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

更新时间:2024-04-27 13:43

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后梁先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迁都洛阳

历史

军武起家

后梁开国皇帝朱温,他于唐僖宗乾符年间投效黄巢。唐中和二年(882年),战事越发激烈,镇守全州的朱温在得不到救援之下,遂归投了敌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王重荣将情况汇报给流亡在四川的唐僖宗,唐僖宗高兴地说:“是天赐予也!” 赐名全忠,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从此他带兵与王重荣并肩作战,每每都能取得胜利。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唐僖宗再授朱全忠宣武军节度使,暂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同年四月,黄巢自蓝关引兵退走,朱全忠乃率一旅之兵,历经数月,于是年7月到达汴州治所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上任宣武军节度使。黄巢自关中撤军后,紧接着又席卷中原,原辖汴州、宋州颍州亳州四州之地的宣武镇,独有汴州在旧镇将坚守下幸存。中和四年(884年)春,朱全忠到达陈州瓦子寨地界,合同许州镇将田从异等在此再次击败屯驻的数万大军。紧接着朱全忠领兵到达陈州治所淮阳,挥动大军猛攻,经大小战斗四十余次,终于破除了围城的黄巢军。

龙纪元年(889年)斩黄巢余部秦宗权,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901年)封为梁王。黄巢覆亡后,唐帝国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天复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宰相崔胤乃召朱全忠救驾。韩全诲不得已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全忠进攻凤翔,凤翔食尽待援。天复三年(903年),节度使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昭宗出城,昭宗又回到长安。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不久朱全忠尽杀宦官数百人,废神策军,完全控制皇室。被封为梁王。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杀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八月壬寅夜,指使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杀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天祐二年(905年),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一夕杀尽杀宰相裴枢、崔远等朝臣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天祐二年(905年)十一月,朝廷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庐、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朱温为魏王,仍加九锡时,朱温即怒而不受。

后梁代唐

唐天祐四年四月十八日(907年6月1日),梁王朱全忠改名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自行称帝,国号大梁,年号开平,史称后梁。后梁疆域是五代中最小的,辖地包括今河南、山东两省,陕西、湖北大部,河北、宁夏、山西、江苏、安徽等省的一部分。除剑南王建,淮南杨行密,晋北李克用陇西李茂贞辽东刘仁恭不奉后梁为正统;其余的割据势力大都向后梁称臣,并接受其册封:岭南刘隐受封大彭郡王;湖南马殷受封楚王;闽南王审知受封琅琊郡王;江南钱镠受封吴越王;河北王镕受封赵王

梁太祖朱晃当上皇帝后次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李存勖继位之时,潞州已经被梁军围攻了一年有余,形势非常危急。李存勖利用梁军以为他正忙于丧事,戒备松懈之机,亲率大军,直扑潞州,打破了梁军围攻潞州而修筑的夹寨,斩梁军统帅符道昭,梁军大败,死亡万余人。晋军获胜,不仅可以巩固河东的南境,而且向南可以威胁梁的统治中心——河南地区。朱晃听到夹寨被攻破的消息后,大惊失色。

这一时期后梁内部却接连发生变故,义武节度使王处直成德节度使王镕,因朱晃处心积虑地削除异己而举兵反梁,并且投靠李存勖,推其为盟主,共同反梁。朱晃听信谗言,杀死佑国节度使王重师,并诛灭全族,大将刘知俊疑惧,遂在同州举兵造反,与李茂贞联合,共同讨朱。朱晃还妒贤嫉能,借口马瘦斩杀了屡立战功的骁将邓季筠;又以违抗军令罪,处死了大将李重允李谠;宿将氏叔琮、养子朱友恭,因参与杀害唐昭宗,朱晃为推脱罪责,将他们处斩;朱珍是其著名的战将,朱晃寻故杀之,诸将苦苦求饶,被朱晃赶出;李思安本为朱晃爱将,因故被贬后,心怀不满,也被处死。后梁内部矛盾激化,极大地削弱了实力。

