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霄

更新时间:2024-03-03 09:06

李松霄(1906年—1942年5月),男,汉族,原名李冠英。1906年出生,河北武邑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3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秋,参加武强县青年抗日义勇军,任义勇军政治部主任。1939年1月任武邑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带领全县人民与日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0年1月任冀南第5专署专员。1942年5月,在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参加反“扫荡”斗争中牺牲。

学生时代

李松霄自幼酷爱读书,品学兼优。后考入冀县(今冀州市)第十四中学。1931年,考入北平(今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期间,他团结进步同学,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曾积极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被推荐为赴南京抗日请愿团代表。还发起组织武邑县旅(北)平同学会,通过编印进步刊物《纯泉》抓击国民党武邑县政府的腐朽、反动与黑暗。1936年夏,李松霄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身革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毅然返回家乡,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乡民武装抗日,保家卫国。同年秋,他参加了武强县青年抗日义勇军,后任义勇军政治部主任。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参与了对这支部队的改造工作。该部队成分复杂,有穷苦百姓,有土匪、国民党员,也有流亡的抗日青年,对抗日认识不一致,纪律性也差。李松宵与段部义勇军中的地下党员陈元龙等,团结以政治部为主体的进步知识青年,动员段抗日。经努力终于使段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陈元龙、李松霄陪同段亲赴南宫,拜见了邓小平、徐向前、宋任穷等师部领导,将青年义勇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李松宵被委任为青纵二团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改编为正规兵团新四旅,脱离地方开赴曲周、广平一带开展抗日工作。

1938年秋,李松宵受党组织的派遣,离开青纵二团,到武邑县任战地委员会主任,团结各群众团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战。他一面组织印刷宣传品,发动群众,统一抗日认识;一面对妇救会、农会、商会、青抗先等组织进行团结改造,使抗日政权和群众组织相继成立。男女青年和各界群众抗日热情极为高涨,纷纷投入抗战的行列,全县抗战局面为之一新,李松宵成了发动群众、带领群众抗日的核心人物。李松宵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团结争取开明士绅、进步人士及国民党进步人物一道抗日。他耐心地做贾筱庭、国海亭、国桐梧、赵仲海等上层人物的争取工作,讲形势、讲抗战道理,争取他们出钱、出力支持抗战。他推荐国海亭参加抗日县政府,先当财政科长、秘书,后任县参议会参议长。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成了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有的当了参议会参议员。

1939年2月,李松霄在全县人民的公推下被选为第一任武邑县民选县长。他积极带领全县人民与日军进行英勇的斗争。有一次,日伪军进武邑城抢掠之后,李松宵、孙森甫、牟海秀、李玉珞4人回城看望受难的老百姓,召开了群众会。李松宵代表全县同胞慰问受难的群众,他登台演讲,愤怒揭露敌人的罪行,提高群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他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三个记住”、“两条希望”,即:一要记住,日本鬼子发动的是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一定要失败。二要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不要当伪军,不要为敌人真心办事。自己人不打自己人,齐心打鬼子。我们保家卫国打的是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三要记住,我们出城是为了长期抗战,在县境内打游击,和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终有一天日本鬼子会被打倒,县城会解放。两条希望:第一,希望大家要把眼光看远一点,战争是长期的,要有胜利信心。第二,希望同胞们要帮助县政府、县大队打击敌人,军民永远一条心。

李松霄作风俭朴,工作讲实际,办法多,在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1940年春,他被任命为五专署专员。1941年夏,李松霄赴太行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原期望通过深造,回来创造更多的成绩,却不幸在1942年5月太行山反“扫荡”中英勇牺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