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

更新时间:2023-12-02 08:58

昆山,人文历史悠久。位于松江西北境内,距松江老城区西北约10.5公里处。地处松郡九峰之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主峰海拔54.3米,山势陡峭,境内森林繁茂。旧称昆山,南朝梁因有昆山县,故改称小昆山。山之远望如卧牛,北峰形式卧牛之首,又称之牛头山。松樟郁郁成林。

地理位置

小昆山位于松江西北境内,距松江老城区西北约10.5公里处,地处九峰之最南端,名列九峰之末。是著名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前人将二陆比作美玉,以“玉出昆冈”来赞誉他们。根据陆机诗:“仿佛谷水阳,婉弈昆山阴”以及潘尼赠陆机诗:“昆山何有,有瑶有珉,穆穆伊人,南国之纪”,昆山之名当在机云之前。后人为区别于江苏昆山县之马鞍山(名昆山),故称小昆山。周围1.5公里,面积约500亩。呈东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全山呈“8”字状,圆秀而润,望之如夏盎。远望又如卧牛,北峰形似卧牛之首,称“牛头山”,可找出牛眼、牛鼻、牛鼻孔等五官面形。相传此山是二十八星宿牛金牛修行飞升之所,曾留下两口寒泉,当地人形象的称为“牛眼睛”。

历史文化

在山之阴曾有二陆故居,山腰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山巅有泗洲塔院、三圣阁,山麓有红菱渡、杨柳桥、乞花场、玉光亭、揖山楼、七贤堂等。小昆山有5000多年人类文明史,现有两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人称“先有小昆山,后有松江城,再有上海滩”。小昆山历代名人辈出,自古享有“玉出昆冈”的殊荣,这里即是三国东吴大将陆逊,晋代文学巨子陆机、陆云兄弟,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故里。在古时,小昆山还是闻名江南的名山之一,仅山上百年以上古树名木就多达数百棵,四周分布着众多道观寺庙,是宗教活动盛行的地区。明清之际,小昆山林木翳然。

地理环境

位置

小昆山位于上海松江西北境内,是海上名山“松郡九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万顷”。小昆山东接东海,西靠青浦练塘古镇,南依历史名城浙江省嘉兴市,北临天马山。

地质地貌

小昆山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河口滨海平原,周边高峰林立。小昆山呈东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北低南高,北峰高44米。全山呈“8”字状,圆秀而润,望之如夏盎。由中生代熔岩与火山碎屑岩构成,局部有粗面流纹岩英安流纹岩、粗面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明清之际,小昆山林木翳然,黑松、香水杉刺槐刺杉毛竹淡竹广竹、红壳竹等蔚然成林,长势旺盛。

气候

小昆山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域,受冷暖空气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盛行西北风,受大陆风侵袭,以少雨寒冷天气为主;夏季盛行东南风,受来自海洋风控制,天气炎热多雨;春秋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形成冷暖干湿多变等不稳定天气,又由于冬夏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一,造成年际变化上的差异。

植被

小昆山原生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合林次生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主要有水杉、柳杉、黑松、香樟、白榆、榉、槭、悬铃木、青枫梧桐女贞、毛竹、蔑竹、棕榈等。

自然资源

小昆山的药用植物丰富,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00多种中草药中,小昆山就有167多种。据1990年药用植物普查结果,已知全山有药材217种。因此,小昆山(松郡九峰)有“天然药库”之称。药用植物有曼陀罗花、金钗、王龙芝、猴结、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贵药材。曼陀罗、灵芝、玉簪、龙葵、何首乌龙须草、丹参等名贵药材。旧时在山中还能常见梅花鹿、虎、獐、豺、金钱豹麂子、野猪等。

名胜古迹

小昆山有二祠、二阁、二亭、三泉、三堂、七殿等胜景,以二陆宅为中心。

嘉庆府志载山有“十景”:

白驹泉:又名寒泉,位于北峰之颠原泗洲塔院山门外左侧。广仅3尺余,水清可鉴毛发,乡人掬水洗眵,民间传可治目疾。1958年被人投以石块而干涸。右侧原也有一泉,早枯。两泉分布左右,很对称,相传是二十八星宿牛金牛在此处修行所留下的,称之为碧眼寒泉,人们形容为一对牛眼睛。据《峰泖胜概》记载,乾隆帝曾密访昆山,在此系马饮水喂料,并在石板上书“白驹泉”三字,附诗一首:“铁笔点顽石,龙马饮玉泉,晶滢三尺水,照罢一身寒。”泉因此得名。

涌月台:在北峰与山鞍之间,取唐杜甫“月涌大江流”,朝观日出,夜赏月华,意境清淡。

神虎穴:在山之西坡玉光亭上5米许,深2~3尺,现隐没竹林中。传说中峰禅师(明本禅师,元朝僧人,号中峰)设道场时,有神虎出穴听说法;另说中峰禅师设道场时,有神虎出没林莽,惟李某能降之,神虎被李某追逐,走投无路,化作一只“山猫”,蜷缩在东坡石缝里,才得脱险。