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朱晃派大将王景仁率大军讨伐成德王镕、义武王处直,晋王李存勖亲率大军增援。次年,两军在柏乡(今河北高邑县境内)相遇,后梁军队铠甲鲜明,缕金挂银,光彩耀日,晋军望见颇有惧意。周德威先派小股部队袭扰梁军,待其疲惫困乏之时,全力出击,大败梁军,死尸蔽野,抛弃的军资器械不计其数。柏乡之战是梁晋争衡的转折点,此战之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晋军一方。

乾化二年(912年),幽州刘守光刘仁恭之子)进攻成德、义武,李存勖率大军赴援。刘守光担心不是敌手,遂向朱晃求援,朱晃为报柏乡之仇,亲率大军攻晋,号称50万大军。昼夜兼行,至下博(今河北深州),率军5万转攻蓨县(今景县)。其时晋军主力北攻幽州,南方空虚,晋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驻守军以小部队骚扰梁军,晋将李存审又派数百骑兵伪装梁军,趁夜奇袭梁太祖营寨,外加被晋军释放的梁军士兵,归来后传言李存勖亲率大军来攻,梁太祖惊惶失措,遂烧营夜遁。情急之中,迷失方向,错走了一百五十多里。河北人民对梁军的残暴非常愤恨,纷纷拿起农具袭击梁军。朱晃连吃败仗,羞愤交加,狼狈逃回汴梁,患病卧床不起。

宫廷内变

朱晃性情暴躁残忍,晚年由于战事不利,猜忌之心日重,除了肆无忌惮地杀戮外,便是纵欲宣淫。朱晃对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无论是养子或是亲子之媳,逐一召见侍寝,而他的那些儿子为了争宠,甘愿献出自己妻子。他们利用自己妻子入宫侍寝的机会,打听消息,争夺储位。

乾化二年(912年),朱晃败回汴梁,又转至洛阳,由于病势垂危,遂打算将朱友文从汴梁召来,嘱咐后事。郢王朱友珪虽是朱晃的亲子,不为朱晃所喜。然而朱友珪野心很大,参与到争夺储位的斗争中来。这时他的妻子张氏正在朱晃身边陪侍,探知这个消息,并且得知朱晃要将朱友珪贬为莱州刺史,马上密告给朱友珪。朱友珪惊恐不安,顿起杀机,买通禁军将校,引兵入宫,将朱晃杀死,称帝于洛阳。朱友珪弑父篡位,引起了朱晃诸子的气愤与不满。宰相敬翔称病不出,朱晃的养子朱友谦传檄诸道,问罪朱友珪,并以河中镇归降了晋王李存勖。后梁宿将杨师厚,素为朱晃所猜忌,这时也乘机占据魏博。朱友珪不敢得罪,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任命其为节度使。他令杨师厚入朝商议军情,想借机铲除,以绝后患。杨师厚率精兵万人入洛,朱友珪只得厚赐遣送归镇。在这场斗争中,朱友珪非但没有得利,反倒示弱于人;杨师厚更加骄横,对于朱氏诸子视若草芥。

朱晃的第三子朱友贞也想夺取皇位,朱友珪命他杀害朱友文,他也不敢违抗,只得奉命办事。因此,朱友珪即位后,任命他为东京留守、行开封府尹、检校司徒。后梁的另一大臣赵岩有事来到汴梁,朱友贞设宴款待,席间言及皇位之事,朱友贞遂乘机向他请教如何取而代之。赵岩说成败全在杨师厚一人。杨师厚位高权重,禁军将士多为其部下,又占据魏博重镇,精兵猛将多在其掌握之中,所以赵岩才劝朱友贞结好于杨师厚。赵岩当时也在禁军中任职,返回洛阳后,便把与朱友贞商议的内容告诉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袁象先,得到了袁的支持。朱友贞又派心腹马慎交前往魏州见杨师厚,答应事成之后,赐给劳军钱五十万贯,并许愿杨师厚可以再兼领一个藩镇。杨师厚犹豫不决,后来决意支持朱友贞。于是他派人入洛阳,密与赵岩、袁象先等商议举事计划。

