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

更新时间:2024-06-27 11:21

平川区,隶属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中部,东与宁夏海原县毗邻,东南与会宁县接壤,西与景泰县相连,南北与靖远县相连,总面积2126平方千米。2022年,平川区户籍总人口20.46万人。截至2022年10月,平川区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兴平路街道长征东路106号。

历史沿革

平川区,因境内有10万亩平川而得名。

夏、商、周三代,区境属古雍州地,为羌戎所居。战国后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区境为大将蒙恬收复,归北地郡管辖。不足十年,秦末仍为匈奴所居。

汉元朔二年(前127),汉得河南地,区境为汉北地郡属地。元鼎三年(前114),设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归安定郡管辖。东汉初年,鹑阴县改鹯阴县,隶武威郡

三国,鹯阴县属魏武威郡。

西晋初年,鲜卑族一支秃发氏迁居鹯阴,改麦田城。西晋末,收复鹯阴县,仍称鹯阴,属武威郡辖地。东晋咸和四年,麦田城为鲜卑另一支乞伏氏所居。太元元年后,苻坚改鹯阴县为平凉郡,先后为前秦、后秦、南凉、大夏、北魏、西魏所据有。西魏文帝十三年,平凉郡改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

隋,改会宁防为会宁镇。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镇为西会州。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十六年后,复改为会州。广德元年后,区境为吐蕃所据。

宋初,仍置会州。雍熙二年,李继迁破会州,会州从此废除。元丰四年后,李宪筑打罗城(打拉池),形成杨稍沟→打拉池→双铺→狼山→海原的宋、夏边界线,边界线以东归宋管辖,以西为西夏属地。南宋,区境为西夏据有。西夏宝义二年(1227),蒙古灭西夏,区境属元巩昌路西宁县

明洪武元年(1369年),设迭烈逊巡检司,属军事设置单位,归固原州管辖。正统二年(1437),于会州旧址置靖虏卫,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

清初,改靖虏卫为靖远卫,区境属靖远卫辖地。后改为靖远县,隶巩昌府。同治十二年(1873),设海城县丞于打拉池,分会宁、靖远、海原部分地方归其管辖。

民国以后,区境大部分地方归靖远县,小水村归会宁县管辖。1949年9月,小水村改归靖远县管辖。区境属靖远县地。

1985年5月,恢复白银市(地级)。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3年7月,撤销宝积镇,设立宝积路、电力路和红会路3个街道,水泉乡析置设立王家山镇。

1997年4月,共和乡析置设立黄峤乡,水泉乡析置设立陡城乡。

2002年9月,撤销陡城乡成立陡城镇,撤销红会路街道设立红会镇。

2004年9月,撤销水泉乡、陡城镇,设立水泉镇。

2005年2月,撤销红会镇,恢复红会路街道;撤销共和乡,设立共和镇;宝积路街道析置设立兴平路街道。

2009年10月,宝积路街道更名为长征街道。

2012年6月,靖远县东湾镇冯园村整建制划归平川区宝积乡管辖。

2014年12月,撤销宝积乡成立宝积镇。

2016年10月,撤销黄峤乡成立黄峤镇。

2018年2月,水泉镇中村更名为大黄湾村,下村更名为黄沙湾村,五级社区更名为兴川社区。

2021年6月,新增成立兴平路街道惠川社区和阳光社区、电力路街道花苑社区和英才社区、长征街道长征社区;电力路街道旱平川社区与中心街社区合并为旱平川社区,红会路街道红平社区与红星社区合并为红星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平川区辖4个街道、5个镇、2个乡:长征街道电力路街道红会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镇黄峤镇种田乡复兴乡。33个社区居委会、61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区人民政府驻兴平路街道长征东路10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中部,东与宁夏海原县毗邻,东南与会宁县接壤,西与景泰县相连,南北与靖远县相连。地处东经104°18'~105°26',北纬36°10'~37°00'之间。总面积2126平方千米。

地质

平川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祁连山东端,秦祁褶皱强烈,断层极为明显。地质构造主要为向西北方向收敛、向东南方向撒开的帚状旋转构造体系,曾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其中以加里东运动最为强烈,表现为强烈的沉降和局部的升起。境内地质构造自远古代前寒武系至新生代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以第四系覆盖面积最大。已探明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淘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黄家屲山及屈吴山前有寒武系的加里东中期花冈闪长岩、奥淘系灰岩、大理石、侏罗系的烁岩出露。