明本禅师(1263—1323),元朝僧人。俗姓孙,号中峰,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钱塘(今杭州)人。明本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红菱渡:在昆山南麓百米左右,水不深,乡民于此种植水红菱,因采菱时坐木盆中,浮水而撷,故名。柳花飞入正行舟, 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 天晴共上望乡楼

杨柳桥:在昆山前,俗名山前桥,单孔石级平板桥,跨度12米。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清道光七年张允垂修。原桥左右两岸遍植杨柳,与“红如夕霞”的红菱渡相映如画。1977年,填河改道,原桥被拆,移前35米新河处新建砼桥一座,仍袭用原名。

紫藤径:为费隐和尚与其首座天则所植。

费隐禅师,明末清初僧人,法名通容,俗名何懋淛,临济宗正传第三十一世传人。历任莆田黄薜寺、海盐金粟寺宁波天童寺福和福严寺方丈,建福清人(一说是江苏江阴人)。被尊为福严中兴祖师,因修寺有功,费隐受顺治帝嘉奖,御赐貘衣、铁钵各一具。殿撰杨廷鉴曾赠诗于他,有“玉峰今日高天上,万指都教拜下风”之句。他著作甚丰,有《法语》十四卷、《祖庭钳锤录》、《居士残灯录》、《心灯研轮解》、《渔隐集》、《挂瓢集》,与百痴愚公共撰《五灯严统》二十五卷。弟子有一代僧杰隐元禅师、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木庵禅师等。

乞花场:位于山之北麓。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和徐孟孺、陈继儒游昆山时,得一庄墅,考为二陆遗踪,遂建湘玉堂,其侧室曰蕉堂,中奉二陆神主以祀。湘玉堂之阴与二陆祠之左为广场,约6亩,欲杂莳花卉,请诸亲友捐花,故名乞花场。

王世贞(1526-1590)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王世贞十七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出任过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等。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吴葛将军墓碑》、《妮古录》。

玉光亭:在山西坡,距地面10米左右,原亭高约2.5~3米,八角形。取玉光莹润锦斓斑,霜雪经多节愈坚之意。顶部用玉色石灰作材料,如道士所戴道巾状,每瓣有榫口镶合,饰以花纹,葫芦结顶,周长约4.4米。

七贤堂:清诸嗣郢在二陆祠内并祀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陆应阳、陈继儒,称七贤堂。

诸嗣郢,字越臣,一字乾一,又字琴庄,别号松错,青浦人。董其昌视其为千里马。因读书于九峰别业,学者称之九峰先生。19岁为郡学生,正值明代清代鼎革之际,家业播迁,无用世意,放情山水,拍浮纵饮。清代顺治十七(1660年)举人,十八年(1661年)进士,未廷对,南归省亲。会奏销狱起,被摈落,遂绝意仕进。倾囊中金,搜治岩壑,疏凿川沼,发奇剔隐,遍于九峰。晚好二氏学,放养六畜,给资本,劝勉屠夫改业。曾与昆山叶方蔼为友。叶方蔼字子吉,号訒庵,有过一起归隐的约定。诸嗣郢特地为他修建了吉亭、訒斋,又寄当归劝其早日践约。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叶方蔼卒于京师。十二月,诸嗣郢卒,享年59岁。

揖山楼:在读书台,取飞鹤书而抽海状,桂壑於是投纶。转麟旆而揖山容,松涧由其削衽之意。前探赭石,后托青山,毁于清末。

涓秀泉:在昆山山前路北,老市河东岸,有一股细流从石缝中潺潺流出,终年不绝,潮至淹没,潮退现踪。1978年拓宽河道,砌石护岸而失其所在。

二陆宅:在昆山下,为陆机、陆云故宅。陆机诗云:“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即宅的所在方位。历代文人慕名瞻谒者不绝,留下不少诗篇。北宋诗人梅尧臣庆历四年《过华亭》一诗,说明二陆宅在北宋时早已荒芜。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西晋官员、文学家,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陆云少聪颖,六岁即能文,被荐举时才十六岁。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访得太常张华,得到张华赏识,并介绍给刘道真,日后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后陆云任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直言敢谏,经常批评吴王弊政,颇受司马晏礼遇,先后曾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清河内史等职。陆机死于“八王之乱”而被夷三族后,陆云也为之牵连入狱。尽管许多人上疏司马颖请求不要株连陆云,但他最终还是遇害了。时年四十二岁,无子,生有二女。由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婉娈草堂:在三圣阁西侧,取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婉娈居人思,纡郁游子情。”之意,明陈继儒建,内祀二陆。

