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镇

更新时间:2023-02-22 16:46

文市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下辖镇,位于灌阳县东北部,处湘桂边界两省(区)三县相邻的中心地带,东与湖南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接壤,南与水车镇、新圩镇相邻,总面积154平方千米。夏、商、周朝,属荆州之地。1984年9月,改为文市镇。截至2018年末,文市镇总人口38741人,截至2019年末,下辖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文市街建设东路001号。

建置沿革

夏、商、周朝,属荆州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南裔境,

秦朝,属长沙郡。

西汉时期,属桂阳郡观阳县。

东汉时期,属荆州刺史部零陵郡观阳县。

三国、晋,属吴荆州零陵郡观阳县。

隋开皇时期(590—617年),观阳县废,属湘州零陵郡湘源县;隋大业时期(617—624年),折湘源复置为灌阳县,属湘州零陵郡灌阳县。

唐先后,属江南西道永州湘源县、灌阳县。

五代十国先后,属永州清湘县、全州清湘县。

宋朝,属荆湖南路全州灌阳县。

元朝,属湖广行省全州路灌阳县。

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永州府灌阳县,后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

清朝,属广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阳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属广西省桂林道灌阳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广西第八行政区灌阳县。

1949年12月,属桂林专区灌阳县,建立文市镇政府。

1950年3月,划分为文市区、水车区、新圩区。

1952年8月,改称为第六区人民政府。

1954年8月,为第六区公所

1957年12月,划分为文市乡、桂岩乡。

1958年8月,合并成立文市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划分为文市、桂岩两个公社。

1962年7月,合并为文市区公所。

1968年4月,改称为文市区革命委员会。

1968年11月,改为文市公社革委会。

1971—1998年,属桂林地区灌阳县。

1980年8月,改为文市公社管委会。

1984年6月,改为文市乡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称为文市镇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末,文市镇下辖文市村、大湾村、西就村、瑶上村、吉田村、吉头村、月岭村、玉溪村、清塘村、桂岩村、勒塘村、集全村、北流村、同仁村、王道村、陈家坪、昭仪村、会湘村、马莲村、达溪村、联合村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文市街建设东路00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文市镇位于灌阳县东北部,处湘桂边界两省(区)三县相邻的中心地带,介于东经111°08′31″—111°18′47″、北纬25°37′54″—25°45′34″之间,东与湖南道县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接壤,南与水车镇、新圩镇相邻,总面积1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文市镇地处“五岭”之一的都庞岭西麓山前丘陵地带,岩溶地貌发育,地形以石山、丘陵为主;其次是河谷平地和溶蚀洼地,地势灌阳河谷平地较低,以东丘陵、石山地势逐渐升高,东部地势较西部高。

山体水文

文市镇主要山岭有五雷打鼓、金鸡山、寨子山、破头山、红岗岭、马脑壳等;境内灌江流经10个行政村。

气候

文市镇属温热多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2℃,为全县平均气温最高的乡镇;≥10℃的活动积温为5461.87℃,日照时数为1416小时,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

自然资源

文市镇境内有大理石花岗石,总储量约10亿立方米;有耕地面积2080.3公顷,其中水田1218.4公顷,旱地861.9公顷。

人口

截至2018年末,文市镇总人口38741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文市镇有工业企业315个,规模以上8个。

农业

2017年,文市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128公顷,粮食产量2.7万吨;水果总产量10.2万吨;出栏生猪10.04万头,出笼家禽28.06万羽,出产肉类产品3646吨,水产产量达1508吨。

2018年,文市镇新增14个种植业示范场点,桂岩、玉溪、集全等村共400余亩闲田用于冬种,发展同仁1200对竹鼠养殖,建设瑶上岩头坝中华鲟及吉田甲鱼特色养殖基地。

工业

2017年,文市镇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2.36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1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0.18亿元,同比增长10%。

2018年,文市镇石材产业投资开发项目开工累计到位资金已达3.4亿元,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已完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锰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年产值10亿元,年创税收8000万元。

交通运输

文市镇有省道302线过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文市镇有集全小学、玉溪村小学等学校。