地形地貌

平川区,地形特征东南高、西北低。东西长91.5千米,南北宽75千米,由西北向东南呈一狭长地带,阶梯状多台阶地形。海拔1347米-2858米。西部旱平川与东部西格拉滩为盆地式缓坡平川。地处黄土高原属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区。其总的特征为,具有山间洼地的黄士丘陵与侵蚀中山、低中山交错分布。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川坪地为主,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地面被黄土覆盖。主要有基岩中低山地、黄土沟壑丘陵地形、山间盆地平川和河谷平原类型。

气候

平川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温度沿等高线分布,地形分布差异明显。春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少且受地形影响,灾害性天气较多。区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气候特征为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稀少。2022年,平川区平均气温11.5℃,较历年平均高0.9℃,年内最高37.3℃,最低-17.3℃,城区年降雨量161.7毫米,集中在4到10月份,蒸发量为1947.7毫米。

水文

平川区,水资源相对充裕,黄河为平川唯一入境河流,从水泉镇月河入境至野麻村流出,全长约35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生活生产的主要水源。区内有河流133条,其中非季节性河流1条(黄河),季节性河流132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条(包括黄河),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109条;

土壤

据1958年和1983年普查结果,平川区土壤共划分为灌淤土、潮土、灰钙土、栗钙土、灰褐土、风沙土、红土和石质土8个土类、18个亚类、24个土属、37个土种,其基础为黄土母质。而各类土壤都有其特定的成土过程和演变方式。

植被

平川区在植被类型上处于草原带向沙漠草原过渡带,林木种类多为华北区系,天然分布种类80多种,内有乔木12种,灌木60多种,藤木8种。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导致草场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异现象较大。总体上自然植被以禾本科、菊科、藜科、蓼科、莎草科等植物为主,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不十分明显,随着地形地貌的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则有明显的界线,从高到低由草甸草原向森林、干旱草原、荒漠过渡。可分为山地草甸草原、山地森林灌木丛、干旱草原、农田荒漠化草原、农田草原化荒漠及绿洲荒漠植被等类型。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平川区地下水资源年可开采量为3600万立方米,截至2021年底,平川区已许可取水量14127.0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825.11万立方米,地下水3301.97万立方米。区境属黄河流域,水资源三级区有两个,分别是兰州至下河沿(王家山、水泉、宝积、共和、黄峤)、清水河与苦水河(种田、复兴)。境内最大的季节性河流为杨梢沙河,全长76千米,流域面积818平方千米。

2022年,平川区实际取水总量为10856.6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178.85万立方米,地下水2163.97万立方米,矿坑水204.5万立方米,再生水291.6万立方米。按取水用途来分:农业用水6500.5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2454.3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883.94万立方米;生态用水1025.3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2019年,平川区耕地面积62.1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9.49%,人均耕地3.03亩,其中水地为20.69万亩。种植园用地2.52万亩。林地15.93万亩。草地189万亩。湿地0.0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2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6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9万亩。2021年森林覆盖率3.36%。

生物资源

平川区,农作物大致可分为四类:粮食作物类,瓜、蔬菜作物类,经济作物类,同料绿肥作物类,共25科、304种。可利用的野生药材有黄芪、甘草、防风、秦艽、麻黄、柴胡、苍耳、地骨皮、枸杞、车前子、茵陈、杏仁白茅根、蒲公英、连翘、大黄、百合、茺蔚子、芦根、紫花地丁、透谷草、紫苏等27科80多个品种。野生植物经济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率较低。树种有经济林和用材林两种。全区天然森林和常用造林树种有松科、柏科、桦木科、杨柳科、榆科、桑科、毛茛科、杜仲科、蔷薇科、小檗科、卫茅科、苦木科、无患子科、虎儿草科、豆科、柽柳科、木樨科、禾本科等54科、99个属、257个种及亚种。其中,天然分布60个种,人工栽培197个种。经济林果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杏、葡萄、核桃、香水梨、沙枣等10科、19个属、99个种及亚种,其中原有41个种,引进栽培58个种。

平川区,草场面积201.8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70.32%,高于全省(35.34%)和全市(61.76%)水平。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31.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65.33%。有山地草甸化草原类、正草场类、荒漠化草原草场类、荒漠草场等四大类。境内草场面积大,分布广,因而牧草种类较多。据不完全调查,全区野生牧草资源有42科138属215种,其中以禾本科、菊科为最多。境内草场面积虽大,但受土壤及气候条件限制,产草量低,牧草品种单调,优良牧草少、毒害草多,草场利用率较低。

