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学报

更新时间:2023-11-30 09:12

《国粹学报》,月刊,清末资产阶级国粹派的权威性学术刊物。1905年初,由邓实、黄节等人发起,在上海成立革命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规定《国粹学报》为其机关刊物。同年2月(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创刊,刊行七年,到1911年底,共出八十二期,停刊。(后改名《古学汇刊》,从1912年6月至1914年8月,出十二编二十四册。)该刊是铅印、竖排、线装本,上海国粹学报馆印行。

学报简介

革命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规定其为机关刊物。编辑者邓实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节、黄侃、田北潮、马叙伦、罗振玉等。由邓实任总纂。月刊。每期约六十页左右,售价三角。有光纸(后用连史纸)铅印,竖排,线装本。所有图版均用道林纸印刷。刊物版心上端署报名,中署栏目名称及该栏面码,下端书口外署期数。该刊前四年为三十二开本,后三年为二十五开本。

该刊声称以“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用文言文撰写稿件。主要栏目头两年设社论、政篇、史篇、文篇、丛谈、撰录,第三年增设博物篇、学术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设藏书志:第二期开地理篇:第五期设绍介遗书。第六年起,栏目有较大更动,分通论、经篇、史篇、子篇、文篇、博物篇、美术篇、丛谈、撰录等。该刊共出八十二期,最后一期为1911年9月12日(宣统三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第82期,连续刊行七年,从未间断。停刊之后,改名《古学汇刊》,另行出版。该刊自1911年(宣统三年)起改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设立分社,并在全国二十四个地方的几个书庄设了代售处。

学报创刊

武昌起义后,该杂志停刊,共出82期。

人员编制

据不完全统计,有邓实、刘师培、章炳麟、黄节、陈去病、马叙伦、田北湖、路绍明、王国维、罗振玉、王闿运、孙诒让、况周颐、张謇、柳亚子、黄侃、薛凤昌、李凤高、褚德彝、郑孝胥等五十多人。

栏目方向

《国粹学报》是国学保存会的机关刊物。关于国学保存会的资料存世很少,其具体的情况所知不多。但是,可以看出该刊的撰稿人是一支庞大而复杂的队伍。这些人不成问题都是都是国学保存会的成员。他们的政治面目和思想状况十分复杂,但基本都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对国学有很深的造诣和浓厚的嗜好,同时,在戊戌维新运动前后大都读了一些西学书籍,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些人抱着不同的政治目的和思想动机,或者专门研究学问,活跃在《国粹学报》的“论坛”之中,参加了“爱国、保种、存学”的“大合唱”,政治色彩或明或暗,排满革命的调门或高或低,学术味道或浓或淡,思想倾向或进或退,这些都决定了《国粹学报》思想倾向的复杂多样性和学术研究的广泛性。如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曾这样表述,“清代文字,受桐城派与八股之影响,重法度而轻意义。自魏源、梁启超等出,绍介新知,滋为恣肆开阖之致。留东学子所编书报,尤力求浅近,且喜用新名词,文体为之大变。守旧者不以为然,乃创国学保存会,发行《国粹学报》等杂志,以期挽救。但虽重旧学,而实寓种族革命思想,是其特色也。”

该刊以“保种、爱国、存学”为宗旨,阐发学术传统。刊载经学、史学、诸子等论著,也附有明末遗民撰著、图片等内容。设有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撰录等栏目。

《国粹学报》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起过一定革命宣传作用的权威性国学刊物。它自始至终坚持以国学为阵地,宣传爱国、保种、存学。它从资产阶级民族观点出发,解释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通过申明《春秋》“夷夏之防”的微言大义,表彰宋末、明末爱国志士和遗民不事异族统治的民族气节,来反对清王朝统治;通过为汉代古文经学辩诬,批驳孔子改制说等,来反对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提倡国学,保存国粹,发扬国光,抵制欧风日雨,来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同时,它刊录名人画像、图片等六百余张,汇集当时国学权威著作六七百种,明末遗民和乾、嘉、道、咸以来诸儒遗文四五百篇。对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经学、史学、语言文字、音韵训诂、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戏剧、音乐、美术等学术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稽古钩沉和细心的考订阐释工作,并试图提倡一种不分门户,不立宗派,“实事求是”的学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