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麦

更新时间:2024-04-09 22:07

节节麦(学名:Aegilops tauschii Coss.)是禾本科山羊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秆高20-40厘米。叶鞘紧密包茎,叶片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穗状花序圆柱形,小穗圆柱形,有小花;颖革质,外稃披针形,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5-6月开花结果。

形态特征

秆高20-40厘米。叶鞘紧密包茎,平滑无毛而边缘具纤毛;叶舌薄膜质,长0.5-1毫米;叶片宽约3毫米,微粗糙,上面疏生柔毛。

穗状花序圆柱形,含(5)7-10(13)个小穗;小穗圆柱形,长约9毫米,含3-4(5)小花;颖革质,长4-6毫米,通常具7-9脉,或可达10脉以上,顶端截平或有微齿;外稃披针形,顶具长约1厘米的芒,穗顶部者长达4厘米,具5脉,脉仅于顶端显著,第一外稃长约7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脊上具纤毛。花果期5-6月。

产地生境

节节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在中国已经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是属于有意引进的物种,最初是作为饲料人工引种的。节节麦耐干旱,适应性强,以后成为旱田、草地、麦田的常见杂草。

繁殖方法

节节麦以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一部分落在田里,次年萌发,而大部分混杂在小麦等作物籽实中随调运传播。

植物危害

原因

特点

一是出苗深度不同。据调查,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厘米的土层中。

二是出苗期长。冬小麦田节节麦出苗有2个时期:一个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15-20天,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成冬前出苗高峰(此期间出苗的杂草约占总数的70%);另一个是春季出苗期(下一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

三是以幼苗或种子越冬。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主要以幼苗越冬,也可以种子、分蘖和单株幼苗越冬。秋季出苗的节节麦冬前产生分蘖3-4个,多者10个以上。来年春季气温回升后,未出苗的种子还可继续出苗,还可继续分蘖。主茎和分蘖都能抽穗结籽。

四是生命力强。节节麦的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据调查,春季节节麦一般每株10-20个分蘖,最多达每株36个分蘖。

识别

节节麦为禾本科杂草,幼苗暗绿色,基部淡紫红色,新叶抽出时卷为筒状,叶片呈条形;成株期茎秆较细弱,比一般小麦叶鞘紧抱茎,叶面密生绒毛。抽穗后比正常小麦高,穗为圆柱状,穗轴每节只生一个小穗,穗轴顶端有1-4厘米的长芒。

防治方法

节节麦有它自身的发生特点,生命力强、繁殖快、传播广、防治难,这就对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应当采用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

防止机械带种传播:针对收割机跨区作业带种问题,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就是不用有大量节节麦发生区域进行过收割操作的机器进行异地收割。如果必须跨区作业,最好是对收割机下地前进行彻底清理,以防节节麦种子的传播。

精选种子:节节麦发生的又一大传播途径就是种子传播,节节麦种子与普通小麦种子极为相似,只比普通麦种小一些,这就要求在播种前要进行认真筛选,去除节节麦种子。同时,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查,严格把好种子检验检疫关,从根本上杜绝节节麦种子的传播。

人工拔除:人工拔除是防治节节麦最有效的办法,节节麦的生命力极强,极易生长繁殖,在苗期进行人工拔除的时候一定要连根一次性拔除,不能只拔地上部,这样就会使剩余根部继续生长、分蘖产籽。拔除后及时带出田外在阳光下暴晒致其彻底死亡;成株期要在其籽粒成熟之前进行一次性拔除,防止拔除时籽粒脱落造成大量传播,同时要将拔除的植株全部带出田外进行集中销毁,不能在田边路旁堆积,以防节节麦种子再次传入田间。

施用腐熟有机肥:有机肥一定要彻底腐熟,采用高温堆肥,充分发酵,利用高温杀死有害杂草种子,不能将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直接施入田间,以防节节麦种子随肥料进行传播。

深耕灭草:节节麦种子主要集中在3-8厘米的土层中,这是较为适合的土壤深度,采用深耕技术可以打破节节麦种子的生存环境,使之失去正常的生长条件,发芽受阻。深耕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进行,通过机械深耕将节节麦种子翻入土层20cm以下,抑制其发芽生长,最终坏死。

轮作倒茬:节节麦发生特别严重的地块建议轮作倒茬,可与春玉米、油菜、棉花等作物进行轮作,破坏节节麦的生长环境。

化学除草:世玛乳油是防治节节麦的一种有效化学药剂。药剂防治节节麦最佳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根据药剂使用说明采用冬前用药。这种药剂不能在优质麦上使用,以免发生药害。在普通品种麦田使用时一定要施足底肥,促进苗壮,以避免用药后出现的麦苗黄化和蹲苗现象,减轻对麦苗生长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