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山

更新时间:2020-01-02 22:43

垛山,位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烟台市牟平区两地的交界。山势雄伟陡峭,主峰海拔612.6米,是周边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峰。蕴藏着较丰富的黄铁矿及黄金矿脉,历史上曾有采金。

名称演变

垛山,又名发云山,曾名堕山。据于清泮主持编纂的民国版《牟平县志》,堕山,在(牟平)县西南九十里,俗作垛山,又名发云山,州志作铎山。“登绝顶,云气叆叆罩古庙间,故此山又称发云山,原有发云宫。”有网文称因山较平,像柴垛,故名垛山,无考。

位置境域

垛山,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境内西北部崖子镇、牟平区王格庄镇垛山庄西,是乳山、牟平两地的界山,面积13.5平方公里(乳山市境内面积5平方公里)。山势西南东北走向,山势雄伟陡峭,主峰海拔玉皇顶,612.6米,是乳山市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

主要山峰

据于清泮主持编纂的民国版《牟平县志》,垛山由海阳、乳山交界处的三海山发脉,蜿蜒东来,越十四余里,突起高峰,冠甲一方,中峰玉皇顶,左为狮子盔,右为纱帽顶,山脉亦分左右中三支:三座峰头并列东西,“左由狮子盔东南行,尽于双傍顶之南,为崮头镇;右由纱帽顶西南行,起五丈崖尽于大夫顶之南,为崖子镇;中峰南行,尽于小垛山之南,为哨里村。小垛山之麓,有双狢洞,东为犁眼塔,其间即入山小口,迤逦通发云宫,由发云宫西上,峰峦耸峭,老母殿台在其上,由殿台西行数十武,遇神仙洞,登绝顶,云气叆叆,笼罩古代庙间,故此山又称发云山。俯瞰村落如棋,河流如带。远眺南海,水天一色,山阴则峭壁悬崖,有干脉北行,直与[山昔]山相连。”

地质地貌

垛山,地处金牛山断裂带。金牛山断裂规模大,发育典型,走向北东10°~20°,倾向南东,倾角60°~70°。断裂以挤压破碎为特征,沿断裂带多有泉水出露,断裂带控制着金矿、黄铁矿等的成矿作用。据史料记载,在这条断裂带的延展方向上,发生过四次大于5.5级的地震,最后一次是民国28年(1939)1日8日,发生在巫山(今乳山县),伤亡百余人。

垛山,古属地台区,太古代先后经燕山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以岩浆喷发和断裂上升作用,由变质岩形成陆台,在外力作用下逐渐形成现在的地貌特征。山体岩石为元古代混合花岗岩。

矿产资源

据史书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牟州刺史辛公义于堕山(即垛山)东南黄银坑冶炼得黄银,为乳山市境内采金之始。

据现代地质考察,牟平区垛山北麓王格庄镇分布有道口、发云夼金矿脉,位于王格庄镇。主要矿点有二:东道口金矿点,位于王格庄镇东道口村东,面积0.085平方公里;发云夼金矿点,位于王格庄镇发云夼—宋家沟一带,面积2.84平方公里。已发现隐状矿体5处:1号矿体,标高-35~320米,平均品位3.87克/吨;2号矿体,标高+40~350米,平均品位5.47克/吨;3号矿体,标高-130米~230米,平均品位12.97克/吨;4号矿体,标高-160~250米,平均品位5.24克/吨;5号矿体,标高-10~120米,平均品位9.11克/吨。发云夼矿区地质总储量D+E级矿石1798623吨,金属量12156千克。

另有谭家—柳林夼黄铁矿点。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山东省地质局三队探明,矿石储量46.28万吨。含硫品位11.37%,为C2级。

植被

垛山地区的林木植被,山地丘陵上部主要为松类、栎类(素称柞类),中部以刺槐、臭椿、楸、紫穗槐、卫茅、映山红、酸枣等为主,下部以苹果、山楂、梨、桃、杏、李、板栗、核桃、柿子、葡萄等为多。平原谷地以杨类、柳类、泡桐、法桐、国槐、紫穗槐、桑等为多。

草类植被分布广泛,且皆属天然植被。按地形、区域等状况区分,山丘地区主要以黄背草、狗尾草、羊胡草、鬼针叶草、白草、艾、蒿草等为多,平原谷地地区则多生长着马唐(素称黍草蔓)、节节草、三菱草、马齿苋、灰菜、苍耳等,滨海沙滩以芦苇、黑蒿、茅草见多。

气候特征

垛山地区,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但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大陆度57.4%。因受海洋调节,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季风进退和四季变化均较明显。

