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

更新时间:2024-08-17 02:42

小城镇建设,是指小城镇的开发、创建、改造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建设、市(镇)政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制度建设以及小城镇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等。其基本原则是: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科学合理地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在中国,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对于避免西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建设理论

概念

小城镇建设是小城镇的各种要素的创立或组合以及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设置、改造和发展的过程。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陕西省中际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在长期研究钻研中,CUDI院院长、学者王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一书中提出小城镇建设的新内涵,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

背景

理论体系

CUDI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学者王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小城镇发展》一书中提出,建设理论体系是指小城镇的各种要素的创立或组合以及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设置、改造和发展的过程。小城镇建设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微观建设

指小城镇的各种社会要素的创立、兴建、组合和发展工作。大体上可归纳为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一>、物质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市(镇)政设施建设等。

1、经济建设涉及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建设,以及与小城镇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建设。经济建设在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居于中心的地位。2、生态环境建设主要是围绕消除或控制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废渣污染、噪声污染而进行的排烟、防尘、绿化、美化、供水、排水、垃圾和粪便处理,以及隔声、消声等方面的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极大地制约着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市(镇)政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居民住宅的建设,以及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文化娱乐和生活服务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市(镇)政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物质体现。

<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主要包括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制度、组织建设。

1、思想建设主要是用科学的理论和世界观、现代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风貌等来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文化事业的发展来提高小城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3、社会制度和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家庭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与这些制度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或设施的建设。

二、宏观建设

小城镇宏观建设指一定区域内小城镇体系的建立、改造和发展工作。要求从本地区、本城镇的实际情况及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客观地位出发,做好总体规划。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规划的内容要全面,既要突出经济建设的重点,又要配合做好教育、科学、文化、人口、劳动力、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市(镇)政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规划。它侧重于解决一定区域内小城镇的密度、规模、功能和空间布局的问题,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具体的方法、步骤等问题。一般地说,每一个区域内的小城镇,要尽可能做到密度适当、规模合理、功能互补、布局均衡。

建设思路

其次,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中国的城镇化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大城市化,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中小城镇化,必然是大城市、中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步推进的城镇化,是三维结构同时并存的城镇化。这就是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

再次,从本质上说,城镇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各种文明不断向农村扩散和辐射的过程,是城乡各种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消除的过程。

建设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三、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进而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小城镇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五、小城镇建设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工农之间和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历史、现实意义。

发展模式

模式一:旅游观光特色镇。发挥历史文化厚重,山川雄奇秀美,民俗风情浓郁多姿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特色镇。做优历史文化名片,如江油市借助“诗仙故里”文化积淀和古迹遗存,打造青莲国际诗歌小镇。做优自然风光名片,如阿坝州漳扎镇打造以羌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如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的成都黄龙溪古镇,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模式二:工业园区特色镇。突出发展以历史经典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镇。如泸州市二郎镇和遂宁市沱牌镇发掘川酒千年文化内涵,推动“名酒·名园·名镇”互动发展,使历史经典产业焕发青春,成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成都市新繁镇大力发展“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和“西部家具之都”家具产业园。凉山州安宁镇围绕发展现代医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建设成凉工业园。广安市街子镇对接重庆产业转移发展汽摩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形成了一批产城相融的特色镇。

模式三:商贸物流特色镇。重点在区位和经济条件好、人口流动密度大的小城镇发展商贸物流特色镇。如遂宁龙凤镇,东汉至西魏时期,置德阳郡,治所为龙凤;明清时期,置龙凤场,新建“三宫(天上宫、万寿宫、禹王宫)两庙(武庙、川主庙)”、“小白塔”和货运码头,为川东北地区的商贸重镇。资阳市贾家镇依托成渝三条国道交汇地理优势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宜宾市新市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辐射大小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取得了突出效果。

模式四:生态宜居特色镇。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康养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如攀枝花市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盛产温泉的优势,打造阳光旅游品牌小镇。眉山市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峨眉半山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现已成为中国知名度较高的夏避暑、冬赏雪的度假休闲养生精品小镇。

模式五:现代农业特色镇。发挥四川农业大省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助农增收的特色小城镇。如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为一体的柠檬集散中心,打造出“中国第一柠檬小镇”。再如内江市镇西镇发展无花果、白萝卜、大头菜、花生糖等特色农产品,一大批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小城镇蓬勃兴起。

模式六:创新创业特色镇。随着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一批以“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业态为主体的创新创业集聚区,成为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的新生园区镇、城中镇。如郫县菁蓉镇以“菁蓉创客小镇”品牌为导引,打造“产、镇、人”融合发展的创新型小镇,仅一年时间就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成为著名的创客小镇,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赞扬。华蓥市在双河街道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仅两年多时间就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一个“无中生有”的电子产业名镇在大巴山麓深处崛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