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远镜

更新时间:2023-11-29 13:17

大望远镜是指大口径天文望远镜。天文观测的对象大多数是遥远的暗弱天体。增大口径是提高望远镜分辨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望远镜的口径几乎增大到工程技术所能容许的限度。大望远镜已成为综合精密光学机械和先进电子技术的巨型仪器

主要组成

指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天文观测的对象大多数是遥远的暗弱天体。只有采用口径尽量大的望远镜﹐收集更多的天体辐射﹐才能发现新的天体或对暗弱天体有效地进行照相﹐以及进行光度﹑分光等方面的测量和研究。近年来﹐由于天文像复原技术的发展﹐地面光学观测已在某些应用中突破大气限制﹐达到衍射限制的分辨本领。增大口径是提高望远镜分辨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外发展

早在1897年﹐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安装了一台口径为1.02米的折射望远镜。由于大直径透射光学材料制备困难﹐透镜加厚吸光量就会增加(在紫外﹑红外区尤为严重)﹔由于透镜由边缘支承﹐自重变形较大﹐加上镜筒过长﹐都给机械结构带来麻烦﹔此外大口径的透镜也会有残余色差﹐这些困难都限制了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进一步发展。折反射望远镜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改正镜的透射材料的限制﹐最大的折反射望远镜是1960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陶登堡史瓦西天文台,施密特望远镜。它的改正镜口径为1.34米﹐主镜口径为2米。其次是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的施密特望远镜﹐口径1.2米。

反射镜的材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决﹐没有色差﹐反射的波段又宽﹐而且可从背面均匀地支承﹐因此﹐更大的望远镜都是反射系统的。世界上口径 2.5米以上的反射望远镜已有14台﹐还有4台在建造中。1948年﹐美国帕洛马山天文台建造了一台口径5米的反射望远镜﹐主镜采用硼硅酸玻璃﹐焦距16.5米﹐采用十分结实的马蹄形赤道式装置﹐总重500吨的转动部分用摩擦系数很低的油垫轴承支承。1975年﹐苏联建成一台口径6米的反射望远镜﹐主镜焦距24米﹐有两个等到咕?80米的耐司姆斯焦点。为解决基架重力变形问题﹐采用地平式装置﹐造价比赤道式装置便宜一半。转动部分总重 800吨。整块镜面的反射望远镜﹐其造价大约按口径的2~3次方而增大。进一步增大口径﹐镜面材料的制备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为探索更大口径望远镜的制造途径﹐1979年制成了多镜面望远镜﹐它是用6台口径1.8米望远镜组合成的一台等值口径4.5米的望远镜﹐采用地平式装置﹐仪器和观测室的尺寸比一般结构的望远镜显著缩小。此外﹐由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大望远镜有采用地平式装置的趋向。这些因素减轻了大望远镜结构上的困难﹐降低了造价。正在研制的下一代望远镜﹐将充分利用工程技术上的新成就﹐为天文学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国内发展

说起天文学,我们可以很骄傲,也会有些惋惜。

骄傲是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天文观测记录,这得益于历代司天监的辛勤劳动,这些记录已经被中外天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很多富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材料。中国也是最早拥有成熟的历法的国家之一。惋惜则是我们缺少可以参与国际评比的大口径望远镜。望远镜是天文学家必备的“武器”,没有大望远镜,聪明的天文学家们心思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可以想见,为什么LAMOST望远镜的建成让中国天文学家如此兴奋。

如今,LAMOST望远镜的落成,不仅标志着中国天文学家有能力制造大口径的望远镜,而且设计理念上的更新,开辟了下一代巡天望远镜的发展方向,也显示了中国天文学家在艰苦条件下的创新精神。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一架视场为5度横卧于南北方向的中星仪式反射施密特望远镜,它的光学系统包括:5.72 米×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MA(由24块六角形平面子镜拼接而成),6.67米×6.05米的球面主镜MB(由37块球面子镜拼接而成)和焦面三个部分。其中MA在观测天体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改变可实时地变化成需要的非球面面形。应用主动光学技术控制反射改正板,使它成为大口径兼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由于它的大口径,在曝光1.5小时内可以观测到暗达20.5等的天体。而由于它的大视场,在焦面上可以放置四千根光纤,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成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将安放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项目投资2.35亿元。它将成为我国天文学在大规模光学光谱观测中,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