家畜家禽主要有马、驴、骡、牛、牦牛、难羊、猪、兔、鸡、鸭、鹅等。水产动物有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鲇鱼、鲨嘴鱼等品种。野生动物主要有石羊、黄羊、狼、豺、狐狸、水獭、猪獾、刺猬、野兔、鼠类及鸟类,主要分布于黄家洼山、屈吴山、尖山周围。

矿产资源

平川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较多,现已探明或发现的矿种达21种(含亚矿种),以利用矿产资源12种。能源矿产资源以煤炭、陶土为主。煤炭总储量11.37亿吨,保有储量8.5亿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工业动力和民用煤。煤炭资源在全省占第二位,仅次于华亭矿区,共划分为宝积山、红会、王家山、磁窑、井儿川5个煤田区。境内非金属矿产资源还有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黏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其中紫砂土储量在15亿吨以上,花岗岩储量24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在西北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

人口

平川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东乡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侗族、裕固族、瑶族和锡伯族26个民族。

2022年,平川区总户数68268户,户籍总人口为20.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64.35%。

经济

综述

2022年,平川区地区生产总值105.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62.8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34.72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4:59.7:32.9,与上年的7.2:59.1:33.7相比, 第二产业提升0.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79亿元,下降0.8%;住餐业增加值0.83亿元,下降5.1%;金融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8.4%;交通邮政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28.9%;房地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7.5%;其它服务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4.39%,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1.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平川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7.5%。其中项目投资增长49.23%;房地产投资下降1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8.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9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0.5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32%。民间投资增长12.95%。5000万元以下项目43个,投资下降29.91%;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43个,投资增长61.59%。

财政

2022年,平川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8584万元,下降8.4%。其中:税收收入121323万元,下降11.5%;非税收入17259万元,增长2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325万元,增长6.5%。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4110万元,增长2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932万元,增长21.6%;公共安全支出3949万元,增长26.5%;教育支出47187万元,增长2.2%;科技支出1569万元,增长4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60万元,下降17.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908万元,增长13.9%;医疗卫生支出15751万元,增长0.6%;环境保护支出11260万元,增长1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175万元,增长86.1%。

居民收入

2022年,平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7元,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为30595元,增长4.5%;经营性收入为5489元,增长4.2%;转移性收入为6252元,增长4.1%;财产性收入为1390元,增长9%。生活性消费支出22668元,增长4.5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8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为6002元,增长6.91%;经营性收入为5813元,增长7.15%;转移性收入为1800元,增长6.8%;财产性收入为73元,增长6.4%;生活性消费支出11434元,增长6.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3.19:1。

第一产业

平川苹果、平川甜瓜、平川山羊肉、平川黑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22年,平川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完成35.06万亩,增长6.9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24.01万亩,增长4.32%;夏粮播种面积5.05万亩,增长1.56%;秋粮播种面积18.96万亩,增长5.08%。其中小麦3.98万亩,增长34.99%;稻谷完成0.01万亩,增长2.88%;豆类1.82万亩,下降1.32%;玉米11.97万亩,增长3.36%;薯类4.7万亩,下降0.77%。

粮食产量5.41万吨,增长0.55%,其中:夏粮产量1.4万吨,增长11.63%;秋粮产量4.01万吨,下降2.8%。蔬菜产量6.84万吨,增长4.17%;瓜类产量6.01万吨,增长18.31%。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1.05万亩,增长13.08%。其中油料3.55万亩,增长3.94%;蔬菜1.72万亩,增长6.9%;瓜果类2.19万亩,增长17.96%;中药材1.4万亩,增长2.12%;棉花0.01万亩,下降3%;其他农作物2.14万亩,增长45.6%。

2022年,平川区大牲畜存栏2.17万头,增长16.5%,其中牛存栏0.62万头,增长11.57%;驴存栏1.51万头,增长19.26%。猪存栏13.05万头,增长6.55%;猪出栏12.1万头,增长5.03%。羊存栏15.28万只,增长11.65%;羊出栏13.04万只,增长10%。家禽存栏69.68万只,增长4.92%,家禽出栏30万只,增长0.87%。

农村用电量达到12488.49万千瓦时。水地有效灌溉面积12.09万亩,保灌面积9.29万亩。水平梯田面积累计达到12.37万亩。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平川区原煤产量892.2万吨,较去年减少11.7万吨,下降1.3%,库存120.9万吨,较去年增加95.3万吨。发电量85.67亿度,较去年增加18.02亿度,增长26.6%。陶瓷企业墙地砖产量361万㎡,下降30.7%。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1.86亿元,增长23.6%。其中,中央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38亿元,增长62.8%;省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0亿元,增长14.4%;区属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48亿元,增长3.6%。煤炭行业总产值55.35亿元,增长13.1%;电力行业总产值30.36亿元,增长64.7%;陶瓷企业总产值0.89亿元,增长0.4%;其他产值为15.26亿元,增长8%。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中央属企业增长52.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6%;省属企业增长3.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7%;区属企业下降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其中:煤炭行业增长2.7%;电力行业增长55.8%;陶瓷行业下降2.6%;其他行业增长17.7%。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5.3%。