得到杨师厚的支持后,朱友贞便行动起来。在此之前,龙骧军的一个军官在怀州反叛,搜捕其同党的行动四处进行,当时左右龙骧军驻扎在汴梁,朱友贞伪造友珪诏书,调其入洛阳,然后借机威吓龙骧军起事。龙骧军将校闻知这个消息,非常惊恐,纷纷到朱友贞处,向他请教逃生之路。朱友贞乘机煽动他们起兵诛杀友珪,诸将校也表示愿意拥戴友贞。朱友贞掌握了龙骧军的兵权后,马上派人密告赵岩袁象先,于是赵、袁等人率禁军突入宫中,朱友珪自杀,然后拥立朱友贞在汴梁称帝,即梁末帝,改名朱锽。

内忧外患

由于朱锽是依靠禁军将校的拥戴当上皇帝的,所以即位之后,大肆赏赐,花费了巨额钱财。加之连年征战,军费开支浩大,使后梁财政日趋紧张。为了满足需要,朱锽任用贪官污吏搜刮民财,致使社会矛盾骤然激化。杨师厚倚仗其拥立之功,更加骄矜不法,目无君主。梁末帝惧怕其势大,朝中事务无论巨细,皆先咨询后而施行。杨师厚年高,不久就病死了。但杨师厚所在的魏博镇仍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魏博兵多将广,勇悍善战,地理位置又靠近汴梁,如果这一威胁不解除,梁末帝仍然难以安生。于是其亲信赵岩献计,不如趁其军中无主,将魏博一分为二,可以达到削弱其强势地位的目的。梁末帝听从其计,下诏将魏博分为天雄、昭德两镇,其府库将士对半而分。又恐魏博将士不服,遂派大将刘鄩率大军六万渡过黄河,逼近魏州,准备弹压。

魏博将士不愿背井离乡,聚众哗变,请降于晋。李存勖喜出望外,亲率军队到魏州,接收了军政大权。这一变化对晋来说,不仅一举占据了魏博这一军事重镇,直接威胁到后梁的统治中心汴梁,而且获得了魏博的久战精兵,李存勖的军事实力大大地增强了,尤其魏博银枪效节军的获得,意义更大,李存勖收其为亲军,后来在灭亡后梁的战争中出力甚大。李存勖乃亲征出兵太行黄泽岭(今山西左权东南),又袭德州(今属山东)、澶州,梁军连战皆败。

梁末帝当然不甘心魏博就此失去,催促刘迅速进军,收复魏博。刘是后梁诸将中非常杰出的将领,多谋善断,用兵诡诈。他自知晋军兵力强大,不能正面硬拼,于是派军队间道袭击太原,妄图调动晋军主力回救,然后再攻取魏博。李存勖洞察其谋,结果没有得逞,只好退屯莘县,闭营不出。梁末帝连诏催其出战,刘因军粮不足,请求每人发给十斛粮,才可进行反攻。梁末帝大怒,下诏严责,又派人督战。刘无奈,只好勉强进兵,结果大败而回。从此,刘坚壁不战,以避晋军锋芒。

贞明二年(916年),李存勖为了引诱梁军出战,留大将李存进驻守原处,扬言自己返回太原。梁末帝闻言,又一次催促刘进兵魏州,刘只好再次进兵,在故元城(今河北大名东)西与晋军遭遇,梁军大败,仅步兵被歼的就达七万之众。这时派去袭击太原的梁军在城内守军与城外援军的夹击下,也大败溃退。晋军还乘胜进击,连下邢、洺等州,从而使河北之地尽数归于晋,与后梁形成夹河(黄河)对峙的局面。围绕着争夺魏博镇的这场战争,以晋军全胜后梁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短促而亡

这一时期后梁皇室内部的矛盾也趋激化,朱氏诸子互相猜忌,时刻想发动宫廷政变,以夺取皇位。贞明元年,梁末帝朱锽复改名朱瑱,其张贤妃死亡,临出葬的前一夜,梁末帝之弟康王朱友孜遣心腹之人潜入寝宫,谋刺梁末帝,事泄被杀。此后梁末帝更加疏远宗室兄弟,宠信赵岩及德妃兄弟张汉鼎、张汉杰等人,他们均居近密之职,军国大事,多与他们商议,每次出兵也一定派这些人前往监军。而赵岩等人也倚仗权势,卖官鬻爵,离间将相,搞得朝中乌烟瘴气,人心涣散。老臣敬翔李振等虽居相位,所言多不见用。李振干脆称病不出,不问政事,以避赵、张祸害。自此后梁政事更加混乱,直至灭亡。

