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风

更新时间:2022-08-25 16:54

布拉风(bora scura)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下倾落的寒冷暴风。这种风是因为在不太高的寒冷高原上的严寒空气,受暖海面上暖低气流的吸引倾泻而下的一种极严寒的地方性风。

简介

布拉风常发生在黑海西北部海区、亚德里亚海的东北部海岸(南斯拉夫北部海岸)以及地中海西北角,法国利翁湾等也都有这种寒冷大风(当地叫做密司曲拉风)。最典型的布拉风在黑海北岸的诺沃罗西斯克。它还曾吹翻火车,冻死不耐寒的亚热带植物,破坏建筑物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但达到灾难性程度的次数一般并不很多。

形成原因

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冷空气的势能转化成动能,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由于冷空气来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它过山下降时虽有绝热增温效应(即焚风效应,当空气和外界不发生热量交换,气压增高时,空气因压缩而增温),但因落差不大,而两地温差明显,比背风坡原来的气温还是低得多,因此,布拉风所经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凡地处高寒山区,又面临温暖海面的地形,都有发生布拉风的可能。

在诺沃罗西斯克,布拉风从北高加索山地经马尔霍茨克隘道冲向黑海时,气温可下降至-27℃,最大平均风速超过40m/s,常形成冰冻及风灾。

1948年1月12日夜间,位于黑海东北岸的诺沃西斯克城遭到一次强烈的布拉风的袭击,气温骤然降至-20℃。凛冽的寒风从诺城背后的瓦拉特山上像决堤的洪水奔涌而下,狂风在黑海海面上掀起巨浪,飞溅上岸的海水使沿岸的建筑表面迅速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壳,把许多房屋的门窗、烟囱都封死了。更为严重的是,一艘海军的后勤供应船,因船身结冰太厚而沉没,船上52人无一生还。

这种从高原、山地“突袭”到温暖海边的严寒风暴叫作“布拉风”。

前苏联的诺城因地处高寒地区,又面临温暖的黑海海面,是布拉风的多发地区,仅1901年到1954年,就出现过六百多次布拉风。其中,造成危害的41次,风速都在30米/秒以上,每次持续3~4天。

诺城虽是布拉风的多发地区,但是“布拉”这个风名却是来自南欧的亚得里亚海东北海岸。也就是说,“布拉”一词来自斯拉夫语。那里背靠狄那克里——阿尔卑斯山脉,面临比黑海更加温暖的亚得里亚海,是布拉风出没的大本营。

形成布拉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焦起来时,形成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上或高地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低处,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到达海岸时的风速巨大。由于冷空气本来就源于高寒地带,温度很低,故布拉风所过之处,气温会迅速降低。因此,布拉风被称作“冷空气大瀑布”。

热力学机制

过去把焚风和布拉风看成是完全独立的两种气候现象。虽然认识到这两种地方性风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对两者的联系却未曾考虑,甚至认为是冷、暖性质完全不同的风。大量观测事实说明这两种风虽然有不同点,但是它们的形成机制和要素变化等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根据Atkinson的看法,焚风和布拉风至少在以下几点是类似的:

(1)它们经常突然开始增强风的强度,出现阵风和十分稳定的风向。

(2)它们都伴随着低相对湿度,但是绝对湿度变化小,甚至有轻微增加。

(3)它们每天和每月的频率都是夜间和冬季大。

(4)气流运动的方向和山脉正交,而且通常发生包括稳定层的临界高度

研究焚风和布拉风的形成机制,发现两点:第一,气压梯度沿山脉轴线,因此梯度风与山脉轴线正交,第二;稳定层大体在山脉以上的同样高度上。由此,近年来都是把焚风和布拉风联系起来进行研究,Atkinson将焚风和布拉风统称为下坡风,而把焚风称为“暖下坡风”,把布拉风称为“冷下坡风”,并认为“暖”与“冷”的差别只发生在山麓部分,仅仅与风到坡前的山麓已经存在的温度有关。因此,暖下坡风(焚风)是气流从暖处向冷处流动引起的,而冷下坡风(布拉风)是气流从冷处向暖处流动引起的。Brinkmann(1974)分析了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暖、冷两种下坡风的强度时,也指出这两种风之间有许多类似的地方,而且只有识别上的差别,即当向风坡与背风坡之间的气压梯度为8毫巴,引起的地而气压倾向不同导致形成下坡风的两种不同过程。当暖下坡风来时气压开始下降,而在冷下坡风来时气压开始上升。虽然Brinkmann没有对这些识别上的差异作出解释,但是他认为暖和冷两种下坡风,即焚风和布拉风形成机制是类似的这一概念,已被广大气候工作者接受。

下坡风(包括焚风和布拉风)的形成机制是什么?焚风暖热和布拉风寒冷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气候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传统的解释是一百多年前Hann(1866)提出的,此后一个世纪以来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增加人们对下坡风本质的了解,直到木世纪50年代,对下坡风的研究才有所冲破。但是Hann提出的热力学理论,仍然不失其科学价值。

热力学理论的基木观点认为,不论焚风还是布拉风,井向下运动的空气温度乃是详竖气原先位置的初始温度的函数。Hann在解释焚风时指出:潮湿气流在前进途中遇到山脉,被迫沿向风坡上升,上升气流开始冷却凝结而形成云和降水,然后越过山顶;这个凝结过程释放潜热从而加热空气,所以在背风坡下降时空气就是暖的,不但比向风坡同高度的空气暖,而且比背风坡原来的空气要暖。Hann在1885年认识到凝结未必有加热发生。如果空气下沉,也可以压缩绝热增温:所以高层空气也是焚风的一个来源。更进一步阐明这个机制,说明山地焚风与反气旋空气下沉增温并无本质差别。此后,焚风便有气旋焚风和反气旋焚风两种类型的机制在教科书中流行。实际布拉风的机制也是类似的,通常认为气旋焚风是一个假绝热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描述如下:在向风坡气流开始按干绝热冷却,一旦达到饱和,则按湿绝热降温;同时在凝结高度以后,水汽开始凝结形成云,从云中有雨雪降落,空气的比湿减少,愈往上高度增加则温度愈低;当气流越过山脉,在下沉而升温的气流中云滴很快蒸发而消散,只能看到从向风坡延仲过来的云堤;在云堤以下高度,下沉气流中气流已经不再饱和,而月.愈往下降,则由于空气木身逐渐增温将愈来愈不饱和,空气就要按干绝热增温。这样,当空气沿背风坡下降时,其温度必定比向风坡的同一高度上的温度要高,同时因为它的比湿已不再变化,所以相对湿度就会减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