2022年,平川区能源消费总量75.1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7.68%。工业能源消费43.8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78%;居民生活用能12.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06%。单位GDP能耗0.834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

建筑业

2022年,平川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9.59亿元,增长31.09%。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2年,平川区房地产项目投资下降19.3%。房屋销售额为7.52亿元,增长19.6%;销售面积13.92万平方米,增长21.03%。

金融

2022年,平川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1亿元,增长15.36%;各项存款余额208.04亿元,增长10.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2.72亿元,增长20.24%;本外币存贷款余额319.04亿元,增长11.82%。

旅游

2022年,平川区接待旅游人数76.79万人次,旅游收入2.72亿元。

商贸流通

2022年,平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32亿元,同比增长0.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37亿元,增长1.8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0.95亿元,下降1.7%。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2亿元,下降2.5%,商品零售17.12亿元,增长0.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完成6.35亿元,增长11.1%;零售业零售额完成10.78亿元,下降4.9%;住宿业零售额完成0.19亿元,增长10.4%;餐饮业零售额完成2亿元,下降3.6%。

交通运输

白宝铁路和王家山、红会煤矿专用铁路贯穿全境,中兰客专正在建设;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省道308线穿过平川区。

政治

区委书记:高启福

区长:来进明

截至2023年12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平川区共有: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2022年,平川区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95所,其中完全小学32所,小学教学点13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高级中学3所,幼儿园34所(教育部门办14所,民办20所);小学附设幼儿班37所。

幼儿园在园幼儿8431人(其中民办3545人);在校小学生17975人,在校初中生7709人,高中在校学生4308人,学生总计38423人。幼儿园教职工69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70人),专任教师430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06人);小学教职工1340人,小学专任教师1306人;初中教职工1217人,初中专任教师1156人;高中教职工665人,高中专任教师590人。教职工总计3912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70人),专任教师总计3482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26人)。

幼儿班数327个(其中公办201个、民办126个),小学有536个教学班,初中有172个教学班,高中有100个教学班(不含补习班),教学班总计1135个。幼儿园占地面积118299.2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591576平方米,中学占地面积496573平方米,高中占地面积196179平方米。幼儿园校舍建筑55836.9平方米,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29242平方米,中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32407平方米,高中校舍建筑总面积79219平方米。幼儿园图书78189册,小学图书307905册,初中图书288068册,高中图书130068册。小学有计算机2061台,中学有计算机1889台,高中有计算机819台。小学固定资产总值34129万元,初中33561万元,高中21904万元。(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条件数据统计在初中内)。区属中等职业学校2所,现有学生2152人,其中女982人;学校有教职工153人,专任教师132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白银市平川区图书馆。国家三级文化馆:白银市平川区文化馆。

2022年,平川区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1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4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4个(其中民营博物馆3家。包含陶瓷博物馆),纪念馆2个,文化广场94个,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68家。文物保护单位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平川段共53处保护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一般文物点15处,公布响泉乡村记忆博物馆等5家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纪念馆2家)。现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8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99.77%。

医疗卫生

2022年,平川区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3个,三级甲等医院1家(市中心医院),二级甲等医院1家(区人民医院),专科医院1家(市精神卫生中心),区级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机构5家(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健康教育中心、区卫健局卫生监督所、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乡镇卫生院7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家,民营医院1家(平川济民医院),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4家。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701张,卫生技术人员2049人,其中,注册执业(助理)医师674人,注册护士97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37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4.8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8.5张。

社会保障

2022年,平川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2%。组织劳务输转人数2.55万人,创劳务收入7.12亿元。

2022年,平川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9008人,其中:应缴费人数47372人,享受待遇人数17871人,全年续保缴费人数41061人,续保率93%;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123万元,发放养老金2704万元。

有54643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征缴医疗保险费22697.03万元。为10650名住院职工参保患者支付医疗保险费6994.1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实现参保128929人,城乡居民缴纳医疗保险费4125.73万元,共为19498人(次)符合报销规定的住院患者支付医疗保险待遇8274.86万元。

