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念为宗

更新时间:2023-03-30 09:36

无念为宗,是佛教禅宗常用词语,它指佛教禅宗把无念作为传承立宗之本。《坛经》云:“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着一切法;遍一切处,不着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从门门中走出,于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宗者,上接十方诸佛法流,下摄一切众生心念,能转运十方诸佛法流通过己心而加持来机也。”实乃以‘续佛慧命’,‘传佛心印’也。(编辑整理:念定寺释德政)

渊源

中华佛教禅宗从五祖弘忍开始大力弘扬《金刚经》。《金刚经》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菩萨观诸法如幻如化,虽志求无上菩提,广行一切善法,愿度尽一切众生,但不见有一法可得,有一众生得度,惟有如此,才能融入般若性海,成就无上菩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也就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诸师横说竖说阐发的不外乎《金刚经》的这一般若思想。

中华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云:“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禅门弟子希运也说:“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瞋,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你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

神会在《南宗定是非论》中这样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云何不取于相?所谓如如。云何如如? 所谓无念?云何无念?所谓不念有无,不念善恶,不念有边际,无边 际,不念有限量、无限量。不念菩提,不以菩提为念。不念涅槃,不 以涅槃为念。是为无念。是无念者,即是般若波罗密。般若波罗密, 即是一行三昧。诸知识,若在学地者,心若有念起,即便觉照。起心 即灭,觉照自亡,即是无念。是无念者,即是无上境界。如有一境界 者,即与无念不相应。故诸知识,如实见者,了达甚深法界,即是一 行三昧…… 见无念者,六根无染,见无念者,得向佛知见。见无念者,名为 实相。见无念者,中道第一义谛。见无念者,恒沙功德一时等备。见 无念者,能生一切法。见无念者,能摄一切法。”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翻译的第一部经典《四十二章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又,“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词义

折叠

无念为宗,是佛教禅宗常用词语,它指佛教禅宗把无念作为传承立宗之本。《坛经》云:“何名无念?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遍一切处,不著一切处,常净自性,使六贼(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从门门中走出,于六尘(指色声香味触法)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宗者,上接十方诸佛法流,下摄一切众生心念,能转运十方诸佛法流通过己心而加持来机也。”实乃以‘续佛慧命’,‘传佛心印’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