2日凌晨3时,杨业功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病逝,享年59岁。

任职经历

历任战士、排长、参谋、营长、团参谋长、作训处长、旅长和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人物关系

主要事迹

组建导弹旅

1993年,时任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参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常规导弹旅,在人才少、装备缺、没有既设阵地的情况下,他带领部队从零开始,攻关破难,探索总结出常规导弹旅的建设思路、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

军事演习

研制“缩比弹”

“缩比弹”是按比例缩小的导弹,官兵用它代替实弹进行发射训练,并且可以回收再利用。由于实弹造价昂贵,只有很少的发射单元能够接受实弹发射的考验。后来,杨业功经过多次推理论证,缜密思考,于2001年提出研制“缩比弹”的想法。随后,他一有机会就请教有关专家、技术员,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项目于2002年初研制成功。经过部队训练实践检验,该项革新提高训练效率,锻炼了发射单元实弹发射能力。

求真务实

任基地司令员期间,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旅级合成训练、装备动中维护保养、随机抽点发射单元等做法,有力地促进了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提高。他坚持以精细求落实,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组织导弹发射杨业功经常亲临现场,对实施方案、应对措施认真把关,对重要岗位、关键号手逐个检查;接收重要装备,坚持带领技术骨干仔细点验,一张纸片、一颗螺钉、一个标识都不放过;确定作战阵地和点位,亲自带人勘察定点,亲自组织设计施工,做到了如指掌、熟记于心。自从当旅长开始,他每年下部队都在100天以上,很少坐在会议室听汇报。担任基地司令员期间,他走遍了所有基层单位、作战阵地和发射点位,对许多营连的技术骨干、主要操作号手都能叫出名字。

提升训练能力

他组织和参与完成的5项科研成果,有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

“约法三章”

杨司令员严以律己,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他先后两次“约法三章”,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提要求:不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2003年,杨业功病重住院,又对家人约法三章:无论手术是否成功不得找医院麻烦,基地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来看我,家属不得收受任何人送来的礼品和现金。

"三宝"

杨业功一生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便装,一件腈纶秋衣穿了18年,一只搪瓷碗用了30年,睡的床是用四个大箱子拼成的。他外出食宿从不讲究,吃饭花三五元钱一碗面条就行,住宿有时和司机挤在一个房间。

公布财产

获奖记录

(注:杨业功曾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

人物评价

领导评价

杨业功同志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原国家主席胡锦涛评)

媒体评价

杨业功入伍40多年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以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严以自律,模范践行党的宗旨,出色履行职责使命,为中国军导弹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军网评)

杨业功是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他把履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命、维护国家统一看得比生命还重,始终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忘我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着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CCTV评)

杨业功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人物影响

四种精神

杨业功的“四种精神”:忠于党和人民、使命高于一切的奉献精神;勇于面对新挑战、努力学习新本领、善于开拓新局面的创新精神;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工作落实的务实精神;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学习精神

2005年8月12日,胡锦涛出席杨业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并亲切会见报告团成员,并号召全军广大官兵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学习杨业功的四种精神。还表示杨业功同志的先进事迹公开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受到全军广大官兵的高度赞誉,而且受到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后世纪念

纪念馆

杨业功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2010年,杨业功生前所在部队在黄山基地建起了一座纪念馆。杨业功纪念馆占地17.25亩,建筑面积6718平方米,展示内容以杨业功“奉献、创新、务实、自律”的四种精神为主线,分为忠诚使命、矢志打赢,勤学善思、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等8大部分,馆藏4000多张导弹司令杨业功生前珍贵图片、10多个小时的视频资料和600多件实物资料,以及杨业功手稿、书籍500多份。杨业功纪念馆是第二炮兵理想信念基地,安徽省和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挂像

2006年,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将杨业功列为全军挂像英模,其画像与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一起悬挂在全军连级单位俱乐部。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挂像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电视剧

2009年,二炮电视艺术中心推出电视剧《导弹司令》,该剧以杨业功同志奉命组建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常规导弹旅为线索,讲述了第二炮兵部队从单一的核威慑到实现核常兼备“双重威慑,双重打击”能力的历史进程。

电影

2006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影片《导弹司令》,该影片是根据第二炮兵某导弹部队司令员杨业功同志生前的模范事迹创作的一部故事影片,该片重点展示了杨业功走上司令员岗位后想打赢、谋打赢,带领部队进行全面建设,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一段人生经历,力求塑造出杨业功和平时期“战神”的银幕形象。

歌剧

2015年3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和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联合创作演出的大型歌剧《导弹司令》在解放军歌剧院出演。该剧以二炮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为原型,以他的感人事迹为创作素材,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颖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位“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一位令人崇敬的干将、廉将、儒将的英模形象。

出版物

2007年11月,《导弹司令杨业功》杨奕编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5年9月1日,学习出版社出版《导弹司令——杨业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局、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编著。

人物言论

1、 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实实在在。

2、 领导干部就是部队的一面旗帜。

3、 只要能坚持标准就是在谋打赢。

4、 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足矣。

5、 病魔摧不垮我的钢铁意志。

6、 有了装备没有人才也打不了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