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

更新时间:2024-06-09 23:24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由新华辞书社(又称人民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室)编写,以新华命名,取新中华之意。1953年10月,《新华字典》(音序排列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1954年8月出版部首排列版。1957年6月,《新华字典(第1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转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新华字典》一直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出版,并不断修订。截至2021年10月,已修订至《新华字典》第12版。

成书沿革

编写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一个以工农兵为主人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即将到来。但当时中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兵群众很少接受过文化教育,大部分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如何使这些人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是新中国领导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一大批速成扫盲班在解放区普及开来。假如有一部能够适应工农兵群众及中小学生普遍应用的新型小字典,无疑会对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工作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

但鉴于过去字典辞书多为大部头、不便翻查,而小字典或学生字典错误多、不甚准确、也不好用等问题,叶圣陶在开明书店任总编辑时,就想编一本适合一般文化程度使用的小字典,还曾多次讨论过字典的编辑事宜。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的叶圣陶,在负责各种教材编写之余,仍惦记着适时邀请一位热心辞书的名家来主持编写这样一本字典。

同样,编纂一本大众需要的新字典,也是魏建功的愿望。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时,魏建功曾与周祖谟、金克木、张克强和吴晓铃等人,商量编纂一本新型的实用性字典献给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他还草拟了一个“突破传统字典部首检字法,采取音序排列检字”的《编辑字典计划》,并把它寄给了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也在编审局兼职工作的魏建功,与叶圣陶一拍即合,都认为随着中小学教科书编写修订工作步入正规,应该有一部新的普及性字典,而且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在编审局建一个以“新华”为字头的直属机构—“新华辞书社”,并由魏建功出面主持,着手早有计议的小字典,着手开展《新华字典》的编写工作。

出版过程

1950年8月1日,新华辞书社正式成立,杜子劲、李九魁、张克强、萧家霖、孔凡均、李文生先后入职。同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叶圣陶兼任社长、总编辑,魏建功被任命为首届社务委员,兼新华辞书社社长。成立不久的新华辞书社转隶人民教育出版社,都在出版总署院内一起办公,并组建了辞书社务委员会,成员有叶圣陶魏建功金灿然和萧家霖。这为初版《新华字典》的出版工作奠定了基础。

1951年,由于新华辞书社转隶人民教育出版社,人员添加一倍,字典编写工作大大提速,经过半年时间,《新华字典》初稿形成。听取各方意见反馈之后,魏建功带领编写组对问题多多的字典初稿开始进行了全面修改。但因为“大家已卷入三反之浪潮,经常工作几乎全部停止”,而魏建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是兼职,按要求必须回北京大学参加思想改造运动。此外,稿子分歧较大,很难统一,还存在思想性、科学性、通俗性协调一致的问题。

1952年,魏建功从北京大学返回,按照叶圣陶关于“辞书社须研究整顿,方可做出成绩”的指示,开始整顿社务、推进工作。

1952年9月,拿出一个“重新改定之字典稿”,即第二稿。此后,便进入一个较为漫长的修订和完善阶段。

1953年7月中旬,《新华字典》初版完稿,并交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室,由叶圣陶签发,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发排。10月,魏建功等人积三年之功、几易其稿的音序排列的《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封面“新华字典”四个字由魏建功题写。

1953年12月,叶圣陶调恽逸群担任新华辞书编辑室副主任(新华辞书社副社长),参与该室领导工作。这样,魏建功和萧家霖便有更多时间用于部首排列的《新华字典》的编写工作。

1954年11月,以部首排列的《新华字典》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名也由魏建功题写。

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相继召开,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又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为了落实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学术会议的精神,萧家霖便开始主持《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

1957年6月,《新华字典(第1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转交商务印书馆出版,此后《新华字典》一直由商务印书馆负责修订再版。

1958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根据这一方案,编者对字典的音序进行了改排。

1959年5月,《新华字典(第2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商务版《新华字典》的历史上,被称为第2版。

1962年7月,丁声树主持修订的《新华字典(第3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统一汉字铅字字形的联合通知》,通知并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6196个印刷通用汉字规定了通用字体(即宋体)的标准字形(笔画数目、笔画形状、结构方式和笔顺)。《新华字典(第4版)》就在此背景下出版。

1971年6月,商务版修订第1版《新华字典》出版,并没有将其列入版次。原因则是1965年第4版打印时已到了1966年的五六月间,而这恰恰是“文革”开始的日子,印制好的成品被封存起来了。直到1970年夏,才按成本价“内部控制发行”。

此后分别在1979年12月、1987年12月、1990年2月、1993年7月、1998年5月、2004年1月出版《新华字典》第五至第十版。

2011年6月,《新华字典(第11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共同推出。

2020年8月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版本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等规范标准,同时跟进时代,适量增补新词,并首次实现应用程序APP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

2021年10月28日,《新华字典》入驻有道词典笔旗舰版。

202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2版·大字本)发行。

截至2023年7月,《新华字典》已走过70年,70年修订到第12版,印行6亿多册,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历次版本

参考资料:

内容说明

内容综述

《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初版)》以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头。1957年,在作了较大修改后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往后不断进行修订。所收单字由最初的8000个左右增至13000左右,全部单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并且每个版本都反映了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轨迹。每一次修订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征。

修订简要

1953年10月,《新华字典(初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4年《新华字典》(部首排列版)出版,该版与《新华字典(初版)》相比时,将魏建功封面题字更换为拼集鲁迅先生字。1957年《新华字典(第1版)》率先贯彻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首次以简化字作为主体字头。