基础设施

截至2015年,文市镇基础设施有政府办公大楼、邮电大楼、文化宣传大楼、供电大楼、税务办公楼、农贸市场、供销大楼等综合办公楼15座。

脱贫攻坚

2018年,文市镇应纳尽纳7户28人,应剔尽剔36户141人,返贫2户10人,文市镇共有贫困户1900户7363人;同仁、大湾、会湘、玉溪、集全5个贫困村完成脱贫摘帽,471户1930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社会扶贫APP爱心人士与贫困户注册工作,1270户贫困户注册账号并告知发布需求流程。

2018年,文市镇开展农村低保户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扶贫与低保衔接制度,共有760户1234人享受低保政策;发放18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283万元县级产业扶贫补贴、67.65万元民政补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落实1127名学生的教育扶贫政策,发放17.85万元用于学生“雨露计划”;100%的贫困户参加新农合保险并与家庭医生签约;完成168户农村危房改造。

2018年,文市镇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28个扶贫基础设施项目,改善全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1550万元加大各村的集体经济建设,全年完成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

历史文化

2013年8月,文市镇月岭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等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年,文市镇会湘村、王道村、勒塘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清末至民国时期,建有文峰剧团、月岭剧团。各剧团(队)都拥有演奏、演员约三四十人,服装道具齐全,生、旦、丑、净都配有二线。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以反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为由,禁止演古装戏,所有服装道具被封存或毁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文市剧团、月岭剧团、水车剧团恢复活动。

文市镇每月逢1、4、7日为赶集日。

风景名胜

综述

文市镇风景名胜有文市石林月岭古民居及、“孝义可风”石牌坊、文昌阁、步月亭、催官塔、文峰塔、将军庙、唐孔林墓、石寨和白竹岩等。

红军亭

红军亭位于文市镇政府旁的灌江两岸,始建于清代,是红六军西征过灌阳时在文市镇抢渡灌江的渡江点和战斗地点。东亭基脚为大四方石料,护有岸坡、阶梯、水埠,亭内地面铺以长形、方形石料,盖小青瓦,为木石结构,亭高5.2米,宽3.4米,造型、装饰古雅,富有地方特点,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月岭古民居

月岭古民居的主要建筑是被人们誉为“小故宫”的“六大院堂”。这“六大院堂”是清代该村唐虞棕的六个儿子于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同时修建的,依年龄顺序取名为“翠德堂”、“宏远堂”、“继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锡嘏堂”。

贞孝石牌坊

“孝义可风”贞孝石牌坊位于文市镇月岭村西北方50米处,石牌坊高大壮丽、威严雄壮,雕刻精美。大约二百年前,石牌坊的男主人唐世桐体弱多病,已到成年但身体却日渐削瘦,父母见儿子这般模样,决心为其操办婚事,以婚喜冲去病灾,故娶史氏。但婚后不到一年,唐世桐因病情加重,撒手离开人世,留下史姑娘独守空帏。史姑娘遵从礼教,决心为丈夫坚守贞节,为父母尽儿媳孝道,矢志不移。她收养了胞兄三哥的儿子景涛,平时爱护备至,息心培养,景涛知书达理,满腹文章,胸怀大志,科考中举人,当上了永兴县知县,后又调任长沙援防捐务大臣,官至二品。为表达史氏一生贞节和对景涛的养育之恩,乡绅及地方政府逐级申奏朝廷为史氏立牌坊永志纪念,获皇恩旌表,建立牌坊,这就是现在的“孝义可风”石牌坊。1981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月亭

步月亭位于文市镇月岭村西北70米处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坐北朝南,为石木结构,盖小青瓦,歇山顶。四边檐口长5.25米,通高5.5米,四根石柱挑起整个屋架。一根石柱上刻有重建凉亭记事,其余三根石柱上刻列捐资人名,亭北竖有碑刻六通。1981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人物

文良儒烈士,代号共良,系文市富水自然村人,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27日,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桂师经吴滕芳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夏),参加桂师战地服务团,奔赴桂北各地,积极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年7月间,成立中共全(州)灌(阳)特支,任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分管灌阳县党的工作,并在文市、水车泡江一带,组织抗日武装,同年9月间,日寇入侵灌不幸被捕,在押往全州途经新圩石人山时奋起反抗,壮烈牺牲;建国后,为了缅怀先烈,灌阳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修建了纪念塔,纪念塔位于文市镇西部3.5千米,富水屯下芝麻湾旧宅后龙山脚,白水—永安关公路右侧,占地面积160平方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