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

更新时间:2024-07-31 16:45

《对手》是由尤小刚执导,冯远征赵文瑄刘灿黄维德邬倩倩石小群等演员主演的谍战剧,于2009年7月首播。

剧情简介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而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文为均和来自日本的山本康夫,他们共同深爱着一个日本姑娘青田秀。毕业将近,面临选择,民族利益不可调和,个人命运无法选择,在痛苦矛盾的挣扎中,青田秀最终放弃了深爱的文为均,随山本康夫回到日本,而痛失爱人的文为均却和林忠强、毛祖和、陈克等一班心怀壮志的热血青年踏上了回国之路。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似乎更不平静,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国民革命北伐战争如火如荼、西方列强图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也随着淞沪大战的爆发在中国大地上肆意蔓延。在风云变换的国际背景下,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共决民族前途,而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热血青年们也有了自己不同的选择,文为均和山本康夫梦想成为数学家,而命运却偏偏让他们走进没有硝烟的密码战线,他们无可选择地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异国同窗亲如手足,但却无法摆脱国家和民族的仇恨,他们将注定成为生死对手。为了保护反战的妻子青田秀,山本康夫被迫成为了日军密码专家,狂热的军国主义宣传,却使他的两个女儿主动参加了间谍学校,成为了冷血杀手,而山本康夫也被一只无形的手拽着,在疯狂军国主义情绪的引导下和爱恨交杂的扭曲中逐渐裂变,一步步不由自主地走向战争。

文为均身为军委会密电所中将所长,在国共双方的合作下,指挥破译山本康夫编制的紫光密码。黄永青、郭忠良、王浦江、林琴、林平姐妹这些新一代的有志青年们心怀不同的信仰,但他们都为了抗战的最终胜利以不同的方式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爱情、冲突、怀疑、猜忌在两代人的命运纠葛中不断滋生,却因为无情的战争而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或由亲人变成对手,兄弟相争,姐妹相疑;或由对手变成盟友,国共合作,在提防中共同对敌。战争是残酷的,而在战争中人情和人性经受的考验和磨难更加残酷,他们的灵魂在国家利益与战争巨大的压力下或扭曲或升华。

分集剧情

(以上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以上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剧本立意

尤小刚想表现的是战争中知识分子的选择,所以让文为均和山本康夫这两个男人之间为情为理为家为国的关联与矛盾,自然而然地上升为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关联与矛盾。两人在二战爆发后分别成为中日两国顶尖级情报专家,狂热的军国主义侵略和英勇的爱国主义反侵略把两个人及两个家庭深深地卷进了战争漩涡。以正面视角表现一个日本人参与战争的前前后后和起起落落,以及他在狂热战争中的挣扎与顺从;同时,也没有把参加反侵略战争的文为均的英勇无畏做过度表现,而是透过这两个相对冷静的典型人物,剖析中日战争和中日关系。

人物原型

《对手》中大部分角色都有真实历史人物的影子。

文为均=温毓庆

时任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中将主任。温毓庆为广州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不过并非数字天才,搞的是无线电专业,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是技术研究室创始人,与手下霍实子和李直峰是国民党密码战的功臣,战功赫赫。密码天才池步洲是他们的手下。因为他书生气很重,对政治斗争不感兴趣,而军统又对密码机关始终垂涎欲滴,导致技术研究室与军统水火不容,最终他被迫离开研究室,远走异国他乡。

黄永青=霍实子

霍实子是温毓庆的心腹,并在温毓庆被排挤走之后成为研究室的实际领导者,他用强硬手段,带领一干技术人员抵制了军统对密电所的插手。霍实子时任国民党机要部密电破译组组长,主持密电破译工作,也是当年证明池步洲破译日军袭击珍珠港的关键人物。

厉峰=魏大铭

小说《紫色密码》中没有厉峰这个人物,编剧李晓明增加了这样一个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有戴笠爱将魏大铭的影子。魏大铭虽然被美国密码之父雅德礼称为“蠢驴”,但实际上业务能力很强。他借着军统排挤走温毓庆之机,占据了研究室头把交椅,却因为在研究室大搞军统作风,招致工作人员极大反感,最终以罢工示威,直到蒋介石换走了魏大铭才罢休。

毛祖和=毛庆祥

毛祖和的原型无疑是毛庆祥,也是魏大铭之后研究室的新领导人。他是蒋介石内弟,在法国留过学,回来后做蒋介石秘书,后来成为研究室副主任,与军统有过严重冲突,最终以军统的让步告终。

