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更新时间:2024-02-19 10:21

李振(1900年11月26日—1988年1月10日),原名晋堃,字载宏。广东兴宁刁坊刁潭村人。粤军第二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曾任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兼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五军军长,川东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高参室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及参事室主任,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个人简介

李振,早年参加粤军,历任营长、团长、旅长,曾两次参加粤桂战争、两次东征和北伐。1919年任桂军林虎部排长。1924年任广东东路讨贼军连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连、营长。1931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后任独立第一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十三军一八六师师长,1938年任国民革命军一八六师师长,率部在增城、龙门一带迎战日寇,后多次指挥对日作战,1938年6月授陆军少将。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中央训练团大队副。1940年任第六十五军副军长,1945年9月升任第六十五军军长。1946年所部整编为第六十五师,任师长。1948年1月任第六十五军军长,9月授陆军中将。1949年任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司令官兼第六十五军军长,同年12月27日在成都率部起义。后任川东军区副司令员,西南军政委员会高参室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委员及参事室主任,民革四川省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1月10日在成都逝世。著有《川东起义回忆》等。

人物生平

李振,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18年,应募入粤军当运输兵。1926年升任排长、连长。在此期间,曾参加粤桂战争和2次东征。1927~1938年,先后担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后进陆军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广东省增城、韶关等地与日本侵略军作战。1946~1949年,先后被提拔为军长、十八兵团司令兼六十五军军长。

1949年冬,当李振部队在成都平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时,叶剑英派自己的弟弟到香港找到李振的妻子,要她将叶剑英意见传给李振:“如要起义就要及时起义,过后就没有机会了。”李振与叶剑英早年私交甚笃,李振认为叶剑英决不会伤害老朋友,叶的话能代表共产党的政策。当李振准备起义时,有部下担心他起义后安全无保障。李振对部下说:“起义不是为我个人,起义后如果共产党不信任我,则杀我一个人而救了大多数人,又何乐而不为呢!”在李振酝酿起义期间,蒋介石由重庆到成都召见他,对他勉励有加,李振不为所动。胡宗南命令他销毁军用物资,向西昌突围。李振则反其道而行之,命令下属把物资登记保管好,他说:“为国家保存元气,为老百姓减少损失,为部队减少伤亡,还是和谈好。”一天,李振不避危险,只身奔赴刘伯承驻地,面陈起义赤诚,深受刘伯承称赞。

1949年12月25日,李振率十八兵团在成都起义。联名通电起义的有兵团属下各军、师将领。这一起义,保全了成都及绵阳地区军用仓库大量物资,为四川西部地区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振起义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供职6年,曾任川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西南军区高参室副主任。

1955年4月转业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四、五、六届代表。1958年后,任四川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后,任四川省政协五、六届副主席。在此期间,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单位邀请,写回忆录和自传多篇,收入文史资料选辑。1980年冬,赴美探亲,护照上签的期限是5年,但他只在美国住了半年就回来了。来访者提及此事,他说:“梁园虽好,非久恋之地。我丢不下我的工作,离不开我的祖国,更想念领我走上光明大道的中国共产党。”

1988年1月10日,在成都病逝,终年88岁。

社会公益

李振热爱祖国,关心桑梓教育。民国31年(1942年),慷慨捐资为宁南中学(现坭陂中学)建新校并亲任董事长。抗美援朝期间,夫妇将广州与香港之房产变卖,得款悉数捐献给志愿军

人物纪念

兴宁县神光山建有李振碑亭一座,以示纪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