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

更新时间:2023-11-17 18:33

啮齿类,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动物,俗称鼠类。上下颌各有一对仅前缘有珐琅质的凿状门齿,终生生长,故有磨牙的习性。下颌可前后移动,适于研磨食物。门齿与颊齿之间无犬齿,有宽阔的齿隙。上下臼齿各3枚,而前臼齿数则因种而异。上前臼齿不超过2枚,下前臼齿至多1枚;臼齿的咀嚼面平坦或有突起,咀嚼面生来平坦的臼齿侧面向里凹陷而呈分叶状。

动物简介

具有一对凿状门齿的中小型哺乳动物,俗称鼠类。其中包括大、小家鼠、黄鼠、沙鼠、跳鼠及豪猪等。最小的种类如巢鼠 (Mic-romys minutus),体重一般不到10克;大如南美洲的水豚(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体重可达50千克;中国的大型啮齿动物为产于新疆的河狸(Castor fiber)体重可达25千克。

主要特征

上下颌各有一对仅前缘有珐琅质的凿状门齿,终生生长,故有磨牙的习性。下颌可前后移动,适于研磨食物。门齿与颊齿之间无犬齿,有宽阔的齿隙。上下臼齿各3枚,而前臼齿数则因种而异。上前臼齿不超过2枚,下前臼齿至多1枚; 臼齿的咀嚼面或平坦、或有突起,咀嚼面生来平坦的臼齿侧面向里凹陷而呈分叶状。

生活习性

生态

啮齿动物的生态适应各异。水栖啮齿类如麝鼠与河狸的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动。跳鼠的后肢发达,适于沙地生活。森林中的鼯鼠前后肢之间有皮膜相连,可在林中滑翔。鼢鼠前肢粗短,前爪及门齿发达,眼及耳壳退化,都与其穴居生活有关。

食性

多数啮齿动物皆以植物为基本食料。一般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幼嫩枝叶,秋季往往嗜食乳熟阶段或完全成熟的种子。鼠类的食性常与其所在的环境密切相关。农区的鼠类如家鼠、姬鼠和仓鼠都主食种子; 南方的板齿鼠采食甘蔗、水稻、甘薯和香蕉;林区的松鼠、姬鼠和红背䶄主食林果种子; 生活于草原的黄鼠、 田鼠及早獭则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要食料; 鼢鼠主食植物的地下部分。鼠类尚有广食、狭食之分。黄鼠、跳鼠和仓鼠除食植物外,胃中还常发现昆虫的残骸; 褐家鼠以广食著称,除采食植物的茎、叶和果实、种子外,兼食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蠕虫以及蛙、鱼、鸟类等; 少数鼠类食性很窄,如早獭主要采食牧草的茎叶部分。

啮齿动物的相对食量很大,这与其体小、活动量大有关。布氏田鼠在笼养条件下每昼夜采食鲜草的量,可达自身体重的80%左右。鼠类的食量与食物的质量有关,通常吃茎叶的鼠要比吃种子的鼠食量大。鼠类的食性和食量也可因时、因地而异。

啮齿动物尚有贮粮、蛰眠(冬眠和夏眠)及迁徙等习性。贮粮和冬眠,尤其对生活于高纬度的鼠类,是很重要的适应特性,否则很难渡过漫长的严冬。迁徙有利于鼠类种群密度的调节、充分利用环境的食物资源。家鼠春夏进入田野,入冬时回到房舍,这也是鼠类迁徙的一个普通实例。有些鼠类有大集群、长距离的迁徙活动,如北方的旅鼠即因有此习性而得名。

繁殖发育

啮齿动物的繁殖力一般较强,但种间差异甚大。较大型的种类繁殖力往往较弱。河狸每年繁殖一窝,孕期105~107天,每窝1~4仔,幼体第二年才达到性成熟; 而黑线仓鼠每年可产3~5胎,孕期19~21天,每胎1~10仔,平均4.6仔,幼仔2~3个月龄时即达到性成熟。在啮齿目中,以鼠科和仓鼠科的繁殖力较强,大都每年可繁殖两窝以上,很多种类的母鼠在哺乳期间即可交配怀孕,因此小家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年可繁殖10窝以上。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一般认为食物条件往往可成为影响鼠类繁殖的主要因素。繁殖力强的鼠类,容易形成较高的种群密度,给人类的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

经济意义

啮齿动物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鼠类是猛禽和小型食肉毛皮兽的主要食料,是陆地生物群落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穴居鼠类的掘土活动对滞留雨水、疏松土壤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旱獭等洞穴可为其他益兽提供隐蔽场所。松鼠、河狸、麝鼠、旱獭和海狸鼠(Myocastor coypus) 等是极有经济价值的毛皮兽。长爪沙鼠金黄地鼠(Mesocricetusauratus)和鹿鼠(Peromyscus sp,)等均可驯养用作实验动物。在实验室中常见的大白鼠和小白鼠分别由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白化系培育而来,豚鼠(Cavia porcel-lus)则是由野生种驯养而来。