钱德勒=赫伯特·雅德礼

钱德勒就是美国密电之父赫伯特·雅德礼。雅德礼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前身军情八处的创始人,他在1938年被戴笠请到战时的重庆,创建对日密码破译机关“中国密室”,1940年7月才回国。雅德礼曾经撰写过一本《民国密码战:美国破译之父在华历险记》,1983年在美国出版。

事件原型

紫光密码=紫色密码

剧中所揭秘的紫光密码,历史中的真名是紫色密码。剧中表现的中国破译了袭击珍珠港的密码也是真的。当时,美国在密码界堪称世界导师,对中国人在密码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不屑一顾。而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意识到中国的力量,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与中国人一同投入到二战的智慧较量中。

播出信息

剧集评价

《对手》是一部集艺术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代表中国电视剧审美高度的精品。延续了尤小刚导演一贯的风格,在宏大的背景之下集中于一个非常具象的目标,集中体现出尤小刚作品的张力,将叙事和宏大背景的结合得很巧妙(北师大教授黄会林评)。

《对手》展现的战争是全面的,它不仅选取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波及范围最为广泛的两次世界大战为总背景,同时涉及北伐战争、淞沪会战、中日密码情报的对战等战争场面,既有国内国共两党的对峙,也有中日双方在密码情报的对战中激烈绞杀,还有世界范围内人类反法西斯战争的艰苦卓绝,全景式展现二战中多方力量的对峙、惊心动魄的对手之间的搏杀。该剧没有简单的停留在战争层面,相反,它出其不意的将剧中人物锁定在战争中中国和日本两个知识分子身上,从生死之交走向生死较量,身边人也因为这场战争彻底的改变了命运轨迹。剧中刻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这些“小人物”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命运的悲欢离合。同时也生动刻画了一些各个国家和各个政治阵营的知识分子对战争的抉择,他们在其中演绎着各自不同的命运,在个人利益、朋友感情、爱情、民族大义等等因素包围之下的挣扎。编导利用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实现了其创作的初衷:借助个体生命的成长历程实现对战争的深入思考,将两代知识人的灵魂较量写实的呈现(新浪娱乐评)。

《对手》既有战争的场面,也有试点的情节,还有爱情故事,更有人性的反思,很难把它归为某一种类型。虽然也有不少精彩的谍战情节,但它已经突破了谍战剧类型的束缚,进入到更加宏大的战争主题和更加深邃的人性领域。正因为如此,这部电视连续剧对于“对手”的剖析,更加深刻,更在于对于人物内心深处灵魂斗争的揭示。尤小刚充分发挥了他擅长处理宏大题材和精于剖析人物内心的两大特点,既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又揭示出人性的磨难和心灵的挣扎,体现出对于“昔日中日同窗好友,今日战场生死对手”的无限感慨,展现了人性在战争炼狱中的博斗沉浮,或扭曲或升华的不同命运历程(北京大学影视学院院长彭吉象评)。

《对手》作为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主要写的并不是战争,而是人,写出了他们的人性、人情在战争中所经受的考验与拷问。该剧以中日双方的密电人员的较量为叙述主线,写出了此间诸多人物所经受的人性与人情的考验。作为一部以情节见长的通俗剧,不能否认它也存在着结构过于复杂,人物过于众多,事件过于繁复的不足。忙于交代,忙于叙事,忙于照应,忙于点题,结果是使部分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免生硬,历史生活的质感不尽充分,主题的揭示有时也稍显直露(广电总局审片组专家彭加瑾评)。

《对手》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战争情节片,不仅好看,而且耐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仅有新意,而且有深意,意蕴深邃,启人心智,具有较高的历史品位。该剧通体灌注着饱满的智商和情商,且主要人物似有原型,又杂取种种人,因而个性鲜明。坚持以唯物史观艺术地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那场战争的侵略本质,形象地表现了民心的向背,深刻地展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统观全剧,荧屏再现的历史氛围是真实的,主要的历史事件是“大事不虚”的,而活跃于这种历史氛围中的并决定着这些历史事件发展走向的主要历史人物形象塑造真实感人的。尤为可贵的是,对战争的审美反思的深度,不仅表现在对那场侵略战争的反动本质的鞭挞,而且表现在对那场侵略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生的扭曲和异化的深刻揭示,从而对侵略战争的反人性、反人道罪恶本质做出了有力批判。《对手》不仅艺术地再现了敌我双手在政治、军事和智力上的对决,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中的人在精神灵魂和人性人格上的深层对决。这是它反思战争的新探索,也是它对谍战情节剧的新开拓。《对手》从哲学层面上摒弃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简单的单向思维而自觉走向全面、辩证、互补、和谐的辩证思维(中国文联副主席、文艺理论家仲呈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