贞明四年(918年)八月,李存勖从魏州举兵南下,想要灭梁,与梁军相持于濮州一带。十二月下旬,晋军至胡柳陂(今濮阳西南),贺瑰率梁军跟踪而至,两军激战,梁军骑军王彦章败,西逃时冲散了晋军的西线部队,晋名将周德威战死。晋将李嗣昭王建及率骑兵冲击梁步兵,梁军惨败,伤亡近3万。但晋军也因此战元气大伤,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

龙德元年(921年)春,李存勖正拟称帝之际,镇州王镕为部下张文礼所杀。张文礼勾结后梁与契丹。晋军进围镇州时,梁军袭击晋军,却反为晋军所败,死伤2万多人。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正式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后梁开始处于劣势,后梁龙德三年、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闰四月末,唐军乘梁军西攻泽州(今山西晋城),派大将李嗣源率骑5000袭郓州(今山东东平),次日清晨占之。后梁启用王彦章为帅,段凝为副帅,调集精兵10万北讨后唐。唐庄宗亲自率军与梁军苦战于杨刘(今东阿)。后王彦章兵败中都县(今山东汶上)被俘斩。同年11月19日,李嗣源的部队逼近开封。梁末帝朱瑱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偷走给李嗣源当了见面礼,朱瑱众叛亲离,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戊寅日,皇甫麟欲自杀以明心迹,被朱友贞拦住。君臣二人相对恸哭。皇甫麟遂杀死朱友贞,随即自刎而死。时为龙德三年十月初八(923年11月18日),朱友贞终年三十六岁。次日,唐军进抵东京,王瓒开城投降,后梁灭亡。

政治

都城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改名为朱晃,受唐哀帝禅让,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大梁,后人称为梁太祖。升汴州(今河南开封)为开封府,称东都;以洛阳为西都;开平三年(909),由开封迁都洛阳,封唐哀帝李柷为济阴王,次年又依照禅让传统杀前朝皇帝唐哀帝,自此历时289年的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纷乱时期。

朱晃在位时,皇位继承人未定。乾化二年(912)二月,他亲统大军与晋争河北,得病返洛阳。六月,次子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朱晃,自立为帝。次年正月,改元凤历。二月,朱晃第三子朱友贞联合洛阳禁军发动兵变,友珪自杀。

乾化三年(913年),朱友贞即在开封称帝(先后改元贞明、龙德),是为梁末帝,改名朱锽,贞明元年又改名朱瑱,还都开封。又复年号为乾化三年。朱锽猜忌方镇大臣,内部分裂,梁朝国力进一步削弱。

朱晃在称帝前后,革除了一些唐朝积弊,奖励农耕,减轻租赋,基本上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与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的晋国李克用),南方的杨吴吴越马楚闽国南汉,剑南的前蜀凤翔岐国李茂贞)、幽州燕国刘仁恭刘守光)等政权并立。朱晃虽然作了某些改革,但他残暴成性,战争中滥行杀戮,与据有太原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连年作战,使黄河两岸遭到严重破坏

龙德三年(923年)十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攻入开封,梁末帝朱瑱自杀。梁朝亡。

名臣

李振敬翔谢瞳刘捍

庞师古葛从周杨师厚张归霸朱友恭、康怀贞、王重师李思安氏叔琮张归厚霍存牛存节王彦章刘鄩刘知俊(后投降岐)、朱珍李唐宾丁会(后投降晋王)等。

藩王

同姓宗室

异姓藩王

颍川王韩逊、邺王杨师厚渤海王高季兴、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闽王王审知、燕王刘守光、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彭郡王刘隐南海王刘龑

皇帝世系

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