危害

鼠类对农、林、牧业的危害尤为突出。中国的农业害鼠约有70多种,其中为害较大的如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针毛鼠、板齿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大仓鼠、长爪沙鼠、东方田鼠、鼢鼠和黄鼠等。一只小家鼠日食量3~8克,褐家鼠每天可消耗谷物25克左右。1969年新疆北部小家鼠的数量猛增,估计损失粮食1.5亿千克。 棕背䶄啃食幼树树皮,在内蒙古次生林地油松幼林的受害率有时可达8~9%。宁夏条播树籽,由于跳鼠掘食,连续数年未能成苗。东北林区直播红松也遭到鼠类的危害。在牧区除盗食饲料和禽蛋,伤害幼禽幼畜之外,分布在草原上的布氏田鼠和黄兔尾鼠等,高密度的鼠群,可大量消耗牧草,使部分原生植被变成土丘植被。鼠类在堤岸挖洞,可引起决堤,酿成水灾。而且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以及森林脑炎等疾病的传播都与鼠类有关。此外,鼠类还能咬坏电线,以致引起火灾或使工厂停产。

分类

过去将兔形目作为一个亚目,归纳在广义的啮齿类中,称重齿亚目(Duplicidentata)。而啮齿目则称单齿亚目(Simplicidentata)。全啮齿目全世界现有29科,380属,1 687种,为哺乳类中种数最多的一个目。不计国外引入种,中国现有啮齿动物约184种,分别隶属于9科,68属。

松鼠科(Sciuridae)

四肢强健,趾端有锐爪,尾 圆或平扁,尾毛蓬松。颊齿1-2·3/1·3=16~18,有 齿根。中国约有16属,42种,几乎遍及全国。如松鼠(Sciurus vulgaris)、红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花鼠(Eutamias sibiricus)、草原黄鼠(Citellusdauricus)、旱獭(Marmota sibirica)、飞鼠 (Ptero-mys volans)等。

河狸科(Castoridae)

半水栖动物。体重可达30千克。后足有蹼。眼小。尾大扁平,上被鳞片。颊齿 1·3/1·3=16,无齿根。毛皮珍贵。能分泌河狸香,为 贵重香料。仅2种,一种在美洲,另一种为河狸 (Ca-stor fiber),产在欧洲及亚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北部。

仓鼠科(Cricetidae)

大多为小型种类,前肢多 为4指,后肢5趾。尾有毛而无鳞片。颊齿3/3=12。中 国有4亚科,20属,72种。如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大仓鼠(C.triton)、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中华鼢鼠 (Myospalax fontanieri)、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棕背䶄(Cletherionomysrufocanus)、林旅鼠(Myopus schisticolor)、麝鼠(On-datra zibethicus)等。

竹鼠科(Rhizomyidae)

体形粗壮,眼小。耳短。 尾短而无毛或仅有稀毛。上下门齿粗大,颊齿3/3=12。 适于地下生活。中国有2属,4种,皆分布于长江以南。如大竹鼠(Rhizomys sumatrensis)。

鼠科(Muridae)

尾多数有鳞片。颊齿3/3=12,齿 冠咬合面复杂,上臼齿有3纵行齿类,磨平后形成横嵴。中国约16属,43种,如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巢鼠(Micromys minutus)等。

睡鼠科(Gliridae)

体重30~100克,形似松鼠而略小。多数有多毛的长尾。四肢和趾均较短,爪短而 弯曲。鼻吻短而眼眶大,耳圆。颊齿1·3/1·3=16。中国 有2属,2种。如林睡鼠(Dryomys nitedula),产于新疆。

林跳鼠科(Zapodidae)

体重10~25克。尾明显超过体长,末端无毛束。后肢较长。多数种类毛色鲜艳, 背部鲜黄或红棕色,腹面白色。颊齿0~1·3/0·3=12或 14。中国有2属,7种。如中国林跳鼠(Sicista conco-lor)分布于西部和东北吉林; 四川林跳鼠(Eozapussetchuanus)分布于四川和甘肃南部。

跳鼠科(Dipodidae)

头后部宽大。后肢及尾特长, 尾末端有簇毛。鼻吻短,眼大,耳大。颊齿0~1·3/0·3= 12或14。多分布于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如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羽尾跳鼠(Stylodipus telum)等。

豪猪科(Hystricidae)

体型较大。体表有棘刺。 颊齿1·3/1·3=16。中国有2属,3种。分布于陕西及长江以南各省。如豪猪(Hystrix hodgsoni)。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