1959年,《新华字典(第2版)》开始把全面推行1958年正式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贯穿于全书,突出了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的方式。

1962年,《新华字典(第3版)》对主体字头后所附的那些另立字头的异体字,在左上角添加“△”的标志;并对那些古本字或属古代用法的义项增加了“〈古〉”的标志。

1965年,《新华字典(第4版)》主体字头和正文均使用了规范的简化字;字形采用了符合1964年3月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要求的大号宋体字。

1971年版,“文革”时期修订本,留下了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痕迹。修订本共改动1100余处,引用《毛主席语录》46条。

1979年,《新华字典(第5版)》因受历史条件和观念制约,一些新的政治套话被增加进去。

1987年,《新华字典(第6版)》开始大量收录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

1990年,《新华字典(第7版)》根据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对个别字的调整情况,调整了有关字头,修改了相关内容。

1993年,《新华字典(第8版)》根据1988年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对个别字头作了调整。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时两年对《新华字典》进行全面修订。修订后的字典收单字(包括繁体字、异体字)1万余个,带注释的词语3500多个。

2004年,《新华字典(第10版)》的出版进一步体现了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100多个新词和环保意识的体现成为修订版的闪亮点;增加了《地质年代简表》;首次在书名后用数字标出新版版次。

2011年,《新华字典(第11版)》在具体的修订中主要涉及增补字音,增补新义,增删词语,增补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更新附录及改动体例。

2020年,《新华字典(第12版)》增添新词达100多个,如“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点赞”等;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包括“卖萌”、“拼车”等;应用程序APP同步发布,通过新华字典APP扫描纸质书每一页的二维码,可查看当页所有字。

书籍目录

(注:表格内容从左往右排列)

(注:表格内容从左往右排列)

(注:表格内容从左往右排列)

此后的《新华字典》修订版本的目录与《新华字典(第3版)》相比没有很大变化,每一个版本与之前版本相比较而言,大多增加了该版的修订说明和上一版的修订说明作为目录。(注:由于文献资料的匮乏,有些版本的目录无从考证,因此该结论是从现有文献资料中得出)。

编写特色

20世纪50-60年代的《新华字典》版本,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多,社会变迁新出现的词汇也多起来;20世纪70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20世纪80-90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

《新华字典(第10版)》增补的部分新词、新义、新例和少量字头,使字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群众语文生活。该版里的字基本为简体汉字,但简化字后的括号中附列了相应的繁体字,便于学习。

《新华字典(第11版)》更反映了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轨迹,新增了诸如“房奴”、“和谐”、“学历门”、“晒工资”等热词。

《新华字典(第12版)》首次使用了冷激光打码技术,通过一书一码让《新华字典》有了电子身份证。纸书加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文字有了声音,笔画有了动态,看听结合,动静相伴。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社会评价

《新华字典》凝聚着几代学人的心血和智慧,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也影响了亿万民众的语言生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新华网评)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白话释义、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几代中国人大都通过它接受启蒙教育。(人民网评)

《新华字典》是魏建功主持的新华辞书社的代表作,也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一部字典。这部精品力作由魏建功主编、叶圣陶终审,辞书社10余人直接参与,前后编写了整整三年时间,多次征求多方意见,反复修改,几易其稿,精益求精,凝聚了中国老一辈语文、教育特别是辞书人的智慧和心血。其工作量之大、编写难度之高,历程之艰辛和复杂,可想而知。(澎湃网评)

《新华字典》的13个版本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封面新闻评)

出版于1953年的《新华字典》经过十数次修订,截至2017年,发行量已逾6亿册。这部小字典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扫盲运动,为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在当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新华字典》又为中国的文化民生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商务印书馆汉语出版中心编审金欣欣评)

相关事件

世界纪录

2016年4月12日下午,时任吉尼斯世界纪录高级副总裁马克·弗里加迪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截至两项纪录统计的计算时间(2015年7月28日),《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

腾冲事件

2013年4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接到《新华字典》出版方商务印书馆举报,反映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形式向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发放盗版《新华字典》,且云南其他地方也可能存在此类问题。调查显示,腾冲县52所农村中小学发放的7万多册字典都是盗版。随后,腾冲县将所有盗版字典“召回”并封存。而距离腾冲县400多公里的临沧市临翔区通过招投标采购的2.7万余册《新华字典》也是盗版,这批字典大多还囤积在临翔区各中心学校,大部分还未发放到学生手中。最后,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督促协调下,当地公安机关也正式立案侦查,相关犯罪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涉案盗版《新华字典》也均被两地公安机关封存。

整改事件

2022年6月5日,桂林市人民检察院,称经核查,全州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对《新华字典》的专项检查存在履职不当行为,并已责成该院进行整改。

“倭寇”删除事件

2023年6月,有网友称,新版《新华字典》中将“倭寇”一词删除引发关注。27日,记者在新华书店探访发现,第12版《新华字典》确实没有了“倭寇”一词。但在同一出版社其他版本的字典、词典中,“倭寇”一词及相关解释并没有被删除。对此,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已知晓此事,正在了解详细情况。

2023年12月15日,一网友发视频称正式起诉《新华字典》,该网友表示《新华字典》中释义“玩弄女性”、“腰里别着一支手枪”、“孩子小成了累赘”涉嫌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该网友还表示《新华字典》12版中,没有“倭寇”一词,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