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靖

更新时间:2023-12-17 10:50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

人物生平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

少有令问,雅厚信直。少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调补蓝田县尉。东都留守杜亚辟为从事,奏改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留守将令狐运逐贼出郊,其日有劫转运绢于道者,亚以运豪家子,意其为之,乃令判官穆员及弘靖同鞫其事。穆员与弘靖皆以运职在牙门,必不为盗,坚请不按。亚不听,遂以狱闻,仍斥员及弘靖出幕府,有诏令三司使杂治之,后果于河南界得贼。无何,德阳公主下嫁,治第将侵张弘靖家庙。张弘靖拜表陈情,具述祖考之德。唐德宗慰抚之,不令毁庙。又献赋美二京之制,唐德宗嘉其文,擢授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迁兵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知东都选事;拜工部侍郎,转户部侍郎陕州观察、河中节度使;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擅主留务。唐宪宗怒,欲下诏诛之。张弘靖请先命吊赠使,待其不恭,然后加兵,唐宪宗从其议。寻加中书侍郎平章事。盗杀宰相武元衡,京师索贼未得。时王承宗邸中有镇卒张晏辈数人,行止无状,人多意之,诏录付御史陈师中按之,皆附致其罪,如京中所说。弘靖疑其不直,骤于上前言之,宪宗不听,竟杀张晏辈。及田弘正郓州,按簿书,亦有杀元衡者,但事暖味,互有所说,卒未得其实。又杀张晏后,唐宪宗欲遂伐王承宗。弘靖以为戎事并兴,鲜有济者,不若并攻吴元济。待淮西平定,然后悉师河朔。宪宗业已北讨,不为之止,然亦重违其言。张弘靖知终不得到重用,遂自陈乞罢除政事,俄检校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原尹、河东节度使。行未及镇,果下诏诛王承宗。张弘靖以骤谏不行,宜用自效,大阅军实,请躬讨王承宗。诏许出军,不许自往。俄而,魏博、泽潞悉为王承宗所败,有诏赏其前言。张弘靖即间道发使恳喻王承宗,王承宗因亦款附。旋征拜吏部尚书,迁检校右仆射、宣武军节度使,时韩弘入觐之后。张弘靖用政宽缓,代韩弘之理。俄以刘总累求归阙,且请张弘靖代己,制加检校司空、平章事,充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

张弘靖之入幽州也,蓟县人无老幼男女,皆夹道而观焉。河朔丁字张彻朱克融幽州节度使,乃贬张弘靖为抚州刺史。未几,迁太子宾客少保少师。长庆四年六月卒,年六十五。

元和初,王承宗阻兵,刘总父亲刘济备陈征讨之术,请身先之。及出军,累拔城邑。总既继父,愿述先志,且欲尽更河朔旧风。长庆初,累表求入朝,兼请分割理之地,然后归朝。其意欲以幽、涿、营州一道,请弘靖理之;瀛州为一道,卢士玫理之;平、蓟、妫、檀为一道,请薛平理之。仍籍军中宿将,尽荐于阙下,因望朝廷升奖,使幽蓟之人,皆有希美爵禄之意。及疏上,穆宗且欲速得范阳,宰臣崔植杜元颖又不为远大经略,但欲重弘靖所授而省其事局。唯瀛、莫两州许置观察使,其他郡县悉命张弘靖统之。时总所荐将校俱在京师旅舍中,久而不问,朱克融辈仅至假衣丐食,日诣中书求官,不胜其困。及除张弘靖,命悉还本军。朱克融辈虽得复归,皆深怀觖望,其后因为叛乱。初,总以平、蓟、妫、檀请薛平,于分裂之中尤为上策,而朝廷不能行之,竟致后患,人到于今惜之。

轶事典故

三相张家

张弘靖少有令问,杜鸿渐杜佑皆器许。历台阁显级,人以为有辅相才。及居位,简默自处,无所规拂。幽蓟初效顺,不能因俗制变,故范阳复乱。家聚书画,侔秘府

藏书世家

其家世有藏书之风,祖父张嘉贞,武后时任监察御史,官封河东侯。喜收书,去世后,唯有图书遗赠子孙。父亲张延赏,亦好藏书。他继承了两代人的藏书,并继续典籍的收藏,史籍记载他“家聚书画侔秘府”,收藏法书名画为唐一代之冠。孙子张彦远成为唐末著名书画家,并撰有《历代名画记》。其家世有藏书印“河东张氏”、“乌石矦瑞”、“鹊瑞”等。

亲属成员

根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张弘靖出身于河东张氏,为范阳张氏的分支,是西晋司空张华后裔。六世祖张吒子,隋朝河东郡丞,自范阳徙居河东猗氏。

表格参考资料:《新唐书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张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