读书台:在原泗洲塔院坡下,为一块长24米、宽8米的平地,似人工开凿。台后有一屏石壁,高5~6米。相传吴灭后,二陆退居故里,闭门读书10年,此其遗址之一。后人曾于此建二陆祠。

泗洲塔院:又名九峰寺(或九峰禅寺)。在昆山北峰,傍慈雨塔而建,占地3亩。唐代龙朔元年(661年),僧伽大士宣化江南,经过此地,建慈雨塔一座。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僧心古建观音大士殿于塔前。因僧伽大士晚年定居泗洲,号泗洲和尚,故称之为“泗洲塔院”。明、清两代,塔院屡有修建。先后建有观音殿、真武殿、西方殿、三圣阁、藏经阁、宝训堂、水月殿、华陀殿、大雄殿、三官殿等建筑。山门有四大金刚,寺内有十八罗汉,规模宏敞,成为江南名刹。明代王世贞有诗云:“望去山中紫翠间,老僧趺坐掩禅关,炉烟昼静青松冷,独有寒云自往还。”清顺治五年寺僧以大殿方位不利,动工易向。一壁不移,片瓦未动,将塔院大殿及佛像,由面向正南转而向北。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本月禅师特建奎章阁,用来供奉顺治十七年(1660年)十月初三、初四清世祖在景山便殿特赐给他的“乐天知命”及“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某松花食有余”、“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等宸翰,以及御赐古铜佛一尊。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南巡来到松江,三月二十五日,赐赠御书“奎光烛影”四字匾额。慈雨塔早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二日失火被焚。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虽经过重修,但又倾圮。此后寺僧曾于北山坡建石塔三幢,但又毁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

僧伽大师,号泗洲和尚,自言何国人,因以何为姓。少年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唐龙朔二年,僧伽自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出境之处别迭里山口入唐,始发凉州,经历洛阳,行抵江表,止嘉禾灵光寺,教化水乡泽国渔梁矰弋为生之民众2003年12月30日,经过考古人员初步考证,12月28日从江苏江阴青阳镇悟空村悟空寺华藏塔地宫出土的石函内银瓶确实瘗藏舍利,并且是唐代高僧泗洲大圣僧伽大师、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观音菩萨”化身的真身舍利,僧伽在佛教典籍中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唐朝时的观音像即以僧伽容貌为模本,所以多为男相,以后才演变为女相。

慈雨塔:在昆山北巅,又名泗洲塔。为唐龙朔初西域僧伽来江南宣化时所建。僧伽晚年定居泗洲,号泗洲和尚。明万历年间,塔倾圯,僧人又在山北坡另筑石塔三幢。

夏忠靖公祠:在山后,祀明户部尚书特进太师夏原吉。夏是专职治水尚书,永乐元年奉命主持苏浙水利,辛苦勤政,卒谥“忠靖”。民感其德,在昆山修祠立祀。后倾圮重建,尊为神灵,称夏司空。俗名土地庙。解放后,于50年代拆除。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明宣宗宣德五年卒,年六十五岁,赠太师,谥忠靖。

张氏宗祠:在山后,为清杭州知府张允垂祖上建。

张允垂(约1780~1780),清藏书家。字柳泉,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娄县人,家有藏书3万卷。嘉庆六年(1801)拔贡,充军机章京,历官主事、员外郎道光初,出任河南陈州知府,道光六年(1826)任杭州知府兼任护理盐运使。死后葬于昆山走马塘北岸,1983年发现墓志铭,由县博物馆收藏。

陆袆墓:据《云间志》载,墓在昆山之绝顶,旧有征北将军陆祎墓碑,但早已断毁不全。宋代许尚诗曰:“崎岖寻古隧,衰草隐寒原。欲读将军事,丰碑只半存。”至清代已无迹可寻。

陆袆,字元容。赤乌六年,征宿卫郎中。后迁立义都尉、五官郎中、骑都尉,迁黄门侍郎,封海盐侯。晋平南境,尔乃抚戎,入宾皇储。而吴志止附见凯传。凯尝为征北将军。至于天纪二年,陆袆召还建业,复将军侯,乃见于陆胤传末。岂袆亦尝袭封征北侯于海盐,天纪中,复其旧爵,而史失其传耶?