城市低保达到1935户4701人,发放保障资金3226.48万元;农村低保达到1888户5656人,发放保障资金1706.7万元。

风景名胜

平川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有省市级文化保护点15个。文化遗迹有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自然风光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揽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最为著名。区内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红色旅游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党活动遗址、中国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等。

明长城平川段

明长城平川段,分布在白银区西部黄河东岸,大体呈南 - 北走向,贯穿而过,全长 24.6 千米。本段长城自靖远县水沟园子进入,沿黄河东岸南下,至下阳洼北山脚下,经空心楼、独狼沟、玉碗泉、陡城等地段,至月河进入靖远县境内。本段长城烽火台分为三条线路:第一路沿黄河东岸分布;第二路经靖远县碑南泉(亦作“北南泉”),至黄毛沟、大营水、水泉等地段,至空心楼墩墩梁,接长城主线,属“固原内边”西段;第三路分布于区境东南部复兴乡、黄桥乡、共和镇一带,大体呈西北 - 东南走向。另外,在水泉一带向北亦有烽火台分布。在平川区境内,明长城主要经过王家山镇和水泉镇。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宝积镇小川村境内,主要由黑石岘窑址、大水沟窑址、老瓷窑窑址、靖远陶瓷厂旧址和任氏祖墓群五部分组成,总面积为79.94公顷。磁窑沟属民窑类,有着宋、西夏、元、明、清以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陶瓷窑址,一直没有中断。是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有西夏瓷器特征的瓷窑遗址,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88年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被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小川磁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城遗址

柳州城遗址,位于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遗址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所筑平凉郡郡治鹑阴城,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唐代时曾作为凉川县城,西夏时曾侨治会州于此,柳州其名即来源于此。柳州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420米,东西宽320米,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约202亩)。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进宝将军墓

王进宝将军墓,坐北向南,堪舆家称为“犀牛望月穴”,原立石坊三座,总长150米,宽20米,由南大门向北依次排列上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犴、石马、石羊、文官、武官石像等,有谕祭碑文四道,钦赐造葬碑文一道,神道碑铭一道。立碑规模宏大,石工雕凿精巧,为全国少见之将军墓葬,坟堆封土为圆形,周长33米,高7米,向南7米处为首碑座及石坊。是甘肃省公布的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平川黑驴

平川黑驴,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黑驴,体格较大、结构匀称、体型方正、四肢结实、腹部充实,肌腱、前胸和尻部发育良好,成年肉用公驴体重300千克左右,成年母驴体重260千克左右。平均屠宰率48%,净肉率 32%。新鲜驴肉颜色暗红、有光泽、弹性好、无腥膻味,肌纤维匀称细腻,脂肪含量低,肉质细嫩。驴皮质柔韧厚实,药用价值高,是名贵中药阿胶的原料,也可用于制革。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川黑驴”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苹果

平川苹果,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苹果,属砂田栽培,用井水灌溉,其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产地环境下生长,果实近圆形,果形端正,果个大,果形指数0.874,平均单果重242克,最大单果重351克;果面光洁,蜡质层厚,果肉淡黄色,肉质脆,质细汁多,风味浓郁,酸甜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品质优,耐贮运。

2018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平川苹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山羊肉

平川山羊肉,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山羊,属沙毛山羊,以白色为主,个别黑色,体质结实,体格中等,身短、近似方形。羔羊毛股成波浪形弯曲,弯曲弧度均匀整齐,所制裘皮与羊绒制品轻暖耐穿。肉色红润、香味浓、膻味轻,口感细腻滑爽、多汁肉嫩。平川山羊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属高营养、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川山羊肉”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平川甜瓜

平川甜瓜,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平川甜瓜,具有特殊地域风味的甜瓜品种,果实呈椭圆形,单瓜重2.5一3.5千克,纵径20一23厘米,横径15一17厘米,纵横比约为1.36。瓜皮呈淡黄色,网纹明显,手感粗糙,皮韧瓢厚,耐贮运。瓢呈黄白色,近皮呈浅绿色,肉质细软,腔室小;瓜子小而细长,长1.2厘米,宽0.4厘米,呈淡黄色,团于腔室中心;风味醇香,甘甜如蜜,具有消暑清热、生津解渴的功效。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平川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王进宝

王进宝,字显吾,平川区黄峤镇马饮水人。清顺治五年(1648年)投军陕西提督孟乔芳部张勇标下,以精武功,善骑射,屡立战功。尤以平判吴三桂养子陕甘右镇总兵王辅臣之功,为康熙所器重,加一等阿思哈呢哈番,授奋威将军,兼提督平凉诸军事。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病逝于固原任所。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平川区入选2019年度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11月,平川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9月,平川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4月,平川区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