水文

垛山地区,降水量1956~1995年,境内累年平均年降水量790.4毫米,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506.7毫米,发生在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446.2毫米,发生在1982年。

垛山是北麓河流大沽夹河和南麓垛河(乳山河)的分水岭。北麓西部山沟汇集之水注入大沽夹河上游清阳河;乳山河支流崖子河发源于此。

崖子河,发源于垛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磨山钟家、石甲庄、泽科、河南钟家、姜家、河西、崖子,在岛子村北汇入乳山河,全长7.5公里,河床最宽处40米,源头建有小型水库1座。

林业

垛山南麓地区乳山市境内林木资源,原多为寺院所有。1942年,中共胶东区委接管垛山发云寺等寺庙所占有的山峦,使之变为公有。1950年,建立了国营垛山林场。垛山林场,位于崖子镇垛山,1950年建场时由东海区管辖,1954年1月移交乳山县,属地方国营性质。1990年代林场总面积5709亩,林业用地4668亩,其中有林地4015亩,疏林地203亩,未成林造林地29亩,无林地421亩。1986年后,该林场相继建立种子园、母树园、测定林、示范林、汇集区、采穗园、引种园等良种基地。至1995年底,场内共补造林2300亩,现活立木蓄积量13000立方米,其中刺槐幼龄林2000立方米、中龄林3500立方米、成龄林1500立方米,松类幼龄林1200立方米,麻栎中龄林3300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500立方米。1980年代垛山林场建立烟刺1、2、3、4无性系种子园,保证了种子的纯正、优良,垛山林场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良种基地。

垛山西北麓牟平区境内有玉泉寺林场,1949年建。位于埠西头镇境内,隶属区林业局。经营面积210.93公顷,其中刺槐、落叶松等用材林149.07公顷。1976年,由于受松毛虫、松干蚧危害,林场200公顷赤松林全部死亡。后林场营造出以刺槐、黑松、落叶松、水杉等为主要树种的混交林。到1980年,全场建起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相结合的新型林业生产体系。1998年林场改革,实行多种经营,以副养林。同年9月设牟平区玉泉寺森林公园管理处。1999年以后,建育苗基地3.2公顷,增加牛、鹿、鸽、兔等养殖项目,每年增收10多万元。

社会文化

垛山南麓,为乳山市崖子镇,2014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农业总产值9.2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1所,在校生1093人。特色物产包括苹果、樱桃等水果,板栗、银杏等干果,是全国有名的“干杂果之乡”。乳山苹果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垛山苹果和钟家沟大樱桃获“绿色食品”认证,该镇获“威海市特色产业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称号。

垛山北麓,东为牟平区王格庄镇,面积127.23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2000年有22824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山地丘陵地带。境内有垛山、玉皇顶、金銮殿、凤凰顶、轿顶等山丘。有乳山河、中村河等河流。垛山西麓有玉泉寺林场。2000年,森林覆盖率23.9%。矿藏有金、铁、硫、花岗石、理石、长石。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甘薯、花生、苹果、大樱桃、柿子、板栗、银杏等。清末,镇境分属宁海州城阴乡和青山乡。民国初期,分属牟平县第七区大同乡、永和乡、神州乡、进德乡和第六区山河乡、崮头镇。1941年,分属牟平县二、三区和牟海县的五区所辖。1942年取消乡,行政村直接由区领导。1951年,区下设小乡。1957年2月,撤区并乡,分属王格庄和清泉埠乡。1958年9月成立燎原人民公社,1959年11月改称王格庄人民公社。1963年1月,上、中、下朱车和南、北徐格庄及东、西蒋家、念头8个大队划归新建的刘家夼公社。1984年3月,王格庄公社改设王格庄乡。1996年6月,王格庄撤乡设镇。

早年,垛山南麓有道观(发云宫、老母殿、神仙洞等),因年久失修,颓废坍塌。主峰前怀有块石硼,上似有脚印遗迹,至今还有“仙人脚的传说”。此山树荣草茂,山清水秀,登极顶,可眺南海风光。

山区养殖

1934年文登县农民李文轩(乳山县崖子镇大崮头村)从河北省定县最早购进纯种波中猪进行繁殖和杂交改良,为后来育成垛山猪奠定了基础。垛山猪,由波中猪与当地灰猪经过复杂杂交而成,因产地出于垛山而得名,中心产区在乳山县,海阳、牟平、莱阳等地亦有分布。垛山猪是国内知名猪种,也是山东省瘦肉率达到50%的少数地方猪种与改良猪种之一。

1967年,昆嵛山林场首建鹿苑饲鹿。继后2000年,玉泉寺林场场办1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