“夕阳在山”石刻:近年在山腰的二陆读书台附近崖壁上发现,下署“子瞻”两字,疑为苏轼所书。

道教文化

道教医药

小昆山(即松郡九峰)的道教医药学的理论核心是以“精”为本,保“精”为先。小昆山道教医药(松郡九峰实为一体,九山相连)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吴越文化中“养精”、海纳百川理论,在医药理论上是以精惟本,保精为先。《景岳全书·脾胃》中说:“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充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黄帝《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中说:“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从以上这些文献上可以看出,”精“是人生命之来源,人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因此,小昆山道教医药中特别注重“精”的保养。自从小昆山(松郡九峰)道教创建以来,松郡九峰的道医们(如薛道人)就源源不断地从民间吸取营养,引进技术,将流行在民间的各种健身养气法收入道教,加以宗教化地改造,纳入道教医药体系中,成为松郡道教医药体系中“养精”方法的准则。在用药治病疗伤方面,道医们也是以养精、润精、藏精、补精为主要治疗方法。

道教绘画

改琦松江府城隍庙神像图轴

清代道教绘画。所绘天尊、太上老君、雷天君、东阳观主等神像,都不雷同,姿态各异,极为传神。

九峰三泖图

九峰三泖指松郡九及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相连的小湖荡。“九峰三泖”是一处山水胜地,也是道教胜地。此幅画也是中国南宗山水画与海派书画的主要源头。

道教传说

相传,唐朝时候,山西有个道士,叫吕洞宾,自称回道人,到终南山修炼,后周游天下,化渡众生。吕洞宾生而金形玉质,仙风道骨,鹤顶猿背,虎体龙腮,风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身材雄伟,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有一点黑子,足下纹起如龟。身长八尺二寸,顶华阳巾,衣黄衫,系皂绦,状类张子房。忽云游至华亭,兴起作一算命打扮,手持一幡,幡上写着“一口道尽人福祸,一口天机值万金”。一年到头不起一卦,两年到尾不看一相,人们都叫他算命两口。别看这位算命两口算命没那么回事儿,他却有一身好文采,会写大诗(正规诗文),也会写小诗(打油诗文)。说话做事,神神叨叨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算命两口为两口先生,也有人说两口先生是散仙。那年冬天,天气寒冷,华亭有一富绅家中一头老牛生下一头小牛,那头牛说来也奇怪,遍体黑色,青色眼珠,腋下却夹杂着不少金毛,连一对角也都是金色的。乡间一下子传开了,说他家里老牛生了一头奇怪的牛。那富人见此牛奇,角呈金色,甚异,以为黄金便亦为喜爱。一日,两口先生途经此地,便朗声道:“算卦,算卦,看相算命我最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明白事理,通晓人理。”这户人家主人虽很富有,但他在很多人看来都非常的虔诚,他日常斋僧人斋道人,只要看到有化缘的路过都会请其去他府邸用斋。他听到两口先生的喊叫声,顿起让先生给自己算一卦之意,便吩咐下人将先生请进府来。一进府来,两口就大声喊:“员外,员外,你没事吧?”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员外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我哪里有事儿了。”

“好哇,还真有事儿,观员外面相,家里肯定是出大事了。”两口先生一边说一边走。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走到牛棚时,指着那头小牛说“员外,这就是有事儿。”员外一看见那头小牛,就有点慌了,这头牛会有什么事儿啊。两口先生便对他说:“唉哟,这头牛可不是凡种,搜神记中曾有记载,有一怪身长数丈,形状象牛,青色的眼睛,闪亮的眸子,那便是监狱的愁绪怨气郁结而产生的鬼怪’患鬼‘。此怪在员外家盘恒数日,员外家此番恐怕会有大劫。”富绅慌了神,连忙求教两口先生,两口先生道有意将此怪带走,富绅感激不尽,尽将金银作盘缠送与先生,先生不受。牵牛至府前,牛屙粪地上。先生对富绅说,以此相赠。将先生送走,富绅很不高兴牛粪脏了地上,把粪拨到府门边。快清理完了,才发现牛粪是金子。富绅惊讶,急忙拿起来看,只见这金子上刻有一“回”字,这才悔悟过来,两口合一,是个回字,上下是吕字,传闻有仙人吕洞宾自称回道人,自己岂不是见到仙人却当凡人来着。连忙和下人一起去追,只见两口先生与牛化入松郡九峰。富绅随后掘之,没有收获。从这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在这里待了几年的算命两口先生是仙人吕洞宾。

而那头小牛随着吕洞宾来到松郡九峰之昆山,对着小牛说:“吾四处云游,今见尔,当是吾在此地最后时限矣。今朝将汝领到山中,传汝真经玄妙。汝把无明灭了,无明灭了。戒言除笑行颠倒,把门牢。五岳朝天日,金丹火内烧。心明意皎,工夫不小。只因你宿世根缘,遇着长生正道。把三尸降倒,三尸降倒。形神俱妙且逍遥。慢饮长春酒,方知滋味高。天上星宿当有汝之一。”说完便朝山下走去,边走边唱道情。往后的日子中小牛也勤加修炼,终于修行有成位列仙班,方悟乃二十八星宿牛金牛转世之身,上治九天,下治昌利山。今在小昆山,还有当时牛金牛修行遗留下的寒泉。

交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